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學方言的語用功能及其翻譯策略

2017-04-14 14:44:26
關鍵詞:文學作品方言文學

袁 毅

(陜西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文學方言的語用功能及其翻譯策略

袁 毅

(陜西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方言因其獨特的語用功能,而廣受文學作品的青睞,但會給譯者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是中外翻譯界公認的難題。當前,“方言對譯法”、“標準目的語釋義法”、“省略方言翻譯法”和“口語體譯法”等是翻譯文學方言常用的方法。研究認為,方言在文學作品中有傳遞地方文化、塑造人物形象、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等語用功能,提出翻譯文學方言時可以根據其在作品中的語用功能采用創(chuàng)造性的翻譯方法,運用創(chuàng)造新詞、創(chuàng)新選詞、套用俗語或習慣語等靈活多樣的方法來翻譯文學方言,以保持文學方言的口語特色,生動準確地傳達其在原語中的語用功能和語言風格。

文學作品; 文學方言; 語用功能; 翻譯策略

引言

方言是語言特殊的表達形式,是實際使用的語言,一般可以分為地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和社會方言(social dialect)兩大類。地域方言是語言在不同地域的變體;社會方言是語言的社會變體。調查發(fā)現,幾乎每一部經典文學作品都涉及某一種方言或幾種方言的運用。這些方言與單純的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不同,它們很少是沒有經過加工提煉就直接取自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口語,而是“根據作者寫作目的對基于科學觀察的口語材料進行選擇和剔除”[1]的“文學方言”。1950年,美國方言學家艾夫斯(Ives)這樣定義文學方言:文學方言是指一位作家試圖用書面語再現限于一地或在一個社會階層內部使用或兩方面均受限的一種口語。其再現手法可能只是偶爾改換一個單詞的拼寫形式,也可能把他觀察到的一種方言的全部語法、詞匯和語音特征表現在作品中,以便盡量接近科學意義上的準確性[2]145。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文學方言在拼寫、語音和語法上與標準語不盡相同;文學方言的語體實質為口頭語體,是用書面語體形式呈現的口頭語體;文學方言一般要么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要么蘊含獨特而豐厚的社會文化,要么表現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內涵都不同一般。正因為此,文學方言很難被成功移植到目的語文本中,往往給譯者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也正因為此,文學方言的翻譯成為國內外譯界探討的難點和重點之一。

一、 國內外文學方言翻譯研究概況

1.國外文學方言翻譯研究概況

在國外,早在19世紀,方言翻譯的問題就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但系統研究文學方言翻譯則出現在20世紀,突出的成果是波蘭學者Berezowski在1997年歸納出了文學方言翻譯的十種策略[3];進入21世紀,文學方言翻譯研究日漸增多,形成了一股小熱潮,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這四個方面:(1)方言翻譯理論研究,(2)方言翻譯策略研究,(3)方言翻譯與社會文化語境研究,(4)方言翻譯與作者譯者研究等[4]。

2.國內文學方言翻譯研究概況

國內的方言翻譯研究一直處于較邊緣的狀態(tài)[4];文學方言的研究在中國尚不很成熟[1],國內論者往往將其與“方言”或“地域方言”混同起來[1],“對(文學)方言翻譯的研究很少見”[1,5]。近20年來,文學方言翻譯研究已經引起了譯界的關注和討論,研究的角度主要有:(1)通過文本層面的語言轉換、語義對比分析探究文學方言翻譯的方法,例如,韓子滿的《試論方言對譯的局限性——以張谷若先生譯lt;德伯家的苔絲gt;為例》[6]和何麗、王筱依的《lt;紅高粱家族gt;方言翻譯的語言學分析》[7]等;(2)從文化對比的角度探討文學方言的翻譯策略,例如,梁根順的《文學作品中文化語詞翻譯的忠實維度——從lt;浮躁gt;英譯本的譯例說起》[8]和劉全福的《文學翻譯中的方言問題思辨》[9]等;(3)從某種理論角度探討文學方言的翻譯方法,例如,從生態(tài)翻譯學角度[10],從關聯理論的角度[11],從霍恩比“綜合法”的角度[12],從功能主義目的論的角度[13]等。

