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開始于霍爾頓在療養(yǎng)院的自述,他經(jīng)歷了在潘西中學的被開除、愛德蒙酒店的荒誕無稽、紐約市中心的狼狽無助、家中與妹妹菲比的溫情重逢與別離……這位16歲的少年并沒有在一系列經(jīng)歷中得到什么開悟與成長,在小說的最后,他的思緒回到了療養(yǎng)院,繼續(xù)講述著自己眼中傻冒一樣的成年人。
霍爾頓的罵罵咧咧貫穿了整本小說,他對這個世界,對成年人充滿了厭惡之情,但凡提到任何一個成年人的地方,所用詞匯,均是“假模假樣“、”裝腔作勢“之類。唯一讓他發(fā)自真心喜歡,觸動他內(nèi)心柔軟之處的是小孩子。一個是他在紐約街上遇到的唱著“要是在麥田里捉到了我”的六歲小男孩,一個是他10歲的妹妹菲比,還有一個是他病逝的弟弟艾里。
霍爾頓的這種厭惡從某種程度上講其實是一種恐懼。他不想讓每個少年成為討論“汽車一加侖汽油能走多少英里”這樣的無聊話題的成人,辦公室、報紙、咖啡這些與成年人工作相關的事物都遭到了他的排斥。他認為,所有這些皆會奪去他們的純真。
霍爾頓從愛德蒙酒店出來之后不想回家面對父母,他可以預料二老對他被開除的態(tài)度。他去找女同學薩麗,應她的要求兩人去看了一場戲劇。戲劇結束后他們?nèi)チ艘患揖瓢桑诰瓢衫?,霍爾頓問薩麗是否愿意與他到馬薩諸塞和佛蒙特去,與他住在林中小屋里,在那里結婚、工作。這樣的想法被薩麗認為是異想天開。
薩麗代表最傳統(tǒng)的少年,她告訴霍爾頓所有這一切應該是進了大學之后的事情?;魻栴D說那時一切會不一樣了,他列舉了辦公室、公共汽車、掙錢等假模假樣的成年人世界。與大部分少年對成人世界的向往不同,霍爾頓極力逃避成長。
塞林格將書稿投給著名出版社哈考特(Harcourt),當時的負責人尤金奉E翟次氏胍靄嬲獗拘∷檔南率簦骸罷獗臼槔锏男≈鶻鞘歉齜枳勇穡俊比歡飧魷率羧醇岢忠觶運叭指裰匭矗髡叩比灰桓鱟忠膊換岣摹K恍加誚饈突舳偈遣皇欠枳櫻猿坊亓聳楦澹滯陡死囟祭剩↙ittle, Brown)出版社。
雖然塞林格從寫霍爾頓到最終發(fā)表這部作品也就是在二十幾歲到三十初的光陰,但他似乎已經(jīng)寫定了他這一生對少年這個年齡段的鐘情。不接受世人尋找、拒絕任何采訪的隱士方式讓迷戀塞林格的讀者只能一遍又一遍解讀《麥田里的守望者》,以望從中讀懂他的遁世。
“你要是在麥田里捉到了我”
霍爾頓厭惡成人的原因多集中在一個小說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phony”。施咸榮先生在不同場合下分別將它翻譯成“假模假樣”、“裝腔作勢”、“偽君子”等等。我更喜歡臺灣譯者宋瑛堂“假仙”的譯法,這個詞涵蓋了作者所討厭的全部姿態(tài)?;魻栴D在潘西中學的校長、牧師,演員倫特夫婦,酒吧里的形色男女,愛德蒙酒店里的怪咖們等等皆是他厭惡至極的假仙?;魻栴D描寫妹妹菲比熟睡時的可愛時,將成年人嫌棄了一番:“她的嘴還張得挺大,說來好笑,那些成年人要是睡著了把嘴張得挺大,那簡直難看極了,可孩子就不一樣。孩子張大了嘴睡,看上去仍挺不錯,她們甚至可以把口水流一枕頭,可他們的樣兒看上去仍挺不錯?!保ㄊ┫虡s譯)霍爾頓對成年人的嫌惡、對少年的喜愛伏筆了戰(zhàn)后的塞林格的態(tài)度。
塞林格在給朋友的書信中,不止一次表示無論自己多大年齡,總感覺是在霍爾頓的年齡,甚至更年少。塞林格是一直反對將自己的作品拍攝成電影的,在唯一的一次同意將《麥田里的守望者》排成電影時,他言自己是霍爾頓的最佳人選,但稍后認識到自己年齡太大,不合適。于是,退而求其次,說,演員必須他來選,然而最后還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少年不了了之。
塞林格的的少女情結是他飽受非議之處。他喜歡過的女孩幾乎都未超過20歲。學者們解釋此為他曾經(jīng)的情傷。塞林格曾經(jīng)喜歡美國諾貝爾作家尤金放紡岫吶諛確歐尼爾,當時塞林格二十一二歲,烏娜十六七歲。不過,塞林格從軍后,烏娜很快便嫁給了喜劇大師卓別林,塞林格倍受打擊。然而,事實卻并沒有那么簡單。那些女孩大都是名校中學或大學才華橫溢、靈動朝氣、美貌了得者,兼之成熟邊緣的青澀與純真,無論是對塞林格還是他的創(chuàng)作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她們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留下了痕跡。但是,這些出于想象的柏拉圖式戀情一旦遭遇現(xiàn)實注定失敗?,F(xiàn)實的相處中,塞林格不久便會發(fā)現(xiàn)這些女孩子們在成長后的“假仙”之處,他總是選擇與其徹底斷了關系。唯有他的作品能永存她們年少的美好。
