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鉑 淳
(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狗日的”認知研究
尹 鉑 淳
(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狗日的”為一詈語,常見于日常漢語口語中。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對“狗日的”進行了形式、語義和語用的多維考察。其經(jīng)由“狗入的”演變而成,進一步演變出“日了狗了”等,形式演變的方式為概念轉喻、語言單位轉喻和概念角色移位;“狗日的”可作主語、賓語和定語等;語義演變的方式為概念轉喻和語言單位賦義;語用上具有表粗俗、氣憤和抱怨等語用功能。
“狗日的”;句法功能;語義演變;語用功能
網(wǎng)絡出版時間:2017-02-28 14:21
狗是人類接觸最多的動物之一,“狗”及其相關表達在國家語委語料庫出現(xiàn)的頻次為1 541次,為所有動物詞之最。值得注意的是,漢語中,附加于“狗”的情感色彩多為貶義,如“走狗”“狗腿子”和“狗日的”等?!肮啡盏摹睘橐活赫Z,句法功能較豐富,除可作定語外,還可以作主語、賓語與同位語等。
張勝隆[1]、張誼生[2]和方舟[3]對動物詈語進行了相關研究,成果頗豐,但未對“狗日的”進行個案考察。該文擬于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認知語言學相關理論,對“狗日的”進行研究。
“狗日的”的形式處在一個動態(tài)的歷時的變化之中,詳述于下。
(一)從“狗入的”到“狗日的”
源形式指語言單位在演變最初階段的形式,該形式可為語篇、句子或短語等,如“不明覺厲”的源形式為“雖然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但覺得你很厲害”。在國家語委語料庫搜索發(fā)現(xiàn),“狗日的”的源形式可能為“狗入的”,后者于元朝便已出現(xiàn),如:
例1.伍圣道這兩個狗入的也作賤的我們夠了!(《醒世姻緣》)
此處,“狗入的”指代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下文將論述“狗日的”形式演變的動因及方式。
1.動因
語言是基于使用的,使用過程中的諸多因素皆會對語言的產(chǎn)出造成影響。如果一段文字或言語中摻雜了過多的粗俗成分,這勢必令人反感?!肮啡氲摹痹谠瘯r便附加了“粗俗”的色彩,而在國家語委語料庫查詢可知,古代漢語文獻中并未提及“日”存在“性交”義,一般指太陽和時間。為擯棄“粗俗”這一色彩,故有可能用方言諧音的“日”代替“入”,這樣較委婉。漢語網(wǎng)絡語言中,也常用“牛逼”或“牛B”代極粗俗的“牛屄”。故可以認為,語言使用過程中對于“粗俗”色彩的擯棄是“狗入的”形式演變最為可能的動因之一。
2.方式
語言單位轉喻是一種認知操作,基于鄰近性(包括語言單位層面和語音層面等)原則,用語言單位的一部分來代其整體或用一個語言單位來代替另一語言單位,整個過程需要對語言單位所表征的概念進行充分考究。其可劃分為縮略式語言單位轉喻,如以“不明覺厲”代“雖然不明白,但卻覺得很厲害”;另一方式為諧音替代式語言單位轉喻,如以“杯具”代“悲劇”[4]。
從“狗入的”到“狗日的”,形式演變的方式為以與“入”諧音的“日”代替“入”,該方式為諧音替代式語言單位轉喻。
(二)從“狗日的”到“日了狗了”,再到“日了薩摩耶了”和“日了動物園了”
當今,網(wǎng)民在表達自身的郁悶時常用“我真是日了狗了”,其為“狗日的”的演化產(chǎn)物。之后,相繼產(chǎn)出“日了薩摩耶了”和“日了動物園了”。
1.動因
語言單位初始表征的概念提供了一個通往與該概念相關的百科知識網(wǎng)絡的接入點,由此激活一個百科知識網(wǎng)絡,該知識網(wǎng)絡便是概念框架?;谇笆隹芍?,概念框架指關于某個概念的框架性的百科知識網(wǎng)絡,且是一個有組織、有層級和有邏輯的概念系統(tǒng)。概念框架可劃分為事物概念框架和事件概念框架,事物概念框架可進一步分為具體和抽象事物概念框架,事件概念框架可進一步分為行為、領有、存現(xiàn)和狀態(tài)事件概念框架。
“狗日”所表征的行為概念框架中,施事為“狗”,行為為“性交”,受事為“某人”,而在“日了狗了”中,施事為“某人”,行為為“性交”,受事為“狗”。可見,“人”從受事變成了施事,故“日了狗了”出現(xiàn)的可能動因是網(wǎng)友酷愛標新立異以及現(xiàn)代人喜愛叛逆的心理?!叭樟斯妨恕惫倘恍迈r,但網(wǎng)絡語言每日都在不停地更新,為了不至于被淘汰,便需要進一步演變,由此便相繼產(chǎn)出了更“精確”的“日了薩摩耶”和更“泛”的“日了動物園了”??梢哉J為,語言使用過程中對于個性的追求是“狗日的”形式演變的可能的動因之一。
