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歆昕
政府以廣場為中心,在古城城墻以內(nèi)不斷擴建,宮闕、教堂和多種文化設施相繼涌現(xiàn),最終造就了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全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
瓦維爾大教堂建成于1364年,建成后的4個世紀以來,一直都是波蘭歷代國王的加冕登基之地和長眠之所。
斯皮爾伯格電影中的辛德勒工廠坐落在卡齊米日郊區(qū),這座曾經(jīng)的軍工廠變身為歷史紀念館,外墻上刻著那句經(jīng)典的話:“救一條命,等于救全世界。”
如果在地圖上用圓規(guī)畫一個圓,把整個歐洲圈起來,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被譽為“歐洲文化之都”的克拉科夫正巧是圓心。
這座中心城市古色古香,總是給人典雅、神秘的感覺。老教堂、博物館、音樂廳、歌劇院,還有大大小小的舊街巷交錯縱橫,所有一切都宛然如昔,洋溢著熱情的藝術氛圍和它作為波蘭故都的時代氣息。早在1978年,克拉科夫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無論你是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感興趣,還是對基督教在歐洲的演變有研究,甚至只是單純地觀光游覽,這座古城都不會令你失望。
正如電影《盜走達·芬奇》里面的男主角,站在陽臺上俯瞰克拉科夫時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哪有比克拉科夫更美的地方??!”
去過克拉科夫的人,都會無條件愛上這里,愛上它的復古、浪漫、時尚、文化……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前衛(wèi)與復古在此交織相融,走在道路上,滿眼是繁華,心底是遺韻。
城市中心的中世紀廣場壯觀、瑰麗的歷史建筑群
克拉科夫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波蘭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眾多的名勝古跡,令每個來訪者著迷。在這些古跡中,最惹人注目的莫過于克拉科夫的地理中心——中央廣場。1257年,克拉科夫剛剛取得市級的地位,便開始計劃進行城市建設:在瓦維爾山崗以北平地上的城市中央,建起了交易廣場,其規(guī)模躋身歐洲中世紀城市廣場的前列,不亞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和梵蒂岡的圣彼得廣場。此后,政府以廣場為中心不斷擴建,宮闕、教堂和多種文化設施相繼涌現(xiàn),最終造就了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全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
在電影《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又名《兩生花》)里,女主角維羅尼卡遇見另一個自己時的場景,就取景于中央廣場。當時,廣場被陽光渲染至昏黃,電影的色調朦朧宛若夢境,每一幀畫面都充滿詩意。
雖然中央廣場本身就極富魅力,但廣場上的其他歷史古跡同樣吸人眼球。比如紡織會館——廣場中心的標志性建筑。很久以前,波蘭商人就在克拉科夫經(jīng)營各種呢絨制品,由于市場需要,在寬敞的中央廣場建成后,當權者就專門打造了這個銷售紡織品的交易場所,據(jù)稱,紡織會館發(fā)展到16世紀,已經(jīng)成為大半個歐洲的購物天堂。紡織會館是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筑,上下兩層,分別履行著不同的職責,一層仍是購物場所,售賣精美的紀念商品;二層則是國家博物館,設有若干畫廊,收藏著18至19世紀著名畫家的作品。
在廣場東北角,瑪利亞教堂高聳入云,這座波蘭最漂亮的哥特式建筑,建于13世紀末到15世紀初,由手工制作的紅磚修建而成。大教堂由兩座尖塔組成,尖塔不對稱,塔高分別為81米和69米;塔尖上還有精致的金冠,是1666年加上去的,代表著當時的波蘭女王瑪麗亞至高無上的權力。而教堂內(nèi)部更是華麗大氣,完美融合了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三種風格之長,其中由波蘭技藝最精湛的工匠打造的橡木祭壇更是聞名于世。瑪利亞教堂還有一個特別的傳統(tǒng):從14世紀開始,每逢整點就有人登上高塔吹響號角,號聲流響,傳遍整個古城,以此紀念發(fā)現(xiàn)外敵入侵卻不幸殉職的號手。
波蘭最古老的王宮第一位波蘭籍教皇的長眠之地
克拉科夫人有一個說法:在克拉科夫的文化瑰寶中,瓦維爾城堡首屈一指。瓦維爾城堡坐落于市區(qū),臨近維斯瓦河,憑著輝煌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獨步歐洲,并因此揚名世界。這座城堡聚集著波蘭最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筑,包括瓦維爾宮、瓦維爾大教堂及防御工事……