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到目前為止,國外的研究多是基于雙語文學敘事語料、歸納文學方言翻譯策略規(guī)范的描寫性研究;國內的研究大多通過分析具體的翻譯案例,對其翻譯的具體策略做出批評和指正,這屬于批評-解釋性研究。具體來說,國內外譯界雖然都在一直關注文學方言翻譯的具體方法和策略,但對其翻譯的策略選擇過程都缺乏系統的理論闡釋。國內的研究雖然是從不同的角度展開,研究提出的文學方言翻譯方法如“方言對譯法”、“標準目的語釋義法”、“省略方言翻譯法”和“口語體譯法”等忽視了翻譯的跨文化交際功能,對文學方言的特點關注還不夠全面。鑒于文學方言的出現都離不開具體的文學作品語境,在作品中都有其獨特的語用功能,本文重點通過實例,分析文學方言的語用功能,從跨文化角度系統闡釋文學方言的翻譯原則和策略。

二、 文學方言的語用功能

方言的使用從古至今都是文學作品中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方言在文學作品中之所以受到青睞,是因為方言有其獨特的語用功能。據統計,方言的功能主要有三類,一是表現語言的通俗用法,二是強調說話人社會地位的不同,三是傳遞地方特色文化[14]195。除此之外,方言還可以反映地方民俗,產生幽默效果[11];還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現力,塑造簡潔、凝練的文風等等。綜合各家所述,文學方言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種:

1.傳遞地方文化

方言是人們常說的“地方話”,每種“地方話”都帶有很深的地域烙印。與普通話或標準語相比,方言更能代表地區(qū)文化特色。熟悉方言的讀者或聽眾往往可以根據方言的發(fā)音和語法來判斷其出現的地理背景,并以此推斷該“地方話”的意思,從而理解其傳遞的地方特色文化。例如:

例1:啞巴是余司令的老朋友,一同在高粱地里吃過“拤餅”的草莽英雄[15]12。

該例來自莫言的《紅高粱家族》,這部小說講的是發(fā)生在山東高密的故事。這里的“拤”就是高密的方言,表示用雙手掐住某人脖子的樣子;吃“拤餅”即指靠拳頭打劫謀生,或指做土匪、從事攔路搶劫的勾當?!皰夛灐庇迷谶@里成功地傳遞了“高密”這個特定地區(qū)的地域特色,有效地營造了濃濃的鄉(xiāng)土氛圍,特別是“拤”的使用,生動傳神地傳遞出“特殊營生”的形象,增加了作品的表現力,使讀者加深了對高密的認識。

2.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文學作品的核心問題。人物形象塑造的是否成功關系到文學作品的成敗。語言是塑造人物的得力工具。胡適先生說,“方言最能表現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話固然遠勝于古文,但終不如方言能表現說話人的神情口氣。古文里的人是死人;通俗官話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話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活人。”[16]2這充分說明方言在文學作品里的重要功能——塑造人物的真實形象。例如:

例2:“I keep it from her arter I heard on it,” said Mr. Peggotty, “going on nigh a year”. We was living then in solitary place, but among the beautiful lest trees, and with the roses a-covering our Bein“ to the roof…[17]11

英語方言詞可以通過拼寫的辦法較好地表現。該句里的“Mr. Peggotty”是David Copperfield家女仆的哥哥。他心地善良,待人熱心,但沒有什么文化,說起話來不夠規(guī)范,出現了一些拼寫或發(fā)音錯誤,如句子中的“arter (after)”,“nigh(near) a year”,和句法錯誤,如“we was(were) living”,“the beautifullest (the most beautiful)”,以及錯誤的措辭“our Beein(home)”等。這些方言的使用反映出人物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恰當而又如實地刻畫了“Mr. Peggotty”這個人物。讓讀者嗅到了“Mr. Peggotty”身上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對他有一種“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

3.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事實上,作家使用方言的動機和目的不一而足,除了上面提到的語用功能外,方言還可以產生隱晦效果、使語言簡潔、使人物生動等作用,而且時常是兼而有之,具有特殊的修辭效果。例如:

例3:羅漢,你們家那個老長工……他和你奶奶不太清白咧,人家都這么說……[15]10

例4:呵呀呀,你奶奶年輕時的花花事兒多著咧[15]10。

這兩個例子都來自莫言的《紅高粱家族》,上面已經提到這部小說講的是發(fā)生在山東高密的故事。例3里的“不太清白”和例4里的“花花事兒”都是山東高密的方言?!安惶灏住敝笗崦粱虿徽5哪信P系,用在這里可以隱晦所指,起到與委婉語相當的避諱和掩飾作用?!盎ɑㄊ聝骸敝改橙说纳钭黠L有問題,或某人的行為、特別是在男女關系上的行為不檢點、不正當。用在這里使得語言表達簡潔而含蓄隱晦,避免了“放蕩”、“淫蕩”或“生活作風敗壞”等會產生的不愉快的感覺。再如:

