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全 何海丹 何慶強
摘 要: 在Ka頻段,由于單元間距小和集成度高,采用“瓦式”結構集成,有源相控陣天線設計難度大。提出一種Ka頻段“瓦式”有源相控陣天線設計方法。采用多功能集成芯片技術實現(xiàn)“瓦式”TR組件的設計,“瓦式”有源相控陣天線的整體架構采用模塊化設計。最后設計了一種電控掃描的有源相控天線,采用軟件仿真和數(shù)值分析設計,加工制造原理樣機,測試性能指標,驗證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關鍵詞: 多功能集成芯片; Ka波段; 瓦式結構; 有源相控陣天線
中圖分類號: TN8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07?0043?05
Design of a tile?type active phased?array antenna in Ka?band
CHEN Junquan, HE Haidan, HE Qingqiang
(Southwest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hengdu 610036,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active phased?array antenna is difficult to design the tile?type structure due to the small element spa?cing and high integration in Ka?band, a design method of the tile?type active phased?array antenna in Ka?band is proposed. The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chip technology is used to design the tile?type T/R module.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the tile?type active phased?array antenna is designed in modularization. An active phased?array antenna with a function of electronic control scanning was designed. The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are used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 principle prototype.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antenna was test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Keywords: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chip; Ka?band; tile?type structure; active phased?array antenna
0 引 言
目前,有源相控陣天線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雷達、通信、測控等領域,正朝著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等方面不斷發(fā)展[1?2]。
在設計中,有源相控陣天線結構集成方式可分為[3?4]:縱向集成橫向組裝的“磚式”結構和橫向集成縱向組裝的“瓦式”結構。前者電路設計和制造工藝簡單,但集成度、縱向尺寸大,成本較高;后者集成度高,縱向尺寸小,散熱路徑短,成本相對低,已逐漸成為有源相控陣天線發(fā)展的新趨勢,但設計和實現(xiàn)難度較大[5],例如,需要在同層中實現(xiàn)器件和電路排布;需要完成各層之間信號的分配等。在Ka頻段,若單元間距取半個波長,最大間距也僅為6 mm左右,天線的橫向空間狹小,為了實現(xiàn)電路設計、器件排布以及高低頻垂直互聯(lián),一般采用簡單的“磚式”結構集成方式 [6?7]。為了追求更優(yōu)性能,結構集成方式也逐漸向“瓦式”轉化[8?9]。但在設計中為了解決橫向空間狹小的問題,損失了天線的一些性能,文獻[8]增大了天線單元間距(8.4 mm約為0.8個波長),降低了天線大掃描角的性能。文獻[9]天線陣列一體化集成設計制造工藝要求高,降低了天線的維修性和擴展性等功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Ka頻段“瓦式”有源相控陣天線設計方法。在設計中,采用多功能集成芯片技術,使TR組件內(nèi)部芯片更高密度集成,并簡化了外圍電路設計,提高了橫向空間集成度,解決了空間狹小的問題,實現(xiàn)了“瓦式”TR組件的設計。同時,整個“瓦式”有源相控陣天線的整體構架采用子陣模塊化設計,簡化了系統(tǒng)的垂直互聯(lián)問題,并提高了系統(tǒng)的測試性、維修性以及可擴展性。最后設計了一種電控掃描的有源相控天線,對該系統(tǒng)的關鍵電路、總體性能、散熱特性進行了軟件仿真和數(shù)值分析設計,加工制造原理樣機并測試電性能指標。該原理樣機的實際測試指標和設計指標基本吻合,驗證了該方案的可行性。
1 關鍵技術
1.1 多功能集成芯片設計
在傳統(tǒng)方案中,有源相控陣天線射頻功能部分是以單個芯片實現(xiàn)一個獨立功能方式,通過多層布線基板實現(xiàn)不同功能的裸芯片和電路元件組裝。為了實現(xiàn)電掃描功能,有源相控陣天線單個通道就需要多種芯片,例如,功放、移相器及轉換驅(qū)動等。在結構集成方式中, “磚式”是將多層布線基板分布在與天線口徑垂直的平面內(nèi),芯片排布為垂直方向;“瓦式”是將多層布線基板分布在與天線口徑平行的平面內(nèi),芯片排布為水平方向,如圖1所示。對Ka頻段而言,相控陣天線每個通道的單元間距[dx=dy≤6]mm,“磚式”方案單個通道可用面積(ATR)=單元間距(dx)×縱向尺寸(dz),由于dz較大,T/R組件的空間不受限制。而“瓦式”方案單個通道可用面積(ATR)=單元間距(dx)×單元間距(dy),由于dx=dy受限,T/R組件可能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安置這些芯片及相關電路。
