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枝,許 雪
安徽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合肥,230036
?
論辜鴻銘在傳播中國文化和改善中國文化形象中的影響
羅玉枝,許 雪
安徽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合肥,230036
辜鴻銘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一生致力于向西方傳播、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了探究辜鴻銘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研讀研究辜鴻銘的文獻、辜鴻銘本人的著作和翻譯作品,發(fā)現(xiàn)了他精通中西文化背后的動因,分析了他對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影響和貢獻。童年和青年時接受的西方教育,回國后心儀儒學,知不足而勇攀登、學無止境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促使他成為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在強烈的愛國情懷驅動下,憑著深厚的英文造詣,辜鴻銘翻譯了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書典籍。這些譯作和他介紹中國的英文著作在中國文化向西傳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辜鴻銘;文化交流;翻譯;中國文化
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對外文化交流,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已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近代以來,有無數(shù)仁人志士對中西文化交流發(fā)揮了突出的作用,而辜鴻銘因為其獨特的成長經(jīng)歷和教育背景,對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尤其是在東學西漸的過程中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20世紀初,來中國訪問的學者以見辜鴻銘為榮,聲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可見辜鴻銘的特殊地位和鮮明個性引來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史敏對辜鴻銘的研究進行過評述,認為辜鴻銘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文化保守派[1];王輝認為辜鴻銘英譯儒經(jīng)時用心非常,有自己的翻譯策略[2];王宏深覺辜鴻銘是罕見的翻譯奇才,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關鍵人物[3]。這些研究雖然都或多或少地展現(xiàn)了辜鴻銘的研究成就,但未對辜鴻銘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和動因作全面客觀的分析。為此,本文試就辜鴻銘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具有的文化標簽和對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作出全面的闡釋。
在辜鴻銘一生的寫作和翻譯過程中,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交織作用,對其各個人生階段的文化理念和人生態(tài)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2.1 西方文明的浸染
辜鴻銘于1857年7月出生在南洋英屬馬來西亞的檳榔嶼(今檳城)的一個華僑之家。辜鴻銘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中西聯(lián)合體。父親辜紫云是標準的中國人,黑頭發(fā),黃皮膚,黑眼睛,不僅操一口純熟的閩南話,而且還能說流利的英語和馬來語;而辜鴻銘的母親卻是一個金頭發(fā)藍眼睛的西方人,能說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語和英語。辜鴻銘和哥哥辜鴻德則是一副混血兒模樣:微微泛黃的黑頭發(fā)、泛著藍光的黑眼睛和白皙的皮膚。辜鴻銘家里使用的語言主要是閩南話和英語。因為生長在這種特殊的家庭里,所以辜鴻銘自幼就對語言有著超出常人的認知和理解。
在辜鴻銘的少年時期,有一個人對他的思維方式乃至他的整個人生都起到了重大的影響,這個重要的人就是他的義父,尼蒙橡膠園的園主,英國人布朗先生。辜鴻銘的父親辜紫云在布朗先生的橡膠園中任總管,因為勤懇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深得布朗夫婦的信任。在辜鴻銘10歲那年,布朗夫婦將橡膠園委托辜紫云看管,并經(jīng)辜紫云同意帶著辜鴻銘返回蘇格蘭。到達蘇格蘭王國首都愛丁堡之后,布朗先生立即著手安排辜鴻銘的學業(yè),對他說:“我計劃讓你在德國學科學,再送你去英國學文、史、哲學及社會學。學成之后,送你回中國,你再把中國的經(jīng)典著作,背得透透的,學深學透。然后,將中國與歐洲的學術思想,融合領會,進而得出正確結論,指引著人類走向光明……”[4]29在之后的學習生涯中,辜鴻銘一一實現(xiàn)了布朗先生的愿望,先后獲得了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德國萊比錫大學等知名學府的文學、工學、哲學等學科學位。
