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麗+邱曉燕
G451
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上學生最喜歡的課,是每個教師都追求的目標,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標,在教學中,我嘗試著、努力著做一名學生最喜歡的老師。那么,如何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呢?
一、用淵博的知識去激發(fā)學生的進步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當代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信息來源廣泛,他們已經(jīng)不能只滿足書本、課堂、學校,他們渴望更廣泛的知識,這本身就是對教師提出的挑戰(zhàn)。若教師的知識面將越來越窄,只滿足于自己所教的學科,不及時“充電”,不及時了解和學習現(xiàn)代科學技術知識和信息,思想認識就逐漸跟不上形勢,就會落后于時代,課堂上就會鬧出笑話,不僅嚴重影響教師的光輝形象,而且其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學責任也就難以完成。教師還應具有相關學科知識。任何知識都是相互聯(lián)系,彼此滲透的。教師要想教好一門課,只具備該學科知識遠遠不夠,教師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去對待某一學科知識。在教學中既給學生以必要的基礎知識,又開拓學生的視野,促使他們勤于思考,使各種知識相互聯(lián)系,提高教學效率。只有掌握豐富知識的教師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日新月異,身為人師應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學習領域,不僅要“精深”自己所學專業(yè),相鄰學科也要“廣博”,努力成為“終身學習”的??=處煂χR的不斷追求,就是提高自己在學生面前的文化“威信”,其本身對學生就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它好像一種“催化劑”,能不斷激發(fā)學生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注意“教學相長”達到“學高為師”的水平。教師的智慧不僅僅來自博學,還來自于對社會生活的深切體驗,對學生個性的深切理解,對教師職業(yè)的真情熱愛;對教育目標的正確把握與不懈追求?!皩W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為人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底蘊,就要有學而不厭,謙虛好學的精神,向書本學習,博覽群書;向社會學習,了解實際;向同行學習,博采眾長。
教育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無窮的,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充滿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素質和高尚的人格,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審視自己,修煉人格,完善人格,展現(xiàn)自己的人格魅力。讓我們每一個教師努力地培養(yǎng)自身的素質,用自己健全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和教育我們的學生。
二、用高尚的品質去陶冶學生的情操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庇纱丝梢钥闯?,教師教育別人有理想,首先自己要有理想,教育別人守紀律,首先自己要守紀律。因為教師不僅是學生的求知的導師,而且更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高尚品質和道德修養(yǎng),既是教育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對學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
品質在教師人格中起到的靈魂作用,是教師不斷奮進的內驅力的源泉。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感化學生,堅定的意志感染學生,崇高的信念感召學生,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響和形成學生的人格。若教師身上具有大公無私、誠實守信、和藹謙遜、勤奮敬業(yè)、團結協(xié)作等品質,就能對學生和諧地與人相處的產(chǎn)生極大的積極作用。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接觸中,就受到感染和啟發(fā)。當今的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觀念混雜在一起。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使一些已開始形成自己主見的高中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人格上的缺陷。比如,勞動觀念淡薄,勞動習慣差;自我意識太重,在處理個人與集體,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中存在著較大的偏差;有些學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及道德感,對人無感激之心,做事不盡力,甚至漠不關心,對公共財物甚至自己的財物不知珍惜,不去注意克制自己言行等等。這就需要教師以良好的道德品質去平和、中和、協(xié)調、感染,從而讓學生在心中形成自已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
三、以優(yōu)雅的言行去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
常言道:藝高為師,德高為范。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苯處煹囊慌e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嚴謹?shù)刂螌W,勤奮地工作,無私地奉獻,對學生必然產(chǎn)生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優(yōu)雅的行為是美好心靈的外化。一個著裝大方優(yōu)雅、言談風趣、表情豐富、舉止得體的教師往往給學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學生把教師當成偶像,不自覺地接受教師的行為習慣,而改變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越高,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就越大,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道德行為,能指導學生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相反,品德、人格魅力差的教師所表現(xiàn)出的工作懶散、治業(yè)不勤及道德品質上所表現(xiàn)出的疵點,會嚴重影響學生。為師不正,很難談得上培養(yǎng)出道德高尚的學生。所以教師應注重用自己的品德、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
四、用真誠的愛心去影響學生的情感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熱愛學生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是有一份愛心。古今中外,凡是偉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滿愛心的人??鬃诱J為“君子學道則愛人”。孟子講究“仁愛”治天下。愛心是教師必備的人格內容,是教師最基本的心理品質,是教育永恒的主題。一個好教師的眼睛是帶著感情的,每一個學生在他的視野中應該是平等的,他們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善待每一個學生,不會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視某些學生。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每個教師都應容得下性格脾氣各不相同興趣愛好互有差異的學生。我們應該胸懷博大,我們不僅成為學生的良師,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我們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關心他們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并給予及時的解決。
教師的愛是一種高尚的、純潔的愛,它應該是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愛,它不要求得到回報,更不是為了做給學生看,但必須要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不僅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對教師的親近和信賴,而且能使學生將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去,熱愛他所教的那門功課。教師只有以愛心為前提,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學生的心理,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友愛、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對待學生,教師的教誨才能使學生在平和、愉悅的心態(tài)下接受,才能形成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教育氛圍。這樣,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就能很好地起到感染、激勵、教育、造就學生的作用。這既是教師職業(yè)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最大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