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南省麗江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秘書長
在滇西北的小城里,我的閱讀仿佛是一片葉子,在層層疊疊的高山與幽深的峽谷里,被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著。在遠離了文化中心數(shù)百年的邊地,滇西北似乎還沒有太多的傳統(tǒng),以詩文的形式,闖進以中原為核心的文化世界。這種習慣性的思維,長期以來養(yǎng)成了滇西北的人們始終對遙遠的中原保持著一種崇敬。在那些竹林掩映著的村落里,孩子們朗讀著的詩詞與篇章,使他們記住了寒山寺、天姥山、長城、烏篷船、黃鶴樓、樓蘭,學會了風聲鶴唳、如火如荼、破釜沉舟、臥薪嘗膽等成語,卻怎么也找不到,在云南能夠讓人記住的東西。是的,就連我自己,也很少會對“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和“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做過多的留心。這樣的情形,使我的閱讀也沿襲了前輩們的視角,正襟危坐地手捧著一本本發(fā)黃的典籍,潛心品味那些大河上下、長城內(nèi)外的先人們留下來的經(jīng)典。
然而我不得不承認,在高山峽谷之外的那些地方,確也有讓人試圖用盡平生的時光去反復誦讀的經(jīng)典。在滇西北的盆地里,我居住的陋屋里的紙張,散發(fā)出邊地特有的潮濕,而我的獨居,恰恰形成了與這片土地相反的景象。和往常一樣,我并沒有對身邊的世界給予更多的關注,沉靜的閱讀導致了不可避免的趨勢,我一定會與一部經(jīng)典遭遇。
我的閱讀肯定會不可避免再碰上《古文觀止》。
中國文化傳統(tǒng)里,與《古文觀止》性質(zhì)相似的選本還有《唐詩三百首》,二者在中國絕對是極具權(quán)威性的古文選本。但是在國人的閱讀經(jīng)歷里,沒有見過《唐詩三百首》的人幾乎是沒有的,而有的人,也許一輩子也不會翻一翻《古文觀止》,哪怕是僅有的一次。這就形成了兩個極端:同樣是國粹,《唐詩三百首》成為不是夏里巴人的夏里巴人,《古文觀止》成為不是陽春白雪的陽春白雪?!短圃娙偈住纷屛覀冇涀×艘粋€風華正茂的時代,《古文觀止》卻為我們記錄了中國大半部人文歷史的精華所在。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許這里面恰好從一個側(cè)面證明了《唐詩三百首》的功利性,而對于《古文觀止》的閱讀,除了能夠在那些文字里讀到一些前人對某些人所作所為的私人評價之外,再不能為自己的顏面與榮光增添一些東西。所以,這本注解與正文同樣豐富的經(jīng)典,也就無法為人們提供太多的入口,只好等待著有心人,在孤獨、落寞、失意、悵惘的時候,才會放棄眾多無法實現(xiàn)的欲望,在長吁短嘆中閱讀。這就是塵世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了隱者抵達《古文觀止》的途徑。
當然,在眾多隱者當中,還是會有很多人繞過這本書,直接沉落到比《古文觀止》更遙遠的《周易》《老子》里去,把失意歸根于風水之類的因果里去,一邊喃喃自語放鶴田園,一邊側(cè)目廟堂之高。因此,《古文觀止》似乎更多了一些寂寞,仿佛要無人問津了。然而,《古文觀止》卻始終是存在的,始終有人一讀再讀。我有兩本《古文觀止》,一本是中國書店1982年8月出版的繁體字版本,到1993年,它已經(jīng)印了5萬7千本了。還有一本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的簡體字版本,到1991年,也已經(jīng)印了20萬本了。如今,時間又隔了20多年,這本書到現(xiàn)在究竟還有多少其他的版本,大概也只有專門從事研究和出版的人才知道了。
《古文觀止》是一本特別厚重的經(jīng)典。這里并非只是說它包含了中國由周至明的思想與文學精華,從最淺的層次來講,它的厚度與重量,遠遠地超過了《唐詩三百首》。因而,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根本不可能隨手放進口袋里,在茶余飯后掏出來讀一讀,必須是心神寧靜的時刻,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才會讀出其中的境界來。
