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日波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玉林店鎮(zhèn)畜牧獸醫(yī)工作站,山東 煙臺 264111)
濕疹中獸醫(yī)稱為濕毒癥,指皮膚上層組織由于某種刺激而引起皮膚發(fā)生丘疹、疹癢為特征的一種病癥,多見于仔豬;蕁麻疹又稱豬風(fēng)塊疹,是豬體受到外界或體內(nèi)不良刺激而發(fā)生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本文通過病因、臨床癥狀、辯證、治療等方面論述了豬濕疹和蕁麻疹兩種豬皮膚病的診療方法,側(cè)重于應(yīng)用中獸醫(yī)治療以上兩種病癥。
濕疹常發(fā)于夏秋高溫多雨的陰濕季節(jié),多見于仔豬。
病因分析:外界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如有毒物刺激、豬圈舍陰暗潮濕、飼料單純、飼料中缺乏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等均可致豬發(fā)生濕疹。此外,豬只皮膚不潔、寄生蟲感染、慢性便秘和下痢、昆蟲叮咬等也可引發(fā)本病。
臨床癥狀:患豬初期一般體溫和食欲正常,常于耳根、下腹部及四肢內(nèi)側(cè)等處皮膚發(fā)生疹癢。病初皮膚漸紅、腫脹,逐漸出現(xiàn)米粒至豌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有的形成水皰或膿皰,隨后因摩擦而破潰結(jié)痂,呈麩糠樣黑色痂皮。病程較長的豬則表現(xiàn)食欲減退,精神沉郁,生長緩慢,皮膚粗厚,消瘦,衰弱,甚至死亡。
治療方法:中獸醫(yī)認為本病為濕熱郁結(jié)或風(fēng)熱侵擾所致,治宜清熱解毒、除污、祛濕止癢。方1:強力解毒敏注射液(復(fù)方甘草酸銨注射液2 mL:甘草酸銨4 mg,氨基乙酸40 mg,L-半胱氨酸3 mg),每kg體重0.1~0.2 mL,皮下或肌內(nèi)注射,隔日1次,連用2~4次。方2:3%硼酸或2%明礬溶液刷洗患部,然后再涂擦氧化鋅軟膏或硼酸軟膏。方3:防風(fēng)、蛇床子、苦參、黃柏、花椒子、艾葉各15 g,水煎取汁,候溫刷洗患部。方4:紫草25 g,白芍8 g,菊花35 g,葛根85 g,梔子20 g,甘草8 g,水煎3次,取汁混合,分3次拌料喂服。同時取千里光4 000 g,一點紅2 000 g,飛揚草1 300 g(30頭份),水煎取汁,噴灑豬體。方5:雙花、板藍根各200 g,共研為末,每次25 g拌料喂服母豬,2次·d-1,連用1周,對仔豬濕疹有一定療效。方6:絲瓜葉搗爛見汁,涂擦豬只患部至紅,每3日1次,用藥2~3次即可見效。方7:蒲公英3 g,地丁草3 g,綠豆衣2.4 g,金銀花3 g,玄參3 g,水煎取汁,候溫1次灌服,適合于約5 kg的豬只。方8:青黛30 g,黃柏30 g,煅石膏60 g,滑石60 g,共研為末撒布或用麻油調(diào)敷于患部。方9:新鮮蒼耳全草適量,水煎為濃藥汁,趁熱刷洗患部。方10:地榆5份,煅石膏5份,枯礬2份,凡士林10份,研末制成藥膏,涂抹于患部。方11:松樹針葉適量,焙干研末,涂于患部;或?qū)⑺幠┘哟准灏竞?,刷洗患部。?2:蜂房、明礬各適量,將明礬裝于蜂房孔內(nèi),慢火烤枯明礬后再研為末,撒于患處。方13:花椒、艾葉、白礬、食鹽各50 g,大蒜250 g,共煎取汁,涂洗患部,連用3~4次。方14:茵陳、金銀花藤各100 g,煎水服。方15:雄黃50 g,豬苦膽5個,混合涂患部。方16:千里光、一枝黃花、野菊花、茵陳、艾葉各25 g,煎服。方17:地膚15 g,蛇床子15 g,煎水洗患部。方18:血針療法。主穴為血印、前后寸子,配穴為山根、鼻梁、尾尖,以小寬針或三棱針刺破后視豬體體況適量放血。
預(yù)防措施:給病豬飼喂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的飼料;豬舍應(yīng)陽光充足,保持干燥、清潔;保持豬只皮膚清潔,防止蚊、蠅叮咬。
病因分析:豬只由于蚊、蛇、蠅等昆蟲叮咬,出汗后感受風(fēng)寒,食入霉變或有毒飼料、化學(xué)藥品及植物性蕁麻毒毛的刺激,致使皮膚黏膜血管擴張而出現(xiàn)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yīng)。有的豬只因寄生蟲病和急性胃腸功能紊亂,而繼發(fā)蕁麻疹。
臨床癥狀:患豬頭部、頸部兩側(cè),胸側(cè)、肩背部、臀部、乳房及肛門等部位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圓形和橢圓形的丘疹,周圍有紅暈,很快向周圍擴散連成大塊,患部皮膚瘙癢。病愈時,丘疹迅速消失,不留任何痕跡。
治療方法:中獸醫(yī)認為本病是由于風(fēng)熱侵擾或風(fēng)寒侵襲所致,治宜祛風(fēng)除濕、止癢。方1:鹽酸苯海拉明片(25 mg),每kg體重2~4 mg,1次口服。方2:0.1%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1 mL:1 mg),每頭0.1~1.0 mL,皮下注射。方3:薄荷、牛蒡子、冬桑葉、防風(fēng)各5 g,僵蠶0.4 g,蟬衣5 g,水煎1次灌服(5 kg豬用量)。方4:艾蒿葉5份,花椒5份,防風(fēng)2份,共煎取汁,熱洗患部,2次·d-1。方5:艾蒿葉5份,黃柏5份,白礬2份,共煎取汁,洗患部。方6:食鹽1份,白礬1份,大蒜2份,先將大蒜切碎熬水,然后加入食鹽和白礬并溶解,趁熱取汁擦洗患部。方7:蟬蛻、防風(fēng)、荊芥各等量,共煎取汁,趁熱擦洗患部。方8:香菜500~800 g,水煎1次,連同香菜喂服,或2次·d-1分服。方9:白酒250 g加熱,與食用堿50 g混勻,外擦患部。
預(yù)防措施:要求飼養(yǎng)員做好豬舍衛(wèi)生消毒工作,并保證豬舍干燥及通風(fēng)良好;不飼喂霉變、有毒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