為了解決空間受限的安裝問題,T/R組件采用多功能集成芯片的技術,其基本思路是在一個芯片里集成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射頻開關、移相器以及數(shù)字控制電路等功能,可以達到減少芯片使用數(shù)目、互聯(lián)工序與連線,以及減少芯片電路面積和簡化芯片外圍電路的目的,達到更高密度的集成,實現(xiàn)更高的空間利用率。以四個通道共用一個移相器的集成芯片方案為例,該多功能集成移相器芯片集成了4個數(shù)字移相器、4個衰減器、1個4功分器,并集成串并轉換驅(qū)動功能,原理框圖如圖2所示。該實例中集成芯片方案與傳統(tǒng)芯片方案相比,其優(yōu)勢具體表現(xiàn)為:一方面,芯片集成度高,芯片之間不存在外圍的互聯(lián)部分,簡化了芯片組裝工藝,減少了芯片對空間的使用面積;另一方面,芯片接口數(shù)量明顯減少,傳統(tǒng)芯片方式單個芯片一組串行輸入和參考時鐘,四個芯片總共需要四組,而四個通道集成芯片只需要一組串行輸入和參考時鐘,從而簡化外圍控制電路設計。
通過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即多功能集成芯片技術,可以減少芯片使用面積和簡化外圍電路設計,提高橫向空間利用率,從而解決空間受限的問題。
1.2 子陣模塊化設計
一般而言,有源相控陣天線[10]主要包括:天線陣面、T/R組件、功率分配/合成網(wǎng)絡、波控器以及電源等模塊?!巴呤健苯Y構利用高密度集成組裝技術大幅度減小了縱向高度,但陣面單元、T/R組件有源器件以及饋電網(wǎng)絡的關鍵電路被放置于相互平行的層上,為了實現(xiàn)信號傳輸,需要簡化各層之間的互聯(lián)。同時,有源相控陣天線的器件和芯片數(shù)量多,組裝工序復雜,為了方便工程使用,應盡可能考慮設備的測試性與維修性設計。
為了解決互聯(lián)問題,以及實現(xiàn)可測試性和維修性,“瓦式”有源相控陣天線的整體架構采用子陣模塊化設計,其原理框圖如圖3所示。
從圖3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天線陣面和T/R組件被分為多個子陣,天線陣面子陣和T/R組件子陣一體化設計,每個子陣集成輻射單元、放大器、多功能集成芯片,控制和轉化電路等,在內(nèi)部實現(xiàn)天線陣面、T/R組件有源器件和饋電網(wǎng)絡各層之間的互聯(lián)問題。另一方面,采用子陣模塊擴展方式構成全部陣列,子陣模塊與母版通過多組高低頻接插件進行直插互聯(lián),全部子陣模塊共用一套母版,母版包括功率分配/合成網(wǎng)絡、波束控制、電源。
通過子陣模塊化設計,將整個陣列的互聯(lián)問題簡化為子陣模塊的互聯(lián)設計。同時,每個子陣模塊都是相對獨立的,可以進行單獨調(diào)試和測試,如果出現(xiàn)故障可以進行單獨測試和維護,從而提高整機設備的測試性和維修性。
2 設計實例與仿真分析
2.1 天線整機架構設計
采用90 nm CMOS工藝實現(xiàn)8通道多功能集成芯片,該芯片集成了驅(qū)動放大器、移相器、衰減器、串并信號轉換、電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等功能,整個芯片版圖如圖4所示。
基于8通道集成芯片,Ka頻率“瓦式”有源相控陣天線主要實現(xiàn)收發(fā)波束的實時電控掃描,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發(fā)射狀態(tài),由處理終端發(fā)出1路Ka頻率信號,送到功率分配網(wǎng)絡,分成16路后分別送到TR組件子陣模塊,在波控器的控制下,通過16個子陣陣面共同實現(xiàn)16×16路信號發(fā)射,接收狀態(tài)與發(fā)射狀態(tài)相反。
(2) 波控器根據(jù)控制終端實時提供的方位角和俯仰角,通過計算得到相控陣天線波束指向,再由波控器轉換為各陣元需要的相位數(shù)據(jù),送到多功能集成芯片的移相器功能模塊,實現(xiàn)波束的同步掃描功能,同時將系統(tǒng)的狀態(tài)信息反饋給處理終端。整個天線的工作流程框圖如圖5所示。
基于子陣模塊化設計,天線陣面和T組件被分為16個子陣,每個子陣包含16個陣元,通過子陣擴展方式形成16×16陣列的有源相控陣天線,全部子陣共用一套功率分配網(wǎng)絡、波控器、電源。采用一體化結構設計,整個Ka頻率“瓦式”有源相控陣天線的整體結構圖,如圖6所示。
從圖6中可以看出,整體結構從上而下依次為天線陣面、TR組件、金屬冷板、波控器、功率分配網(wǎng)絡、電源,采用螺釘方式從上到下組裝為一個整體;金屬冷板為該系統(tǒng)的主要承載結構,陣面采用層壓的方式固定在T組件上,T組件和波控器通過螺釘方式從兩邊分別固定在金屬冷板上,并在金屬冷板中設計液冷流道,通過液冷的方式解決相控陣天線的散熱問題。
2.2 天線電性能仿真
采用微帶天線作為輻射單元,為了滿足±60°波束掃描,輻射單元間距取[dx=dy=5.5]mm。為了實現(xiàn)良好的圓極化軸比特性,天線輻射單元以2×2子陣進行旋轉布陣。采用多層高頻PCB板實現(xiàn)TR組件內(nèi)部無源電路設計。通過共面波導電路作為芯片的輸入和輸出端,借助仿真軟件將金絲鍵盒帶入仿真,最終實現(xiàn)輸入和輸出電路匹配。天線陣面子陣和TR組件子陣共用金屬腔體一體化集成,整個子陣模塊,如圖7所示。
子陣輸入端口的反射系數(shù)仿真結果,如圖8所示。從圖8中可以看出,在Ka工作頻帶(27.0 GHz±1.0 GHz)范圍內(nèi),輸入端口的反射系數(shù)[S11≤-20] dB,具有良好的射頻傳輸特性。
通過一體化建模,有源相控陣天線全陣的仿真模型如圖9所示,掃描方向圖仿真結果如圖10所示。從結果可見,該天線能夠?qū)崿F(xiàn)±60°掃描。在掃描范圍內(nèi)天線陣面的無源增益[G0≥24.6] dBi。
2.3 天線散熱性能仿真
