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外國語學校 黃新古
仁孝致遠,潤物無聲
文/佛山市南海外國語學校 黃新古
“百善孝為先,仁孝德之本”。仁孝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體現(xiàn),是幸福家庭的道德基礎。仁孝、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能發(fā)揮寓教于景、寓教于樂、潤物無聲的作用。
我校推行“新六藝”教育,而在德育工作中推行的“仁孝”教育,首先是指“仁愛”教育,即從愛父母開始,既而愛身邊的人,愛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再升華到熱愛集體,熱愛國家,從而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與國家認同感。
德育資源是德育實施的條件和保障,有效的德育需要豐富多彩的德育資源作為支撐。深厚的人文底蘊是優(yōu)良道德的沃土,開發(fā)和利用傳統(tǒng)文化德育資源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我校從建校之初,從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運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資源,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仁愛之心,教會學生對人對事謙恭有禮,寬厚仁慈,誠懇守信。教會學生要有道德,有理想,有愛心,有擔當。學校的“仁孝致遠”文化主題園,由“萬世師表”孔子和“亞圣”孟子的雕塑為主元素的校園文化園林,熏染著每一位學生,激勵學生們心懷大志、勇于擔當、報效國家。語文課、歷史課等,老師講授古代圣賢的經(jīng)典作品和感人至深打的仁愛故事,讓孩子背誦有關“仁愛”的名段名句,播放有關仁愛的影視作品等。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染于黃則黃,染于蒼則蒼。鮮活生動、聲情并茂、可讀可睹可感的傳統(tǒng)“仁愛”教育,能達到寓理于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育人效果,對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完善文化品格、培養(yǎng)“仁愛”精神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心動更要行動,學校每年舉辦一次“仁孝節(jié)”,編寫了《仁孝教育手冊》,制定《仁孝教育實施方案》,動員并激勵學生為貧困山區(qū)孩子捐資助學,給福利院老人捐衣捐物,走向社區(qū)進行義工活動,經(jīng)常舉辦愛心義賣等,使“仁愛”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高尚品格?!叭蕫劢逃痹趯W生的心田里及時播下愛的種子,播灑愛的春暉,讓愛心之花在其心頭怒放。學生先學會愛父母,再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國家。心之所至,仁愛為先;仁愛播惠,國家為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主體是人,追求幸福的人生是人的本質需要,作為培養(yǎng)人、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活動,尤其是德育教育活動,必須為學生獲得幸福的人生提供各種幸福元素。這是理想教育的底色,也是學校最根本的教育理想。為此,我校的德育工作也必須緊緊圍繞“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踐行“仁孝”教育,探尋“仁孝”教育的不同途徑和方法。而“仁孝“教育除了上文所述的“仁愛”教育,還有另一層重要的內涵,即“孝道”教育。
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的價值觀形成時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強,對事物的真假優(yōu)劣辨別能力不夠,因此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孝道美德,加強青少年品德修養(yǎng),不僅能使千萬個家庭和樂融融,而且可以鋪就青少年的文明底色和人生幸福之路。這對于維護社會秩序健康和諧,建設精神文明,促進國家長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
我校德育工作,非常注重在學生中進行孝道教育,使他們從小懂得自己發(fā)膚來自于父母,愛惜自己、孝敬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父母養(yǎng)育自己是責任,自己孝敬父母也是義務。只有有了對自己父母、親人的小愛,才能有對社會、對國家的大愛。
怎樣進行孝道教育呢?我們的做法是,要讓孝道教育無處不在。
(一)優(yōu)化學校環(huán)境,讓綠樹鮮花裝點“孝道”外觀
在學校的四周栽種風景樹種,使其環(huán)抱校園給校園增彩添色;砌設花壇,在花壇里栽種各種花卉,讓鮮花四季姹紫嫣紅;在校園的走道上修建文化長廊,以“仁孝”為主旋律,從古代先賢到近現(xiàn)代偉人,精選他們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經(jīng)典故事,師生文明禮儀、扶貧幫困的特色圖片及事跡材料,定期更新,給師生以鼓舞和教育;在每幢教學樓的空置處設置圖書閣,在每間教室設置小書吧,讓學校坐落在圖書館里,讓學校彌漫著濃濃的書香味,所有書籍由學生和家長捐助,所有書籍可以自由閱讀、自由流動,而有關“仁孝”內容的書籍不在少數(shù)。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仁孝宣講活動,讓“孝道”深入人心
為了踐行“人人都有一顆仁孝之心”的理念,學校每年都會舉辦“仁孝”主題班會課展示活動,讓“孝道”深入到每一個孩子的心中。2017年3月,在第三屆“仁孝”主題班會課展示活動中,六位老師展示了不同的風采。一堂堂精彩紛呈的班會課為學生帶來一次次心靈洗禮,讓學生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孝道”的真諦。一通電話的導入,一封來自媽媽的信,盧燦老師的《講孝心,踐孝行》觸動了在場師生的心弦;一個動情的故事,一首合唱《感恩的心》,郭碩老師的《不負天下父母恩》讓人潸然淚下;一架愛的天平,一首關于恩情的詩歌,陳秀娟老師《感恩父母,孝行天下》讓人肅然起敬;詼諧幽默的范明明老師,理性與感性的交融,讓孩子們領悟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深意;淳樸嚴謹?shù)姆庑〔ɡ蠋煬F(xiàn)身說法,讓一群學子眼眶潮紅濕潤;才華橫溢的陳誠老師用動情的語言,撥動了孩子們的心弦,引發(fā)了在場聽眾的思考?!靶⒌馈苯逃粌H僅體現(xiàn)在班會課上,更多地滲透到了“新六藝”教育的每一次活動中。除仁孝節(jié)外,讀書節(jié)、英語節(jié)、體藝節(jié)、器樂節(jié)、科技節(jié)無不融進了“仁孝”的元素。男拳女劍、男足女舞、樂器、書法、航模、剪紙、小語種等50多門校本課程,無不蘊含“仁孝”的內容。音樂課上,教師組織學生學唱《燭光里的媽媽》、《?;丶铱纯础?、《感恩的心》等歌曲。美術老師組織學生在全校幾百個沙井蓋上畫有關仁孝的宣傳畫,這些宣傳畫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組織學生參與“仁孝”競賽,真正踐行“孝道”
德育處以少先隊和團支部為主體,組織了“講孝道、比孝心”主題故事會,要求演講學生講出自己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和長輩的真實故事,一個個孝心故事,就像一幅幅動人的彩畫、一個個優(yōu)美的音符、一首首感人的詩篇,令在場學生、老師、家長和上級領導感動得淚流滿面。在一年一度的“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德育處要求各班級結合“教師節(jié)”活動,開展“尊敬師長”評比活動,學生用“手抄報”、“黑板報”、“交流匯報”等形式,談認識、說行動、表決心、做打算。每年3月份,各年級舉辦“獻愛心,傳孝心”評比活動,每個年級評出10位“仁孝之星”,進行表彰和宣傳。每學期,語文科組都要組織一次“孝心進行時”征文大賽,要求寫真人真事,獲獎作品在《千竹苑》發(fā)表,老師要進行點評;同時進行傳統(tǒng)經(jīng)典如《弟子規(guī)》等誦讀比賽。通過這些比賽,讓學生真正做到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文明有禮,使“孝”植根于學生心田。
梁漱溟說過,“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比孝心,行孝道,才能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和諧社會,才能鋪就學生的文明底色和幸福之路。
丹心一顆,撒播春暉;仁孝致遠,潤物無聲。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