2.方式
在概念層面將“狗”從“施事”轉換為“受事”,在形式層面從“狗日的”到“日了狗了”,其演化方式為概念角色的移位。因“狗”位于基本范疇,“薩摩耶”位于下位范疇,而“狗”又隸屬于“動物園”,故從“日了狗了”到“日了薩摩耶了”和“日了動物園了”,其方式為概念轉喻,即以“薩摩耶”和“動物園”指代“狗”。和“狗日的”不同,“日了狗了”“日了薩摩耶”和“日了動物園了”的句法功能有所局限,多作表語,如:
例2.名字真是日了狗了,《幻日》明年登陸移動平臺。(手游網(wǎng) 2015年08月27日)
“日了狗了”可用以表達“郁悶”和“氣憤”,但語義明顯不如“狗日的”豐富,語用功能多為“表抱怨”。
句法功能指語言單位在句中所承擔的語法功能,如作主語、謂語和賓語等?!肮啡盏摹钡木浞üδ苡幸韵聨追N。
1.作主語
例3.那狗日的把我打了五回,說一句話不中聽,就打;走一步路不順眼,又打!(摘自《高干大》)
2.作賓語
例4.有人說:“反正活不成了,干脆把八路請來打狗日的吧!”(摘自《碉堡線上》)
3.作定語
例5.“狗日的癩蛤蟆,翻天印打在老子頭上來了!”(摘自《立體交叉戰(zhàn)爭》)
4.作狀語中的一個成分
例6.除了那狗日的,旁人,誰能說出原因?(摘自《空谷蘭》)
5.做同位語
例7.可他狗日的,領著三五家有錢人,硬要修離河遠的外堤。(摘自《大地》)
“他狗日的”后接逗號,表征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概念結構,表明“狗日的”可用來補充說明“他”即“狗日的”。
例8.弄你狗日的。(長江網(wǎng) 2015年03月21日)
同理,此處,“狗日的”用以補充說明“你”,作“你”的同位語,因為“你”和“狗日的”具有等同效力的指代功能。
6.作獨立語
獨立語是句中相對獨立的特殊成分,不同于主語、謂語和賓語等成分。根據(jù)獨立語與句子的關系,可分為句子獨立語和句子成分獨立語,前者指可單獨成句的獨立語,后者指作為句中某一成分的獨立語;句子成分獨立語又可分為句前、句中和句末獨立語?!肮啡盏摹笨勺骶渥营毩⒄Z和隸屬于句子成分獨立語的句前和句末獨立語,但不能作句中獨立語,如下所示:
例9.狗日的!(《大地》)
例10.他從來不罵粗話的,現(xiàn)在破例罵開了:“狗日的,讓你們再拿中國的槍打中國人!”(《初試鋒芒》)
例11.我告訴你,今黑兒你必須來跟我喝酒,酒還得你提,看我怎么灌醉你,狗日的!(《秦腔》)
“狗日的”不可作句中獨立語,一般不說“這場電影真狗日的好看”,但可以說成“這場電影真他媽的好看”。
總之,“狗日的”作獨立語時,語義基本喪失,僅用來表說話人的情緒和態(tài)度等。單獨成句時,以句號或感嘆號結尾;作為句中成分時,位于句首時以逗號銜接,位于句尾則以句號或感嘆號銜接。
“狗日的”的語義演變較復雜,下文從動因和方式兩個層面進行論述。
(一)動因
語言是基于使用的,使用過程中的諸多因素皆會對語言的產(chǎn)出造成影響。使用過程中,說話人如需增強語言的修辭性及展現(xiàn)說話人的個性,便可活用詞語,如用原本施指某保健產(chǎn)品的專有名詞“安利”去陳述一種“強勢推銷”行為,相較于“他給一位老人家強勢推銷一款產(chǎn)品”,“他給一位老人家安利一款產(chǎn)品”除了修辭性及形象感的增強外,語言的表達似乎也更經(jīng)濟了。同樣,原本施指人的“狗日的”,為了追求修辭等效果,將其用作形容詞,隨即演變出屬性義。因此,語言使用過程中對于修辭、個性及語用功能等的追求是其語義演變的可能的動因之一。
(二)方式
“狗日的”的語義演變方式為概念轉喻。概念轉喻是一種認知操作[5]143,其運行機制為利用某事物概念框架/事件概念框架中熟知的或易感知的元素來指代該事物概念框架/事件概念框架或其它元素,亦或是用某事物概念框架/事件概念框架來代隸屬于該概念框架的元素,兩者間具有鄰近性或相關性[6]10。概念框架中存在諸多元素,在具體語境中只凸顯其中的一部分,凸顯的方式可以是基于相似性的隱喻,也可以是基于鄰近性的轉喻,如“我看了幾本莎士比亞”,因為“莎士比亞的著作”與“莎士比亞”具有所屬和領主的關系,故在具體事物概念框架“莎士比亞的著作”中存在諸多元素,“莎士比亞”便是其中之一,依靠框架凸顯“莎士比亞”,隱略其它,凸顯方式為用“莎士比亞”代“莎士比亞的著作”(框架內(nèi)的一個元素代整個框架),即概念轉喻。