瓦維爾宮是波蘭現(xiàn)存的最古老王宮,始建于公元八九世紀,享有“波蘭中世紀建筑藝術代表作”的美譽。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宮殿一直處在擴建中,所以殿內(nèi)的建筑風格非常豐富,囊括了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等各類風格迥異的建筑。1945年,瓦維爾宮不再是國家首腦的行宮,變身成民族歷史紀念館,展出歷代名家油畫、金銀線壁毯、古老家具、古代兵刃、國王衣飾等難得一見的珍品。
在瓦維爾城堡中,除了原波蘭國王的王宮之外,還有始建于1020年、建成于1364年的瓦維爾大教堂。大教堂的外觀非常獨特,像搭積木一樣被分成好多個“板塊”,這些“板塊”都是在不同時間修建的,每一個板塊都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瓦維爾大教堂又被稱為“國家圣殿”,因為波蘭歷代國王都在這座大教堂里加冕登基,死后也大多安葬于此,不過時至今日,葬于此處已不再是皇親貴族的特權,不少大人物也能與帝王們并肩長眠,名聲顯赫的波蘭籍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便是其一。
約翰·保羅二世(1920-2005),原名卡羅爾·約瑟夫·沃伊蒂瓦,在58歲時當選教皇,成為教會450多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籍教皇,與此前的歷任教皇不同,他富有激情且平易近人,能用8種語言與人交流,訪問過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曾公開批評中東、巴爾干及非洲的戰(zhàn)爭,反復呼吁各國領導人使用非暴力手段解決沖突。
有人這樣評價:“約翰·保羅二世,這位自宗教改革以來第一位非意大利籍教宗和有史以來的第一位波蘭教皇,是一位十項全能型的天才:哲學家、神學家、學者、著作家、青年工作者、倫理學家、泛基督教主義者、平民主義者以及更多,他開創(chuàng)了作為教皇的新風尚?!?/p>
二戰(zhàn)前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區(qū)辛德勒工廠講述的殘酷歷史
瓦維爾城堡倚維斯瓦河而建,在城堡的東南面,橫跨維斯瓦河兩岸的大片地界,則是克拉科夫的猶太區(qū)——卡齊米日。猶太文化也是克拉科夫氣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如果沒有到過卡齊米日,就稱不上完整的克拉科夫之旅。
早在15世紀,克拉科夫就是歐洲最大的猶太人避難所。那時,歐洲黑死病流行,猶太人被指是病源而受到各國排擠,幾乎所有國家都不愿意接納他們,使得他們流離失所,但當時的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大帝卻與眾不同,不僅收留了他們,還開辟出了專門的猶太聚居區(qū)。于是此后,許許多多的猶太人舉家遷到克拉科夫,并憑借過人的天賦,在商業(yè)、科學、教育和藝術等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梢哉f,沒有這些猶太人,也就沒有克拉科夫的繁榮。1495年,城里猶太人聚居區(qū)發(fā)生了重大火災,猶太人遷居到卡齊米日區(qū),使這里一躍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區(qū)。二戰(zhàn)前,卡齊米日居住著6.8萬猶太人,還建立獨立城門和自己的市政廳,宛若一個“城中村”;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之后,這里僅僅剩下幾百名幸存者,在戰(zhàn)后幾十年的時間內(nèi),人口也不過增長了區(qū)區(qū)兩千余人,當?shù)乩淝宓慕值琅c人聲鼎沸的市區(qū)截然不同,叫人倍感寂寥。
正當人們以為卡齊米日會繼續(xù)沉寂下去時,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卻為卡齊米日送上了一份大禮——奧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卡齊米日既是電影故事的發(fā)生地,又是電影的取景地。影片中的辛德勒工廠就坐落在卡齊米日郊區(qū),這座曾經(jīng)的軍工廠改建成歷史紀念館,紀念館的外墻上刻著那句經(jīng)典的話:“救一條命,等于救全世界?!倍^內(nèi)則擁有大量的多媒體聲光場景,幾乎再現(xiàn)了七十多年前的克拉科夫:納粹的鐵蹄在軍樂的伴奏下踏步在克拉科夫街頭;猶太人先被驅趕到博德葛茲高墻之下的猶太隔離區(qū),隨后被送往集中營;克拉科夫的市民們有的加入了抵抗軍,有的在城里默默忍受納粹的暴行,還有的則對侵略者曲意逢迎……整個博物館像一條大型的時光隧道,從納粹入侵克拉科夫之前的時間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不同的環(huán)境和背景展區(qū),讓人有種置身其中的感覺。
結束了這場華麗而又壓抑的歷史之旅,為了調節(jié)情緒,不妨去卡齊米日人氣最旺的酒吧街喝上一杯,若是在寒冷時節(jié),可以來一杯波蘭人熱衷的熱啤酒。波蘭人的熱啤酒很有意思,將一些果醬加進啤酒之中,再放幾顆新鮮的櫻桃,撒點肉桂,慢火煮熱,一飲而下,暖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