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煙
燦爛的陽光、蔚藍的大海、浪漫的暖冬、翡翠的綠城……
三亞灣,東起鹿嶺半島,由三亞河口向西延伸至天涯海角,共擁有二十五公里綿長海岸線,在東西島鏈的優(yōu)雅圍合中,形成中國大陸最南端一個優(yōu)美海灣。三亞灣,位居三亞中心,是三亞最大海灣,與城區(qū)相融,與城市共名;在這里,浪花在城市的靈魂中激涌,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相伴,人們在海灣中汲取靈感,生活獲得了想象空間;而與之交融的土地上,已崛起了中國最具魅力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
三亞灣的地理
前山后嶺——烘托出鹿回頭的美麗傳說
從地圖上留意三亞地形,從東向西有牙龍嶺、虎嶺、狗嶺、鹿嶺、馬嶺、鰲山……這些以動物命名的山嶺,拽著海南大陸向著南中國?!氨寂堋?,海島領土得以拉升,形成一個個美麗海灣;而鹿嶺半島成為三亞灣的東岬角,海南地理在此開始收縮,使其不光是三亞灣與大東海的分水嶺,也成為海南地形的東西界嶺。
鹿嶺的前山在海洋深處伸展,以原生態(tài)的熱帶雨林存在;后山上的鹿回頭雕像則成為三亞的圖騰標志,相關聯(lián)的黎族愛情傳說為這座城市整體抹上一層浪漫基調,三亞因此被稱為“鹿城”,鹿回頭山也被稱為“情山”。前后山之間的平地是黎族人的傳統(tǒng)棲居地,左右均為海灣,環(huán)境極其優(yōu)越,已陸續(xù)建成了一個個高檔小區(qū)和高等酒店,房價領先市區(qū),另有高爾夫球場和游艇碼頭依灣建成;“一半是海洋、一半是天堂”,成為鹿嶺半島地產項目的廣告語。
后山腳下,鹿回頭賓館作為三亞最早的國賓館,在建國以后半個世紀中曾接待過國內外一些政要,突顯出這祖國南疆戰(zhàn)略位置的重要。
河口一帶,疍家漁民的吉祥港灣
鹿回頭西側的山腳下,三亞河在此奔涌入海。
河水與大海在此同呼吸、共漲落,形成天然避風良港,元明時期就不斷有漁民漂泊至此,他們操廣東口音,被稱為疍家人。疍人以船為家,并且在河口兩岸的陸地上棲息,形成三亞的原初集鎮(zhèn);如今很多人說到三亞,會提到三亞是由一個漁村發(fā)展而來。
疍家人由最初的近海打漁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遠海捕撈,南中國海形同他們的糧倉,三亞灣則是他們的家園。三亞由這漁村為基點,漸漸擴張為瓊南重鎮(zhèn),隨著旅游業(yè)的興旺,融入了更多的國際元素,上升為海南島旅游的核心地帶。
沿河口向西屬于三亞老城區(qū),自從1958年崖縣縣城遷移此地,便依托河口的深水貨運港奠定了外向型經(jīng)濟,開始有了城建規(guī)劃,街區(qū)成片建成。再后來,三亞由縣級市、地級市、國際濱海旅游城市的功能轉換,三亞灣畔的樓房更是鱗次櫛比建立起來,其造型和功能也開始蛻變,兼容了更多的海洋元素和休閑度假特征。
崛起的棲居地——海坡新城
從金雞嶺路口往西,有一片部隊營地,提醒人們三亞灣曾經(jīng)作為海防前沿和軍事重鎮(zhèn)而存在;日據(jù)時代就曾在此建立軍用機場,后由國軍接收,建國后經(jīng)修整擴張又派上了新用場。在這一帶的海灘上,偶爾還能看到一些混凝土工事,也是日據(jù)時代以及上世紀七十年代國防建設的殘留。營地周圍,為回漢等民族世代混居的村鎮(zhèn),包括回新村和回輝社區(qū),其建筑多少融入了伊斯蘭特征。