“狗入”的字面義為“狗入”,即表征了行為事件概念框架“狗入”,位于邏輯結構的第一層級存在施事“狗”,行為“性交”,受事“某人”,邏輯結構的第二層級存在對行為的評價“低賤且令人厭惡”、行為的方向“入”等元素,依靠框架,凸顯施事“狗”和行為的方向“入”,隱略其它,凸顯的方式為以位于邏輯結構第一層級的施事“狗”和位于邏輯結構第二層級的行為的方向“入”代替位于邏輯結構第二層級的行為評價“低賤且令人厭惡”,此為概念轉喻,隨即“狗入”建構出語義“低賤且令人厭惡”,接著,“狗入的”建構出字面義“低賤且令人厭惡的”;又因在事物概念框架“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中,存在屬性元素“低賤且令人厭惡的”等,依靠框架,凸顯屬性元素“低賤且令人厭惡的”,隱略其它,凸顯的方式為以屬性元素“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代整個框架,此為概念轉喻。最終,“狗入的”由字面義演化至義項1“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如例1。
因“日”和“入”諧音,故“狗日的”和“狗入的”產(chǎn)生了基于語音的聯(lián)系;又因前者被賦予了“粗俗”色彩,故需使用在當時還較“純潔”的“狗日的”代“狗入的”,這種手段叫諧音替代式語言單位轉喻,隨即使“狗入的”的義項1進入“狗日的”,最終成為了“狗日的”的義項,這種機制被稱之為語言單位賦義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語言單位賦義機制
在說話人心智中的事物概念框架“日本人”中,存在諸如“侵略中國的人”“殘害我同胞的人”和“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等元素(這些元素存在于說話人的心智中,具有個性,不具普遍性),依靠框架,凸顯“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隱略其它,凸顯方式為用“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代“日本人”,即概念轉喻,隨即“狗日的”生成義項2“日本人”,如:
例12.你們沒來以前,狗日的非叫我們搬家,要把咱們這個村子給燒光,常言說:窮家難舍,故土難離呀!(《紅軍強渡大渡河》)
在領有事件概念框架“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具有屬性‘低賤且令人厭惡’”中,領主為“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所屬為“低賤且令人厭惡”,兩者在概念層面相關。此外,在抽象事物概念框架“低賤且令人厭惡”中存在諸多元素,“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隸屬其中,依靠框架,凸顯“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隱略其它,凸顯方式為用“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代“低賤且令人厭惡”,該方式為概念轉喻,如此“狗日的”生成義項3“低賤且令人厭惡”,如例13:
例13.讓狗日的白匪知道,我也會殺人的!。(《梅嶺星火》)
生成義項3后,其語義進一步虛化,僅用于實現(xiàn)一定的語用功能,如例14:
例14.康順風看著他出去了,狠狠地說:“狗日的!看誰能熬過誰!”(《呂梁英雄傳》)
綜上所述,“狗日的”的語義演變過程為:由“狗入的”的字面義到義項1“低賤且令人厭惡的人”;接著,“狗入的”將義項1賦予“狗日的”;義項1在“狗日的”語義范疇中繼續(xù)演變至義項2“日本人”;義項1再演變到義項3“低賤且令人厭惡”;最終,語義幾乎完全喪失,此時,僅用于實現(xiàn)一定的語用功能,下文將詳述它的語用功能。
基于語境對語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狗日的”的語用功能有以下幾種:
1.表粗俗
毋庸置疑,“狗日的”最常見的語用功能之一便是表粗俗,如:
例15.前兩天我跟高拴兒說了兩句話,叫那狗日的知道了,今天早上又要打我,我實在氣不過,跟那狗日的對打了一陣,叫那短命鬼把我的腰給打壞了。(《高干大》)
2.表氣憤
例16.康朗映從地上趴起來,惡罵了一聲,又重新扭緊馬韁,踏著馬蹬,幾乎把馬頭扭成了個直角,重重地騎上了馬,伸手擦了擦鼻子上的幾粒汗珠,急急地策馬馳向廣場,遠遠地看見連長陳勝才一面系著皮帶,一面匆匆挎上手槍,連聲吼叫著:“他娘的,這簡直無法無天了,我得親自揍他狗日的!”(《寨上烽煙》)