例5: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18]5。

本句是老舍先生對祥子外貌的描寫。該句著墨雖然不多,但僅僅方言“模樣”二字的運用就恰到好處地增強了地方色彩,渲染了“北平”濃郁的文化氛圍?!澳印痹诖司哂休p松幽默的修辭效果,體現了祥子憨厚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的特點。老舍的語言特點在此例中也表現得非常突出:口語化,方言化,語言樸實無華。

三、 文學方言的翻譯策略

方言是地域文化最外在的標記,同時又是這種文化最底層的蘊涵,它深刻地體現了某一地域群體的成員體察世界、表達情緒感受以及群體間進行交流的方式,沉淀著這一群體的文化傳統、生活習俗、人情世故等人文因素,也敏感地折射著群體成員現實的社會心態(tài)、文化觀點和生活方式的變化[19]26。紐馬克(Peter Newmark)提出,譯者在翻譯方言時,務必清楚方言在文本中的功能,并根據其功能,運用恰當的翻譯方法,最重要的是使用動詞短語和名詞短語或創(chuàng)造動詞短語和名詞短語的方法來翻譯方言[14]195。那么如何創(chuàng)造呢?一般可以有以下做法:

1.根據語境創(chuàng)造新詞,準確傳達方言的語用效果

文學作品屬于表達性文本,該種文本的翻譯重在傳遞效果。文學作品中的方言是為作品服務的,是一種具有語用功能的藝術語言,所以文學作品中方言的翻譯也應關注其傳遞的效果。為了獲取特定的效果或達到一定的語用功能,在常規(guī)的翻譯策略行不通時就可以采取變通甚至創(chuàng)造的方法。哈蒂和梅森(Hatimamp;Mason)也認為在翻譯方言時可以在目的語中對語法進行非標準處理和特意對詞匯進行變異,以便傳達地域方言或社會方言的效果[20]43。

分析發(fā)現,上面例1里的“餅”相當于英語里的“cake”;“拤餅”是一個偏正詞組,在英語中沒有相對應的信息。深諳中文的翻譯家葛浩文注意到“拤(qiǎ)”字的特點——形聲字,可以分解為形旁“扌”和聲旁“卡”?!稗小痹跐h語里被稱為“提手旁”,表示“手”的意思,相當于英語里的“hand”;“卡”做動詞時表示夾住或被夾??;方言“拤”字的特定含義——用拳頭威逼他人就范、從而獲取財物的行為。根據這些信息,葛浩文創(chuàng)造性地將“扌”譯為手在用力時捏成的或攥成的“fist(拳頭)”,原文的“拤餅”于是很自然地被翻譯為“fistcake”,而原文整句被翻譯為(譯文1):Mute was one of Commander Yu’s old bandits friends, a greenwood hero who had eaten fistcakes in the sorghum field.[15]12通過理解前面增譯的“bandits”以及后面語境里恰當的選詞“greenwood hero”等信息,讀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短語“eat fistcake”的異域文化內涵——劫富濟貧,類似于綠林好漢的生活方式。

葛浩文先生的這種做法與紐馬克的“創(chuàng)造”提法以及哈蒂和梅森的“變異”提議不謀而合,也與“翻譯即創(chuàng)造”的理念異曲同工,同時也蘊含了符合功能主義目的論的翻譯目的——方言翻譯重在傳達語言的社會或個人風格效果。

2.深入理解詞意創(chuàng)新選詞,準確傳達方言的語言特色

創(chuàng)造新詞固然不失為一種好的翻譯方法,但并非人人皆可為之或敢為天下先。事實上,創(chuàng)造的方法并不僅僅限于創(chuàng)造新詞,它更多地是指在理解詞意上要靈活,在翻譯選詞上要創(chuàng)新。

董秋斯先生顯然十分明確上面例2中的方言特色和語用效果,但是鑒于漢語方言詞不能很好地以拼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漢語方言——在選詞和語法搭配上做了文章,提供了譯文(2):“起那時俺聽到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說:“瞞著她快一年了。俺們那時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樹林子說不出的最漂亮,屋頂盡是薔薇花兒……”[17]11該譯文中的方言詞語“俺們(沒有選“我們”)”、“挺背(沒有用“偏僻”)”、和“前后八方(而非“四面八方”)”、“說不出的最漂亮(沒有用“十分或非常漂亮”)”等,不僅忠實地傳遞出了原文的意思,而且更靈活地表現了原文的“土氣”風格,使得原文的人物形象也頓時鮮活了起來。

