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力 (遼寧省建昌縣畜牧獸醫(yī)局 125300)
養(yǎng)豬生產中應注意的四個關鍵節(jié)點
周 力 (遼寧省建昌縣畜牧獸醫(yī)局 125300)
現(xiàn)代養(yǎng)豬已進入微利“新常態(tài)”,豬場管理是養(yǎng)豬生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有效的飼養(yǎng)管理是提高養(yǎng)殖效益的重要途徑,在實踐當中,著重抓好養(yǎng)豬生產中的四個關鍵節(jié)點:配種后3d、初生后3d、斷奶后3d、轉群后3d的飼養(yǎng)管理十分重要,從提高產仔數(shù),仔豬成活率,減少應激,增強抵抗力,來提高生產成績,增加經濟效益。
配種后3d是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分裂的關鍵時期,為提高產仔數(shù),忌母豬代謝過盛,要定時定量飼喂,需控制日喂料量1.8~2.0kg為宜。夏季高溫防止應激,可用水簾、風機、涼水噴淋等降溫,最好控制在15~18℃。防止咬架、地滑、追打及皮膚損傷,勤檢查勤看護。
初生仔豬前3d容易發(fā)生傷亡事故,如凍死、凍傷、壓死、病死等。做好以下工作,可降低這一階段的死傷率。(1)妥善接產處理及保暖防潮。嚴格按要求處理好新生仔豬,仔豬產后1~3日齡的適宜溫度為32~30℃,要保證環(huán)境溫暖干燥,以減少體熱損失,提高仔豬活動的靈活性。(2)讓初生仔豬及時(1~2h內)吃上初乳,吃足初乳。哺乳次數(shù)在6次以上,仔豬能夠獲得多種病原的先天免疫力,以增強抗病能力。(3)固定奶頭。弱小仔豬需人工輔助固定在前邊(2~3排)多乳汁的乳頭上,這是減少初生仔豬死亡和提高仔豬群均勻度的重要措施。(4)加強仔豬防凍防壓措施。防凍可用保溫箱、紅外保溫燈等達到需求溫度30~32℃,要有專人護理,防止母豬踩壓。(5)及時補鐵、補硒,防止缺硒和貧血。一般仔豬出生當天注射長效抗生素,3d內頸部肌注鐵劑100~200mg/頭,仔豬出生3d內和斷奶時,分別給仔豬注射0.1%亞硒酸鈉溶液0.5~1.0ml/頭。補硒和補鐵可同時進行,注射鐵硒合劑。(6)恢復母豬體況,防止產后感染。母豬產后要進行妥善的護理,母豬產后24h內注射消炎針。做好消毒清掃工作,創(chuàng)造衛(wèi)生、安靜、空氣新鮮的環(huán)境,保證供應溫水充足,注意少喂料,盡早恢復健康。
這是斷奶仔豬應激最嚴重的時期:飲食變化,離乳,舍溫降低,母源抗體停止供應,以及環(huán)境和運輸?shù)葟姂?,都會對仔豬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并成為其發(fā)病的誘因。必須保證充足飲水,可加入適量電解多維,冬季用溫水。合理喂料,以稀料為主,料水比1:5,逐漸加大料比,注意觀察采食量,斷奶后第3天應達到150~ 200g。適宜的舍溫28~30℃。加強飼養(yǎng)管理,定點投喂、采食、排便。
仔豬需要適應轉群新環(huán)境,抗病力會有所降低,不同窩仔豬之間要“較量”立位,同時仔豬要完成吃、拉、睡三點定位,耗能量大。為使仔豬順利轉群,應盡可能使轉群前后的環(huán)境溫度接近。保證充足飲水,飼料要逐漸更換,并每天觀察投料量和采食量。加強藥物預防,防止病菌趁機侵入仔豬機體。注意防范仔豬混群后的“打斗”現(xiàn)象。
S828.4
B
1007-1733(2017)01-0075-01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