22歲時,辜鴻銘已掌握科學、文學和哲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同時諳習多國語言,其造詣實在令普通的中國留學生難以望其項背。辜鴻銘對這些西方語言的熟練掌握,也使得他對歐洲文明,乃至于整個西方社會的歷史進程和民俗禮儀等方面有了廣泛的了解與深刻的認識。同時,在歐洲各國輾轉求學獲得的學術知識和人生經(jīng)歷為辜鴻銘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為辜鴻銘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使得他日后激烈批評西方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言論具有強烈的說服力。
2.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
結束了在歐洲十幾年的留學生涯后,辜鴻銘回到了檳榔嶼,不久后被英國殖民政府派往新加坡任公職。在新加坡任職期間,辜鴻銘西裝革履,出口即是英文,時而夾雜著德文、希臘文等,全然一副洋博士派頭。在這里,辜鴻銘遇到了一個對其人生產生不可磨滅影響的著名學者——馬建忠。
馬建忠少年時代就讀于由外國人所創(chuàng)辦的徐匯公學,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精通西學,同時又飽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可謂是學貫中西的大學者。當時,馬建忠因公務途經(jīng)新加坡,辜鴻銘聽說后即慕名前往馬建忠暫住的海濱賓館拜訪請教。兩人會面后,一見如故,暢談三日,辜鴻銘深受啟發(fā),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愈加向往,對馬建忠更是相見恨晚。那時的辜鴻銘,因在西洋求學十幾年,對西學不可謂不精通,然而對于深奧廣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他最多只能算是個不曾觸及內里的“門外漢”。因而,這次與馬建忠的談話對辜鴻銘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不僅讓他更加深入地觸摸到了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與文化,還燃起了他心中對于研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經(jīng)典典籍并力求學貫中西將中國文化發(fā)揚光大于世界之林的那份炙熱。辜鴻銘曾說過:“在新加坡期間與馬建忠先生的會面,是我人生中非常特別的經(jīng)歷,是馬建忠先生讓我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盵5]47
在那之后,辜鴻銘辭職,輾轉來到了當時已被英國統(tǒng)治40余年的香港,在此他開始廣泛閱讀西方漢學譯著,深入研讀中國經(jīng)書典籍,虔心研究《論語》《孟子》等儒家經(jīng)典,不知疲倦地從中汲取養(yǎng)料,來彌補自身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營養(yǎng)失衡。辜鴻銘正是憑借著這種知不足而勇攀登、學無止境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逐漸成為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成為東方文化在國際上的代言人。
正是由于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這兩種思想與認知體系的共同浸染,辜鴻銘逐漸成長為在國際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東西方文化巨匠,他崇高的愛國精神、嬉笑怒罵的獨特幽默感和深厚的中西方文化底蘊在國際上享譽盛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國際上的發(fā)揚光大和“中國人的精神”為世人所了解欽佩作出了重要貢獻。
3.1 文化怪杰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辜鴻銘實在是一位不可不說的人物,他“生于南洋,長于西方;根卻扎在東方故土。精通西方數(shù)國語言,獲得許多西洋博士學位,卻熱衷于向西方鼓吹中國文化、儒學經(jīng)典”[5]1。辜鴻銘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動蕩且復雜的時代,隨著西方列強入侵的不斷深入,伴隨而來的不僅是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jīng)濟受到西方資本經(jīng)濟的巨大沖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是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嚴峻挑戰(zhàn)。在戊戌變法和新文化運動時期,諸如胡適、陳獨秀等一些曾留學海外、受西方意識形態(tài)影響較深的學者們極力宣揚西方思想和制度文化,試圖以西方政治和精神文明使中國社會煥然一新,萌發(fā)出新的生機。而辜鴻銘一直以來,處處反潮流,眾人興于洋務時,他偏鼓吹中國禮教;眾人呼吁民主共和時,他偏推崇君主專制;眾人著長衫留辮子時,他西裝革履,及至眾人西裝革履時,他卻穿上長衫蓄起辮子,以清朝“遺老”自居[6]。他的言行總是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大概也因此,他胸膛中跳動著的一顆愛國之心和永遠勃發(fā)著的民族之魂素來鮮為人知曉,卻以怪誕善罵、頑固守舊而聞名,在國內多受冷落。
