康 平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二人民醫(yī)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6064)
近年來隨著我國產科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剖宮產術后的出血患者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多,宮縮乏力是引起產后大出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若不能及時干預可能威脅產婦生命安全[1]。剖宮產術后宮縮乏力導致的大出血的止血方法很多,其中子宮捆綁術是比較經(jīng)典和常用的止血方法,本文將針對應用子宮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出血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
將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診治的剖宮產術后由宮縮范例引起的大出血患者8例為研究樣本,年齡24~34歲,平均年齡(29.6±0.3)歲;經(jīng)產婦6例,初產婦2例,孕周37~40周。
本組8例產婦均行硬膜外麻醉后子宮下段橫切剖宮產術,患者均于術后出現(xiàn)宮縮乏力并引起產后出血,以子宮捆綁術進行止血治療。首先觀察患者的子宮出血情況,以1號吸收線于患者子宮下段的切口右側中外處約1/3交界處的下方邊緣2cm處漿肌層進針,接著進行子宮前壁左側的肌層子宮漿肌層的連續(xù)性縱向的縫合,縫合路徑為宮底跨過于子宮后壁連續(xù)縫合到左側宮骶的韌帶處,橫向縫合到右側宮骶的韌帶處,然后依次進行縱向縫合右側的子宮后壁、右側子宮的宮底、子宮前壁的漿肌層,對子宮前壁縫合,縫合過程中左右進針時力度保持均勻,并且保持進針的力度適宜,將縫合線的首末兩端均打結,仔細檢查子宮的縫合是否無誤,子宮縫合完成后,再縫合子宮切口。密切觀察患者子宮顏色變化情況,若子宮逐漸變硬,同時子宮顏色逐漸由灰暗轉變?yōu)榧t潤,則可關閉患者腹壁切口。術后常規(guī)行抗感染治療。
有效:產婦各項生命體征恢復平穩(wěn),子宮的收縮恢復正常,出血量少于50mL/小時,患者尿量正常;無效:產婦的生命體征未改善,甚至出現(xiàn)惡化,子宮收縮差,出血量大于50mL/小時,少尿或無尿。
8例剖宮產后出血患者經(jīng)治療均達到治療有效狀態(tài),治療的有效率為100.00%;患者術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均恢復正常,其平均值分別為(133.26±16.95)g/L、(5.79±1.31)1012/L;8例產婦的術中平均出血量為(106.01±29.62)mL;2例產婦出現(xiàn)術后腹部疼痛,并發(fā)癥率為25.00%,經(jīng)治療均于3天內疼痛消失,8例產婦子宮均保留,均順利出院。
產后出血癥狀是分娩期出現(xiàn)的最嚴重并發(fā)癥,也是導致產孕婦出現(xiàn)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據(jù)報道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約為3%左右,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較多,其中產婦產后子宮收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對產孕婦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的威脅[2]。臨床中處理產后出血的方法較多,比較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是子宮按摩、靜脈注射或者肌注催產素、雙側動脈結扎術、肌注雌激素以及肛塞米索前列醇等。其中雙側動脈的結扎術由于對手術技術要求較高,且耗時比較長,特別是在基層醫(yī)院中不具備開展的條件,因此限制了應用。而傳統(tǒng)的子宮按摩方法,取得的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可能為了挽救產婦生命而更換子宮切除術,因此對產婦術后的生活質量產生了極大的不利影響。利用宮縮劑治療的效果得不到保障,部分患者需要行子宮切除術來抑制產后出血,因此對產婦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近年來臨床治療產后出血比較常用的方式為子宮捆綁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盆腔動脈的血壓水平,有利于血液凝固,可快速有效的達到止血效果[3]。本次研究結果也可以進一步證明該治療方案的可行性。本次研究中8例宮縮乏力出血患者均行子宮捆綁術治療,8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到100%,同時術中平均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平均出血量為(106.01±29.62)mL,術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均恢復正常,其平均值分別為(133.26±16.95)g/L、(5.79±1.31)1012/L;同時患者均未行子宮切除術,患者子宮均得以保留并順利出院。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行子宮捆綁術,可有效控制剖宮產術后的出血癥狀,且術后的并發(fā)癥率低,子宮保留率較高,子宮捆綁術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剖宮產術后宮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行子宮捆綁術治療可有效止血,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該治療方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崔柳柳.子宮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6):57-58.
[2] 朱紅梅,李 平,劉芳林,等.子宮捆綁術在剖宮產術中子宮收縮乏力的臨床應用及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2):1941-1943.
[3] 麥 贊,田曉輝.子宮捆綁術用于產后嚴重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與安全性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