《古文觀止》與眾多的書籍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這本書的精華之處就在于,它通過臧僖伯、子魚、唐雎、馮諼、鄒忌、蘇秦等故事,記錄了古時的士大夫種種軍事智慧與謀略,卻始終在告訴你出世時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途徑,在列國東征西討戰(zhàn)爭刀光劍影里的道德華彩。在那些遠古時代,前人的個人魅力,如梅香遠溢,聞之醉人。在《古文觀止》里,我們讀到的不僅僅是事件和記錄,更多的是人性品格的外化呈現(xiàn),比如:“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這樣的句子與段落,隨處可見。
厚厚的一本《古文觀止》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來描述遠古時代的戰(zhàn)爭,通過硝煙彌漫里的人影,把智性展現(xiàn)出來,滿足了一些人窺視鐵血時期強勢品格的欲望。但是,只要仔細閱讀《古文觀止》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本書還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個哲人,它讓你能夠不斷地領略到一種驚人的胸懷與氣質(zhì),不動聲色地讓人為之傾倒。當我的目光繞過《出師表》《屈原列傳》《岳陽樓記》等蕩氣回腸的篇章,我總是要在《李陵答蘇武書》《陳情表》里停留很久。蘇武在中國歷史里的跋涉,不知道支撐了多少人的精神,使其為之而自豪,并引以為典范。與此相比較,同時代的李陵則因為投降,被寫進了一段又一段史書里,為眾多將相人臣所不恥。但是,被奉為古文經(jīng)典的《古文觀止》卻收錄了一個投降者勸降蘇武的書信,真不知道編這本書的吳楚材和吳調(diào)候,當初是怎么想的。但是,作為一個叛臣賊子的見證,卻與《出師表》之類的垂世名篇同列一卷,在那字里行間,我讀了卻同樣是感人的。也許,這就是散文所特有的氣質(zhì)吧。
隨著我自己的創(chuàng)作逐年深入,我經(jīng)常會在內(nèi)心深處對散文本身所應該保持的本性,在偶然的一些寧靜時光,淡淡地思考。散文這一看似很隨意的文本,他原本是應該把心理,纖塵不染地顯現(xiàn)出來的。一本《古文觀止》看似太復雜了,但是它卻只有一個主題:做人。那些被文字固定在長長短短的篇幅里眾多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組成了一支隊伍,有的面色嚴謹,有的放浪形骸,有的痛哭失聲,最后告訴我的,卻也只是一個問題:他們都在堅守著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情愫,隨時隨地,在不經(jīng)意之中,他們通過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信念廝守著,甚至不惜失去繁華與生命。書里的人,以及寫這些篇章的作者,都早已作古了。那些死去的人,有人為了功名夙夜難眠,有人為了君恩奔走四方,有人為了民愿泣血沾巾。當他們在人生的半途上目光凝重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這些遠古的文字,記住了一些人,也讓一些人被人記住了。
文字里有寶馬香車,文字里也有血?!墩俟G厲王止謗》里說:“厲王虐,國人謗王……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于彘”。世人都知道,厲王位為天子,僅因“止謗”就殺人無數(shù),這里有血,殺人的血。而“流王于彘”,王也死于彘,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暴君里,數(shù)千年僅夏桀、商紂、周厲王、楚靈王、秦二世、隋煬帝而已?!豆盼挠^止》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五人墓碑記》記載了明時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因反對魏忠賢而被處死的情景,文章里說:“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边@里有血,被人殺的血。還有一篇《徐文長傳》里說的是著名畫家徐渭。人們只知道徐渭的畫貴為一代宗師,卻不知道他還有一些與畫無關的鮮為人知的事,文章里說:“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zhí)吩炅?,乃得出……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蛞岳F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边@里有血,殺人和自殺的血,當然也有被人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