塞林格無法容忍生命中的“假仙”,因此,他只能回到自己作品的少年少女處,以望在作品中永留那些純真?!尔溙锢锏氖赝摺分杏幸粋€經(jīng)典的片段,曾被無數(shù)次引用:
幾千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哪個 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施咸榮譯)
當時,菲比問哥哥夢想,霍爾頓的回答是麥田里的守望者,要守望著那些可能掉下懸崖去的少年?;魻栴D口中的懸崖應是成人的世界,他守護的是少年之純真,他的離家出走與隱居夢,也是守護自己行將逝去的純真之舉。
云深不知處
霍爾頓不止一次地策劃過離家出逃。第一次是在他與薩麗看完戲劇之后。他計劃兩人到馬薩諸塞和佛蒙特洲某處溪邊的林間小屋隱居,但最終因為薩麗的不解而告終。 第二次隱居計劃中,他想娶一個又聾又啞的美麗女孩,永遠住在陽光明媚的小屋內(nèi)居住并用小紙條交流。但這次又因為妹妹菲比而胎死腹中。
霍爾頓的林間小屋代表著塞林格的夢想。塞林格這位生活在曼哈頓豪宅的富家子弟童年唯一的煩惱便是沒有煩惱。受海明威的影響,他認為磨礪中才有靈感,所以他去參軍,經(jīng)歷腥風血雨的戰(zhàn)爭。然而想象中的血色浪漫與真實經(jīng)歷的不同,除了創(chuàng)作靈感,他收獲更多的是對戰(zhàn)爭與人類的厭惡。
這部小說的出版有些周折,但在1951年問世后,它受歡迎的程度大大出乎作者預想。它的成功甚至讓他有些苦惱。他拒絕參與宣傳,并且在第三次印刷時要求出版社撤回自己的照片。此書一直在暢銷書排行榜上不退,直到1952年末熱度才有所減。塞林格如釋重負,1953年,他移居新罕布夏州科尼什鎮(zhèn),建造了夢想中的林間小屋。房子外面有柵欄,他喜歡的大狗一直跟隨,守護主人的寧靜。
塞林格曾借霍爾頓之口表達出他所認為的有趣的書和作者:“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樣一種書,你讀完后,很希望寫這本書的作家是你極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興,隨時都可以打電話給他?!埃ㄊ┫虡s譯)這段話誘導多少讀者和記者前赴后繼,卻又失望而歸。他所隱居的鎮(zhèn)上的人似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凡人問起塞林格居所,都云不知。然而這也擋不住所有讀者與記者前赴后繼的追隨,多數(shù)是毫無所獲,有的是被他呵斥而歸。曾經(jīng)有位記者在他居所周圍守候數(shù)個日夜,在寒風里等待塞林格出現(xiàn)以偷拍一張照片發(fā)在雜志上。1961年9月號的《生活》雜志刊登了這張偷拍的照片。同年9月15日《時代》雜志的封面登出了塞林格的照片,引起不小轟動,但該雜志費盡周折的采訪計劃并未實現(xiàn)。
很難說這不是塞林格作為一個作者的矛盾性所在。他期望有趣的作者和書與讀者是沒有距離的,然而,塞林格本人卻將自己與這本書及讀者的距離拉到無限大。
塞林格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小屋中度過,常與家人言:除非著火,不要找我。塞林格的妻子克萊爾向法院起訴丈夫拒絕溝通給她帶來身心創(chuàng)傷,因此結束這段婚姻關系。塞林格的女兒瑪格麗特啡指癖ナ芎鍪又啵贍旰螅垂槐盡睹我洳妒幀罰―ream Catcher)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父親。不過,這本書因暴露很多塞林格的隱私招來非議。父女關系受到影響暫不必說,瑪格麗特的弟弟馬修啡指褚燦虢憬愣暇賜H指窶牖櫓螅遜孔佑攵劑舾拮櫻約涸詼悅嬗紙艘蛔∥藎絳醋鰲?
不過,筆耕不輟的塞林格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之后的半個世紀里很少出版作品。大衛(wèi)廢扔胂畝鞣薩雷諾認為,塞林格崇尚的是為工作而工作,但不享受工作果實的吠檀多教義。雖然父親信奉猶太教,母親信奉天主教,如霍爾頓,塞林格不信任何一種。他另拓新路,最終在東方吠檀多教中找得靈魂的安所。2010年1月,塞林格在自己建造的房屋中壽終正寢,踐行了自己曾經(jīng)說過的“我置身此世但不屬于此世”。
責任編輯:孫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