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耕耘
梁思成,這位致力于中國古建遺產勘察保護、文獻整理研究的大家,為中國建筑學科的奠基與開創(chuàng)貢獻了畢生精力。時至今日,他早已成為文化記憶的符號,承載著我們對中國古建筑的那份情感。很難想象,正是這樣一位開山之人,卻以“拙匠”自謂,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本“小書”——《拙匠隨筆》?!白窘场苯^不僅是一種客套的謙遜,它更表明作者的“標準”與“態(tài)度”:以歷代的古建成就衡量自身,滿懷敬畏之心;以工匠的務實嚴謹提醒自己,不以大師自居。
《拙匠隨筆》原為梁思成于1962年陸續(xù)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的5篇漫談建筑的系列文章。雖時過境遷,但文中對“建筑”的界定理解,對“建筑師”的職責描述,仍顯得精準全面,富于洞見。作者行文往往以問題為導向,擺出以往對于建筑認識的誤區(qū),然后條分縷析,在例證和辯駁中,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論述是情感、理性與依據(jù)的結合,它絲毫沒有俯視的優(yōu)越感、專業(yè)的壓迫感,而是讓讀者心悅誠服。
《拙匠隨筆》的成功,在于梁思成平易的姿態(tài),不故弄玄虛;在于書中翔實的例子,為讀者答疑解惑;在于書中語言藝術的會通,富于情趣。這些正是大家風范:有才識,不炫技,能深入,善淺出。他以對大眾講述為首要標準,實現(xiàn)作文如“說話”的藝術。如果不是基于長久的實踐經驗和考察研究,是不可能在“小書”中完成力透紙背的建筑思索。作者對古建筑的品評鑒賞,也實現(xiàn)了技術結構、審美風貌和藝術分析的三位一體??梢哉f,梁思成對中國古建筑的深刻理解,在于他始終將“歷史的”和“美學的”標準統(tǒng)一起來,用深沉的歷史意識與藝術觀照傾訴著對建筑的敬畏、尊崇與雋永之愛。
(選自《光明日報》2016年5月5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