為了實現(xiàn)相控陣天線的高效散熱,內(nèi)部發(fā)熱芯片直接安裝在TR組件金屬下腔體上,通過金屬腔體直接將熱傳導給金屬冷板熱層,最后通過外部液冷的方式進行整機散熱。采用軟件進行熱仿真,在外部環(huán)境溫度為25 ℃和冷卻液溫度為25 ℃的情況下,相控陣天線內(nèi)部芯片的溫度云圖仿真結果,如圖11所示。
從圖11中可以看出:當天線達到熱平衡時,溫度在25 ~86.7 ℃范圍內(nèi),功放芯片安裝表面最高溫度為86.7 ℃,通過計算折合到芯片的結溫大約為110 ℃,遠遠小于芯片正常使用結溫150 ℃,因此,該有源相控陣天線能夠確保長時、可靠的工作。
3 實驗結果
通過上述仿真分析設計,加工制造該Ka頻段“瓦式”相控陣天線的原理樣機的最終實物如圖12所示。該原理樣機的尺寸為(不含對外接口)104 mm×104 mm×56 mm,重量為1.42 kg,具有輕質(zhì)、小型化的特點。
對電性能進行測試,原理樣機的EIRP(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38.4 dBW,噪聲系數(shù)[≥4.05] dB,測試值與設計值吻合的很好。掃描方向圖的測試結果如圖13所示。從圖13可以看出,該原理樣機能夠?qū)崿F(xiàn)[±60°]掃描,法向副瓣電平為-11.5 dB,掃描到±60°時,副瓣電平也能達到-8.5 dB,與設計指標基本吻合,驗證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正確性。
4 結 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Ka頻段“瓦式”有源相控陣天線的設計方法。該方法主要采用多功能集成芯片和子陣模塊化設計思路。最后設計了一種電控掃描的Ka頻段“瓦式”有源相控天線,并加工制造原理樣機。對電性能進行測試,原理樣機的EIRP≥38.4 dBW,噪聲系數(shù)≥4.05 dB。測試結果與設計值基本吻合,驗證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 BROOKNER E.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trends in phased arrays [C]// Proceedings of 2013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ased Array System and Technology. Waltham: IEEE, 2013: 43?53.
[2] 孔挺,宮芳,謝彥宏,等.機載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及應用[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0,33(17):20?22.
[3] KINZEL J, EDWARD B J, REES D E. V?band space?based phased arrays [J]. Microwave journal, 1987, 30(1): 89?102.
[4] GRIFFIN D W, PARFITT A J. Electromagnetic design aspects of packages for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based arrays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element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1995, 43(9): 927?931.
[5] 彭祥龍.相控陣天線集成技術[J].電訊技術,2010(10):112?117.
[6] LAMBARD T, LAFOND O, HIMDI M, et al. Ka?band phased array antenna for high?data?rate SATCOM [J].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12, 11(1): 256?259.
[7] HAN K, WU L, SUN Y,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an Ka band 8×8 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 based on vector modulation technology [C]// Proceedings of 2012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enna Technology. Hongkong, China: IEEE, 2012: 453?456.
[8] SANZGIRL S, BOSTROM D, POTTENGER W, et al. A hybrid tile approach for Ka band subarray modul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1995, 43(9): 953?959.
[9] HOLZWARTH S, LITSCHKE O, SIMON W, et al. Highly integrated 8×8 antenna array demonstrator on LTCC with integrated RF circuitry and liquid cooling [C]//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Barcelona: IEEE, 2010: 1?4.
[10] MAILLOUX R J. Phased array antenna handbook [M]. Norwood, MA: Artech House, 1994.
[11] 何慶強,姚明,任志剛,等.結構功能一體化相控陣天線高密度集成設計方法[J].電子元件與材料,2015,34(5):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