3.表抱怨
例17.狗日的火車票(深圳晚報 2013年1月29日)
上為一則新聞標題,內(nèi)容在抱怨一票難求。
4.表說話人與聽者親密度高
因僅關系較親密的朋友間才會使用粗俗的言語,故為了表示雙方的親密度高,朋友間的言語常添以“狗日的”,如“狗日的,最近干嘛去了,電話也不接”。
5.展現(xiàn)說話人個性
如上文“狗日的,最近干嘛去了,電話也不接”這句話,本可不用添加“狗日的”,但說話人為了展現(xiàn)出自己的直率爽朗等,便添加了“狗日的”。
該文對“狗日的”的形式演變、句法功能、語義演變和語用功能進行了基于認知語言學的個案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對“狗日的”的考察,可對“日了狗了”“日了薩摩耶了”和“日了動物園了”進行預測:形式上,基于類推,它們還會進一步演變?yōu)槠渌嚓P形式;句法功能上,它們可能將會在句中承擔更多的語法角色,不再僅限于表語;語義上,它們的語義范疇將進一步擴充,如可施指具體事物等;隨著被使用頻次的增多,語用功能也會更豐富。
[1] 張勝隆.漢英(美)詈語對比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07.
[2] 張誼生.試論罵詈語的詞匯化、標記化與構式化——兼論演化中的罵詈語在當代漢語中的表達功用[J].當代修辭學,2010,(4):1-13.
[3] 方舟.漢語動物類詈罵詞語的認知語言學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3.
[4] 尹鉑淳.漢語詞意義建構模式及意義演變機制的認知研究——以“紅”、“白”等詞為例[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16-21.
[5] Ungerer F,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6] George L,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責任編輯 白 晨)
A Cognitive Study onGouride
YIN Bo-chun
(Foreign Studies Colleg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Gourideis an abusive expression frequently used in spoken Chinese.The paper studies this exp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ts form,its semantic extension and its pragmatic function.The original form isgourude,and laterrilegoule.Its form develops by three means,namely conceptual metonymy,linguistic unit metonymy,and conceptual role shift.It is normally used as subject,object and attribute.The semantic extension is expressed in conceptual metonymy and linguistic unit connotation.The pragmatic function the expression performs is to mean vulgarity,anger and complaints.
gouride;syntactic function;semantic extension;pragmatic function
2016-06-21
湖南省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專項課題(XYJ2015GB13)
尹鉑淳(1989-),男,湖南邵陽人,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語言學和語言類型學。
H 034
A
2095-462X(2017)01-0046-0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228.142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