3.2 幽默先驅
辜鴻銘不僅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典籍翻譯上造詣深厚,同時也是一位幽默大師。因為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在這個背景下造就的性格,辜鴻銘為人熟知的幽默感又多與愛國精神和文化差異掛鉤,并且常常是以嘴皮子為武器和表達方式。
潛心休學期間的辜鴻銘,常覺孤獨,也有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之感。在此,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身為東方人在西方求學的艱苦。“每逢傳統(tǒng)的中國節(jié)日,他總是要設下供桌,擺上豐盛的酒菜,遙祭祖先,跪倒供桌前,三跪九叩,恭敬如儀。”[4]30
有一次,房東的太太看見辜鴻銘跪倒在供桌前恭敬地叩頭,感到很奇怪,于是問他:“小伙子,你這樣認真地叩頭,你的祖先真的能到這里來消受這些菜品么?”辜鴻銘大受刺激,怒氣直沖上頭,強烈的自尊心和處在異鄉(xiāng)的民族感讓他的刻薄和幽默感一起爆發(fā)出來,禮貌地回答道:“這樣說來,你們四處給你們的祖先供上鮮花,他們也可以聞到鮮花的芬芳了吧!”
還有一次,辜鴻銘在等候公交車時,買了一張報紙,上車之后便展開報紙看了起來??戳艘粫?,他瞟了旁邊的英國人幾眼,然后把報紙倒過來有滋有味地看著。旁邊的英國人看到之后全都大笑,放肆地嘲笑辜鴻銘,說他明明不懂英文,連報紙都拿倒了還裝作看得津津有味的樣子。辜鴻銘無動于衷,任這群英國人肆無忌憚地嘲弄著,等他們嘲笑夠了,方才操著一口純正的英語對著他們說道:“英文太簡單了,不倒過來,實在是沒有意思。”這群英國人怎么也沒有料到這個東方人竟然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窘迫得不得了,漸漸散了開去。
辜鴻銘獲得西方人士的諸多贊賞,多半因為他流利正統(tǒng)而又睿智精彩的英文表達,令西方學者們無法不為之心折。辜鴻銘在國內的聲名和地位難比他在西方所受到的敬仰,則是因為他怪誕難解的言行、桀驁不馴的為人處事之態(tài);西方人欣賞他的表演,國人卻完全不懂得如何去欣賞。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塑造出來的文化性格偏向于深沉內斂,而辜鴻銘卻和深沉內斂差之甚遠,可能這就是為什么西方人視他為不世之才,國人卻把他當作時世之異端的主要原因。
3.3 翻譯奇才
辜鴻銘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極度保守的態(tài)度,世人多認為他性格古怪,兼之憤世嫉俗、孤傲狂妄。學界對他褒貶不一,不喜歡他的人視之為“怪物”,敬重他的人則視之為“怪杰”。但是,他在語言方面的天賦是無人可以反駁的,尤其在漢譯英方面,他翻譯的《論語》《中庸》《大學》等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書典籍為中華文化弘揚于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盡覽辜鴻銘的譯著,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翻譯具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生動準確地翻譯儒家典籍中有豐富而深刻內涵的名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儒家典籍中的那些涵義深刻的名詞所表達的具體意思往往不盡相同,而辜鴻銘可以對這些名詞依據(jù)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并進一步翻譯。辜鴻銘的翻譯雖然不能說是毫無瑕疵,但大體上已接近原意,有的甚至是精妙絕倫的。他對名詞的翻譯主要是采用意譯的方法,并且在很多時候需要采用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翻譯手法,因此中國古籍中映射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內涵得以表述。他的一些翻譯雖沒有達到天衣無縫、盡善盡美的境界,但確有傳神精妙之處,使得儒學精神更容易為西方人所理解。這也是他“有機整體”翻譯理論的具體運用。
第二,辜鴻銘在翻譯儒家典籍時注意引用諸如卡萊爾、歌德和阿諾德這些西方著名思想家或者作家說過的話或者寫過的文字來對相關作品進行解釋和說明,在當時這樣翻譯儒家典籍還是先例。比如,在《論語》的主標題下,他專門注明了這是一本引用歌德等其他西方作家的話來解釋的新型特別翻譯的譯本。另外,在《論語》英文版“序論”中,他也說明了這么做的目的:“為了讓讀者能夠充分地理解這本書中的思想和其內涵,我們在里面引用了一些西方著名作家的言論來進行說明和解釋。通過讓人回憶起早已經(jīng)熟悉的思維方式,這些解釋也許可以吸引那些對這些作家有所了解的讀者。”[7]99近代中西方文明之間的交流活動雖然是雙向進行的,但是西方人輕視東方文化,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隔閡不淺。在這種形勢下,辜鴻銘這種對儒家典籍的特殊注釋法,顯然很好地幫助了西方讀者理解中國文化。
