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鴻
杰克是一家醫(yī)藥公司銷售部的員工。該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美國醫(yī)藥界口碑不錯,尤其主打的止痛片銷量一直很好。可是,最近資金鏈斷層,市場也出現(xiàn)萎縮,銷售業(yè)績下滑,企業(yè)一下陷入了困境,老板即將裁掉一部分員工。
杰克憂心忡忡地回到家,望著妻子做好的一桌飯菜,卻感覺滿眼都是藥品,就連五顏六色的水果沙拉也突然變成了苦澀難聞的藥片。妻子安慰道:“別把食品看成藥品,你要有把藥品當成食品吃的感覺……”
把藥品當成食品?如果能讓患者對藥品產(chǎn)生像對美食那樣的親近感就好了!隨后,杰克在網(wǎng)上做了一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顏色對人的心理影響極大。于是,他向公司遞交了一份包裝及銷售建議。老板看后決定立即按建議執(zhí)行。
按照國別和性別,藥品被區(qū)分包裝。比如,美國人都知道檸檬和橙子維生素C含量高,所以黃色藥片銷量好,橙色次之,白色再次。而在美國女性眼中,粉紅色使人有上升感,能幫助解脫痛苦,所以她們最易購買粉色止痛片。再比如,德國人覺得白色藥片藥性不強,而且白色沒有深淺之分,醫(yī)生也容易搞錯。但中國人卻喜歡白色的藥丸和制劑,認為白色有清潔感。
新政策實施一個月后,公司銷售狀況大為改觀,藥品銷量大幅上升,并引來了同行們的紛紛仿效。
都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可再好的良藥畢竟是苦的。如果給它們披上美麗的外衣,給人心理上的感覺會大大不同。對商家來說,這是一種銷售的細節(jié)。杰克正是抓住了這一細節(jié),讓顏色為其助銷,才走出了低谷。
(摘自《思維與智慧》 )(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