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段子
小和尚請教老和尚:“一個人最害怕什么?”
老和尚反問道:“你認為呢?”
“是孤獨嗎?”小和尚答道。
老和尚搖了搖頭。
“那是誤解、絕望……”小和尚一口氣說了十幾個答案,老和尚卻一直搖頭。
最后,老和尚笑了:“一個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你剛剛說的孤獨、誤解、絕望……都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影子。”
一顆鹽粒在干燥的陸地上跋涉了很久,來到了大海面前。眼前一望無際的蔚藍讓它感到陌生而又無法理解,畢竟它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
鹽粒問大海:“你是什么?”
大?;卮穑骸拔沂谴蠛?。”
鹽粒說:“我不明白什么是大海,我要怎樣才能了解你?”大?;卮穑骸坝|摸我?!?/p>
鹽粒伸出一只腳,探進海水里,它覺得自己開始了解大海了。
可當鹽粒收回了腳,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趾不見了。它有些害怕地問大海:“我的腳趾哪兒去了?你對我做了什么?”
大海說:“你要想了解我,就要付出?!?/p>
鹽粒慢慢地把身子探進大海,每探進一點兒,它對大海的了解就多一點兒,但仍然無法說出大海是什么。它一邊前行,一邊不斷地問:“大海是什么?”
最后,海水把它的身體全部溶化了,這時,鹽粒驚喜地說:“大海就是我!”
經(jīng)典文句
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無須羨慕他人的成熟,亦無須喟嘆自己的遺憾,一個人最大的智慧是透過別人的閱歷而讀懂自己的未來。
成熟由兩部分組成,一半是對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對殘缺的接納。
給自己一個方向,不求地老天荒;給自己一個信仰,不必一路慌張。心安神定,由弱而強。
撐不住的時候,可以對自己說聲“我好累”,但永遠不要在心里承認說“我不行”。
精妙段落
在最荒蕪的角落,也能看見小小的美好。
人總是企求圓滿:尋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需用心營造,期待在眾物皆備的情境下,情感能夠釋放,使人與物相互交融,享有美好。
所以,好花需配好瓶,置于廳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講究地鋪上娟秀的桌巾作為底襯,如此才放心賞花。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實踐一份美,但其中牽涉的細節(jié)有些卻非人力所能控制。瓶花如此,擴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無法圓滿地被實現(xiàn),人也在缺憾中驚心度日。
或許隨著年齡漸長,便深知在勞碌的世間,想要完整實踐理想中的美,愈來愈不易,觸目所見多是無法拼湊完整的碎片。若要苦苦怨懟世間的不完美,則是徒然跟自己較勁而已。想開了,反而有一份隨興的心情,走到哪里,觀賞到哪里。不問從何而來,不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不是最后一次相別。
遇見那叢野落葵,就是如此。
——簡媜《落葵》
清貴和濁富是兩種人生狀態(tài)。富裕階層有教養(yǎng),有道德和自律意識,追求公正與良好的社會秩序,看重智性的快樂,清貴也。而熱衷于炫耀性消費,沉湎于感官享樂,因有錢而任性,藐視公德,欺凌弱勢群體,濁富也。北宋禪師釋道元說:“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p>
同樣是富貴,清貴清雅高潔,難能可貴;濁富污濁低俗,難免被“仇”。諺曰:“富要清爽,窮要有志。”有的人富了之后很不“清爽”,比如,有圖有真相地炫耀名牌,稱月薪低于三千元者是下等人之類,真是令人不堪其濁。
孔子分快樂為“損、益”兩種,“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睗岣徽咚鹬畼反蠖鄵p己又不利于社會。而清貴者多追求有益之樂,如生活方式上的清朗、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充盈和品位,氣質、修養(yǎng)上的自我提升,以及在公益上的擔當?shù)取?/p>
葛洪在《抱樸子·廣譬》中說:“欲以收清貴於當世,播德音於將來。”富裕人家倘有清貴氣象,必有利于后代成長。而被人詬病的“富二代”,多生長于濁富家庭。
——醬香老范《清貴和濁富》
精彩語錄
關于專業(yè)/什么是專業(yè)?不光是你的能力有多強、水平有多高,還包括即使你在做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喜歡,在結束之前也仍然會把它做到最好。
——《不在紙上的教育: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一生愛學習的澳洲教育》
關于傾聽/你傾聽的時候,就是在學習。你如同水中的海綿一樣吸取別人的智慧,當你不再只想讓他人對你俯首帖耳,而是能夠傾聽別人的意見時,你的生活會好很多。
——電影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關于“學霸”/他們太完美了,像同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家具”。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在上海面試“學霸”之后的感悟
關于生氣/你可以生氣,但不能讓它成為常態(tài)。你要做生氣的馬背上的好騎手。生氣的時候,拉緊韁繩,小步策馬,徐徐前進。讓火氣漸漸消弭于無形,讓理智重新把控局面。從此,做生氣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隸。
——作家畢淑敏
關于大學/衡量一所大學教育的成功,不在于單純的知識灌輸,最珍貴的是,大學是否在你們心中點燃了崇高理想的火焰,是否在你們身上種下了抵御沉淪的基因,這才是你們人生力量的源泉。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