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個稅改革亟待加快推進
高峰
“12萬”這個數(shù)字實實在在地刷了一次屏。這緣起于有報道稱國家將對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加征個人所得稅。
消息一出,輿論炸鍋。畢竟個人所得稅是一個涉及到所有人錢包的敏感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實屬正常。
“年收入12萬能算高收入?在北京,一個月1萬元的工資也就勉強可以生活而已,更別說想買車買房了。要是結了婚,這點錢就更加不夠用!”在北京工作的楊女士說道,不過,12萬的年收入如果在三四線城市里可能算得上高收入了。
關于年收入12萬究竟是否算得上高收入的討論愈演愈烈,事實也在討論中逐漸明晰。
原來,國務院日前印發(fā)的《關于激發(fā)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xiāng)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健全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的稅收體系,逐步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進一步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稅收負擔,發(fā)揮收入調節(jié)功能,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jié)力度?!钡谙⒌膫鞑ミ^程中,“高收入者”被替換為“年薪12萬以上”、“稅收調節(jié)”被替換為“加稅”。
12萬又是從何而來?據(jù)了解,其源自于2005年國務院發(fā)布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專家稱,12萬元只是2006年自行申報的收入界限,屬于稅收管理上的一種界限劃分,在當時也不是劃分高收入的標準。
據(jù)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專家介紹,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劃分上,國際上及我國均沒有法律確定的標準,稅法上也從來沒有確定過高收入的標準。
我國以前的個人所得稅是按照分類進行計稅,每一類所得都使用分開的稅率。這種分類稅制設計,征管比較困難,個人的實際稅負比較重。而真正的富人階層,主要收入不可能靠工資、薪金,更多的是財產性、資本性收入,這方面在中國的征收管理較弱。綜合計征方式,是目前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采取的方式。綜合計征是把個人作為一個征管主體,比如會有一個單獨的納稅編碼,所有和個人有關的納稅信息會在這個納稅編碼下去實現(xiàn)。
網(wǎng)上有觀點認為個稅已淪為工薪稅,從高收入群體通過工資之外的收入進行避稅的行為來看,似乎有些道理。數(shù)據(jù)顯示,工資薪金所得占到了個稅總收入的60%以上。
盡管加強高收入人群的個稅征管一直被提及,然而專家表示,目前對高收入者的監(jiān)管和他們的稅收征管,最大的痛點還是信息不對稱。
目前,我國個稅征稅標準按照2011年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進行征收。自2011年個稅起征點設定為3500元以來,已經(jīng)連續(xù)5年未曾調整。而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5年全部調查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0809元,折合月平均工資為4234元。
前幾次國家的稅改都是圍繞著起征點的提高,從800元到1600元,1600元到2000元,2000元到3500元。下一次稅制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說得非常清楚,就是不局限在起征點的改革,而是要逐步實行綜合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曾發(fā)布一份個人所得稅報告,該報告認為,按照以代扣代繳為主的征稅方式,容易使具有多種來源所得的高收入納稅人,通過拆解收入等方法規(guī)避稅收。而像財產轉讓所得和股息、紅利所得等非勞動所得,雖然近年來大幅度增長,但稅收貢獻卻沒有相應提高。
此外,下一步的個稅改革在費用上應實行所謂的個性化費用扣除,不搞過去的一刀切。因為一刀切無論提高到多少,比如從3500元提到5000元,再提到8000元,但各個家庭的負擔狀況不同,有的孩子多,有的孩子少,有的家里有老人,有的家里沒有老人。所以說要針對每一個具體家庭實行個性化的費用扣除。
隨著居民收入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貧富差距依然較大,稅收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功能已越來越力不從心,個稅改革已亟待加快推進,已經(jīng)等不起、拖不得。
高峰,中國城市經(jīng)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