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金麗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文/單金麗
《語文課程標準》中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方面,它與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并重,這在理論上告訴我們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從人的發(fā)展來看,口語交際能力伴隨人的一生,對其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能說話,會說話,將話說到點子上。
合適的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想說,喜歡說。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口語交際。如為了讓學生學會完整地敘述自己最難忘的一天,教師可以借學生最喜歡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開展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結合這一天的實際,說說自己是怎樣度過這一天的,哪些環(huán)節(jié)最難忘。學生在自由交流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讓學生明確向別人介紹一件事情時,要把主要內(nèi)容說明白、說清楚。首先要告訴別人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要具體說一說是怎樣做的。為了讓自己的表達更有吸引力,還可以把自己在做這件事時的感受說一說。教師第一次這樣訓練,學生接受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堅持,學生一定會越來越熟悉具體的表達方法,時間久了,就掌握了這一類說話的方法和技巧,口語交際能力也就提升了。
要想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絕對不是靠紙上談兵就能實現(xiàn)的,必須加強訓練,讓學生在反復地練習中學習和運用。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一定會每天堅持訓練學生,每天都為學生提供練習機會,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講故事)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教師可以在學期初提前規(guī)劃好這一學期的演講主題,主題要豐富多樣,另外主題的確定要盡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然后確定好每一周、每一天的發(fā)言人,讓學生提前準備。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明確的要求,如要脫稿、使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口齒清楚等。學生演講完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集體評議和指導,提出可行性建議和意見。為了讓學生保持興趣的持久性,教師可以配合開展“周冠軍”“月冠軍”評比,讓選出來的冠軍在合適的時機再次在班內(nèi)演講,持續(xù)改進,反復切磋。
課堂是師生交往和交流的主要場所,是進行口語訓練的最佳平臺。教師要充分抓住課堂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如低年級課堂上,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上一種水果、植物、蔬菜等,讓學生根據(jù)這些說一句話或幾句話;中年級,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文中的插圖,談談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高年級,教師可以讓學生學完課文后談一談自己的收獲或體會。這些訓練,教師要本著一個原則,就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也應越來越高。如低年級能說一句話或幾句話,中年級要努力說出一段話,高年級要能說出幾段話。只有堅持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課程,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絕不能忽視生活這本無字書?,F(xiàn)在條件好了,每逢節(jié)假日,家長就會帶著孩子到處游玩。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周末返校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周末見聞大回顧”活動,讓學生上臺介紹一下自己周末去了哪里,有哪些有趣的見聞等。在學生一次一次的交流中,臨場發(fā)揮能力越來越強,自我表達的欲望也越來越強。另外,教師也可以發(fā)揮學生家長的作用,抓住家庭生活這一內(nèi)容,布置一些題目,讓學生和家長合力完成。高年級甚至可以布置一些熱點和焦點話題讓學生和家長展開辯論,在辯論中訓練思維和表達能力。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融洽家長和學生的關系,又能讓學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是每個人必須擁有的一項能力,但是由于目前缺少對這項內(nèi)容的考核和評價,沒有納入考試范圍,所以不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作為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要放眼全局。但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必須經(jīng)過反復、長久的訓練。教師要用這種倒推的思維,思考學生的未來,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基。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h五汛實驗小學
編輯 聶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