再往西一直到天涯海角,歷史上都是沙地或濕地,只有少數(shù)幾個外地人聚集的村莊,其中一個叫海坡村,于是這濱海地帶被統(tǒng)稱為海坡。當年,這地帶種植有成片的木麻黃防風林;近海的灌木叢中,還保存有成片的古穆斯林墓地……如今,這片空曠地帶成為繼亞龍灣、大東海之后又一個高等級濱海地產板塊,各高規(guī)格社區(qū)和高星級酒店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集結成今天的三亞灣新城。
三亞灣的情境
美麗海島,波光中的明珠
站在城區(qū)向三亞灣眺望,在水一方有兩座形似玳瑁的海島,一大一小向西浮游,遠方還有一尊巨大的南海觀音為它們引渡迷航。這二座海島分別稱為東、西玳瑁洲,簡稱東島、西島。東島為軍事基地,戒備森嚴;而西島除了西沙永興島外,擁有中國最南方的漁村。二島形成島鏈橫亙?yōu)晨?,有效擋住了海洋深處的大浪,三亞灣相對其它海灣要平靜許多,成為優(yōu)良的親水海灣。
在三亞河口,由河水沖積形成的海中陸地——白石排島,經(jīng)過大規(guī)模圍海造地,建起了橢圓形的鳳凰島,一橋橫架南北。不管得失如何,鳳凰島形同人們向海洋挺進的一個腳??;島上建成的國際碼頭專泊豪華游輪,成為東南亞及世界各地高端消費者進入三亞的港口,為三亞帶來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如今鳳凰島上建起了號稱七星級的酒店建筑,曾經(jīng)被稱為“東方的迪拜”,其房產一度以每平米16萬元價格攀頂國內房價高峰。
“椰夢長廊”,綿延的詩情畫意
在三亞灣,依灣就勢建有海岸景觀公路,是欣賞海天美景的快車道;鹿嶺半島的公路多在大自然和樓宇間穿梭,而自鳳凰島以西長達17.4公里的三亞灣路,則有“椰夢長廊”美譽;一邊是連苑高樓,一邊是萬頃波光。
由三亞灣路連綴起來的建筑,除鳳凰島外,還有天澤海韻、金鳳凰、藍?;▓@、海韻、國光、天通、假日、海航、陽光海岸、財富海灣等等,在海灣的輝映中各具特色,又體現(xiàn)了共同的海岸休閑風格。
而在三亞灣路向海一側的狹長土地上,廣種棕櫚科植物及其它熱帶花木,形同巨大的熱帶植物園,成為三亞市民最佳的憩息場地。坐在敞篷旅游大巴穿行在三亞灣路,熱帶花木點綴下的藍天大海,相偕高樓美苑綿綿入目,風光美不勝收,三亞灣路由此成為中國乃至亞洲著名的濱海景觀大道。
朝暉夕映三亞灣
在連綿青山的圍合中,三亞灣及其相融的城市成為南中國海岸的一片吉祥凈土,銀月狀的沙灘則是市民和游客駐留的美麗場地;灘上經(jīng)常游人如織,數(shù)薄暮時分最為熱鬧,很大部分是從各地來此享受夕陽的銀發(fā)族。這里海灘平緩,海浪輕柔,有時淌入海中兩百米還不足以淹沒全身,三亞灣因此成為優(yōu)良的天然大浴場。
一半是城市,一半是海灣。早晨,太陽從鹿嶺一帶升起,霞光映照,揭開了三亞灣的清新一天;白日,在湛藍天宇和燦爛陽光下,三亞灣顯出了多層次的靚麗;黃昏時分,當巨圓的落日在海平面上展現(xiàn),天際海鳥蹈著金燦燦陽光迎面飛來,其情其境,更呈現(xiàn)給人驚心動魄的美。
薄暮時分,偶爾還能看到漁民收網(wǎng)的景象,拉網(wǎng)號子富有節(jié)奏;數(shù)小時后,一網(wǎng)歡蹦亂跳的海魚被拖拽上岸,勞動者和觀看者無不歡欣喜悅。此時,月亮在大海深處投下粼粼波光,三亞灣具備了一種深度之美;海岸椰林這時都披上了朦朧光影,為戀人們鋪陳了一個浪漫情境。
三亞灣的人文
旅游房產在三亞灣的集萃
三亞灣的地產,形同三亞地產行業(yè)的時光隧道,不論早期的漁村民居,上世紀的筒子樓,略帶騎樓風格的世紀末建筑,以及新世紀各流派的高樓,不同時代的地產潮流均可在此看到身影,各建筑造型無不承載著時代和文化的特征。