第三,慣于使用意譯法,這是辜鴻銘翻譯風格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所謂意譯法就是在翻譯過程中不追求原文與譯文之間逐字逐句翻譯的機械對等,而是根據(jù)“動態(tài)對等”的原則,使譯文可以表達與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內涵。他在《論語》一書的英文總序中明確指出,他的翻譯旨在讓一般的英語讀者也能夠看懂《論語》這種展現(xiàn)中國人精、氣、神的書籍。在《中庸》的英譯序文中,他進一步說明了想要達到翻譯目的,不僅要翻譯出原文的字面意義,而且還要體現(xiàn)出原文特有的風格和作者表現(xiàn)出的一些個性元素。在多年的翻譯生涯中,他也確實一直在努力地實踐他的翻譯宗旨。
辜鴻銘在翻譯儒學典籍時經(jīng)常在已經(jīng)抓住了原文主要內容的前提之下,采用意譯的方法,略去了原作中的一些次要意象,任意增加了一些原文學界沒有的內容,這是他翻譯儒學典籍的最大的不足。雖然學界對他翻譯儒經(jīng)的行為有過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后來,經(jīng)辜鴻銘翻譯的《論語》等儒學典籍流傳到國外,他也逐漸在西方聲名大噪。辜鴻銘用他蓬勃的熱情以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把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送到西方世界,成功地在東西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屬于他的極具個人魅力的華麗篇章[7]104。
辜鴻銘一生翻譯并創(chuàng)作了相當多內容豐富且涵義深刻的文字作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精神文明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文學的道路上,辜鴻銘以其對中西方文化的深識、不拘一格的翻譯方法和獨樹一幟的幽默風格而聞名中外。作為少數(shù)可以將西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會貫通的大學者,他積極譯著中國古籍,為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他敢于針砭時弊,并飽含愛國熱情,積極維護本民族尊嚴。當然,也必須正視他為人處事上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不足和造成的消極影響。他在極力推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全盤否定西方文化,認為東方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梢?,辜鴻銘在歷史舞臺上扮演了一個極具矛盾性的復古守舊派的角色。在當今時代,應該辯證看待辜鴻銘對中西方文化之間交流的影響,公正地評價其功過。
[1]史敏.辜鴻銘研究述評[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2003(1):54-55
[2]王輝.辜鴻銘英譯儒經(jīng)的文化用心[J].外國語言文學,2006(3):186-191
[3]王宏.略論翻譯奇才辜鴻銘[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3(5):102-104
[4]嚴光輝.辜鴻銘傳[M].??冢汉D铣霭嫔纾?996:29-30
[5]孔慶茂,張鑫.中華民國的最后一個遺老辜鴻銘[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29-30
[6]守書強.大家精要辜鴻銘[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1
[7]李道振.辜鴻銘與東學西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6(2):99-104
(責任編輯: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4.022
2017-01-17
安徽農業(yè)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結合慕課(MOOC)資源的農林院校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教學新模式研究”(201537X101);省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單詞記憶方法研究”(AH201510364072 )。
羅玉枝(1974-),女,安徽宣州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中西文化比較。
G12
A
1673-2006(2017)04-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