因為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的優(yōu)越,三亞灣吸引了全國各地“候鳥人群”來此置業(yè),三亞房產因此在海南乃至全國市場上尤顯敏銳,很長時間都起到領漲作用;這些房產以海景為號召,房價扶搖直上,更多體現(xiàn)的是一個海灣的巨大價值。
通過兩輪房地產大潮和“國際旅游島”的瘋狂,三亞灣房產如今已過度飽和,老城區(qū)的舊建筑幾乎被清掃一空。雖然不斷出現(xiàn)瑕疵,但三亞城區(qū)還是有了美麗蛻變。通過美化和亮化工程,三亞灣建筑在夜間呈現(xiàn)出變幻莫測的光影,形成海灣中的夢幻景觀;尤其華燈初上,鳳凰島樓體的燈光畫面更為三亞灣之夜增添了妖嬈魅力。
休閑的海岸,文化的沃土
在鹿回頭雕像的俯瞰中,三亞灣氣勢坦蕩,景象萬千,為這南國海濱城市的海岸文化提供了沃土和靈感源泉,先后有疍家文化、黎苗文化、穆斯林文化在此生根發(fā)芽。
溫暖宜人的地理和氣候,讓“候鳥人群”紛紛來此筑巢,三亞灣因此成為純生活海岸,人們在此展開慢調生活,各類休閑文化應運而生。咫尺之間即是自然,一半繁華,一半靜界,海灣的天籟給人們心靈的寧靜,卻又不遠離人塵,三亞灣以廣闊的情懷包容著各地度假人群。
以海月廣場為中心,三亞灣路各路口均形成文化廣場,各地人們將各類藝術形式帶到這里,其中有原生態(tài)的秧歌、健身操、地方戲,也有不同的歌舞樂團表演、太極拳、地方民樂,三亞灣畔因此充滿了音樂氣息,具備更多的文化元素,一派歌舞升平。
新新文化在三亞灣的綻放
河口碼頭,漁船來往穿梭;鳳凰島國際碼頭,豪華游輪定期到來;三亞灣各游艇碼頭,世界各地名牌在此薈萃……不同年代的船舶同臺展現(xiàn),體現(xiàn)的是不同年代的移民文化和不同年代的生活方式。
在三亞灣的椰林中,已經(jīng)形成婚紗攝影大本營,催生了三亞上百家大小婚紗攝影店,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即將走進婚姻殿堂的情侶,他們希望生活中寫入更多的碧海藍天元素,三亞灣因此具備了更多的濃情蜜意和浪漫色彩。
以三亞灣為軸線,向海散落著更多酒吧、咖啡廳、茶藝館、西餐廳,匯聚國內外風味餐飲的同時,也帶來了各地的消閑習慣。人們倚窗而坐,憑海臨風,夢想隨之涌動,時光變得柔軟;沉緬于此情此境,清晨、午后、黃昏和夜晚,均能收獲不同的感動。
隨著三亞灣越來越受人矚目,旅游文化、移民文化、美女文化等在此具備了更多內涵,如今,更多美術館、海岸生活館在三亞灣畔建立起來,形成更多的文化類型在這個融爐里得到萃煉和展現(xiàn)。
后述
三亞灣,美神垂眷,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卻需要更多人文關懷。而三亞灣在文化上的鑄造明顯滯后,期待更多團體和個人的努力,讓三亞灣的巨大品牌價值得到彰顯。
如今的三亞灣有了太多的人工堆砌,往往在臺風來襲時受損嚴重;希望人們在美化三亞灣的同時,不能忽視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追求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在老城區(qū)一帶,因為建筑的逼近,海灘上承受了更多的生活污水,還有人們的隨意丟棄,污染已日趨嚴重,海水和沙灘的質量均在下降……愛護大自然,呵護三亞灣,珍惜上天賜予我們的卓越資源,是三亞居民和游客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