葛浩文先生也不愧為創(chuàng)造性選詞的高手,他在處理上文例3里的“不清白”時,創(chuàng)造性地選用了“fishy”一詞,提供了譯文(3):Archat, your family’s foreman…Something fishy between him and your grandma, so everyone said…[15]10“Fishy”的基本含義為“有魚的、有腥味的、或(目光)呆滯的”,選用在此處卻是創(chuàng)新之舉,它不僅可以保持原文中方言的口語化效果,而且可以恰到好處地傳遞原文中當事人品行不端、男女關系“不夠清白”的信息,同時還可以保留原文中隱晦的修辭效果。

上面的例子都使用了創(chuàng)造性翻譯方法,成功地移植了原文的文學方言效果。其實,到底采用何種方法翻譯文學方言,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模式。表達性文本翻譯的關鍵在于要忠實地再現原文本的內容和風格——民族風格、時代風格、語言風格等等[21]。這種翻譯原則同樣適用于文學方言的翻譯。來看例子:

例6:“多沒出息,哭什么呀”[22]252。

這句話由《雞洼窩的人家》中的男主角禾禾所說。根據禾禾的自我介紹“我家還在陜南山溝子哩”[23],“出息”一詞傳遞出陜西南部(其他地方也有這個方言詞,本文在此不再細說)地區(qū)的鄉(xiāng)土氛圍和地域特色,可以當“本事、能耐”講。在陜南方言里說某個人“有沒有出息”是指該人有沒有本事或能耐。比如說誰家的孩子考試得了高分,人們便會說:“這娃很有出息”,反之則會說:“這娃沒出息”了。這個例子中“多沒出息”是禾禾看見戰(zhàn)友因怕復員回到貧窮偏僻的農村而哭時說的一句話,傳遞出禾禾對戰(zhàn)友的不滿和瞧不起。有譯者把此句翻譯為(譯文6):“What are you crying for, you sissy”[23]。這里使用的“you sissy(an effeminate or cowardly boy or man)(你像個娘們)”看似多余,實則無論是從語體上還是從語用上都很好地傳遞出了原文的方言風格——口語化特點和隱晦地帶有嘲笑、調侃口吻的修辭功能[23]。

3.套用俗語或習慣用語,生動傳達方言的語言風格

方言是標準語言的變體。所以,要在目標語文化中再現原文中方言的功能,就需要在譯文中制造出一種有別于標準語的語言變體[24]。關于如何制造出變體,英國學者布魯克(G.L.Brook)曾指出,方言的主要意義是指說話、語言或言語表達的方式,尤其是某一特定群體特有的言語方式[25]18。這樣的說法就相當于把方言等同于俗語或習慣用語。布魯克還認為,方言和俚語有共同之處,它們的共性之一就是口語化[25]23。據此,再通過聯系上面的翻譯實例可以看出在翻譯文學方言時把方言轉換成俚語或俗語也是一種理想的翻譯方法。

根據這一原則,葛浩文先生在處理例4里的“花花事兒”時,就靈活套用了英語俗語“sow wild oats”,把該句譯為(譯文4):Aiyaya,when your grandma was young,she sowed plenty of wild oats[15]14.用“sow wild oats”指某人在男女關系方面(特別是性生活方面)放蕩不羈,這樣就把“花花事兒”的語用特色、文化內涵及語用功能等都完全而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這種套用俗語的翻譯方法的使用,可以拉近與譯入語讀者的距離,提高相關性,讓譯入語讀者通過熟悉的俗語表達,獲得類似于原語讀者的精神體驗,從而更好地理解原文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再如:

例7:田友善累得滿頭大汗,……說:“……這些年,毛病就來了,這兒不舒服,那兒耍麻達?!盵26]267

方言詞語對于營造小說的真實氛圍和鄉(xiāng)土氣息尤為關鍵。本例中的動賓詞語“耍麻達”是很生動形象的陜西方言,其中的“耍”相當于“有”,“麻達”表示“問題或麻煩”。陜西方言里說某人身體“耍麻達”是指某人生病了或身體不適,英語中可以用短語“Something wrong with one’s body”來表達。然而,“Something wrong with one’s body”這個短語傳遞出的信息只限于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或不適,不能表達原文中田友善一會感覺這里、一會感覺那里、甚至感覺渾身或滿身的不舒服,于是他非??鄲赖囊馑己涂谖?。針對此,葛浩文先生套用了慣用語“have pins and needles”,提供了譯文(7):Tian Youshan was tired and sweaty.… he said,“… But lately, if it’s not pains here, it’s pins and needles there.”[27]379通過使用這種方法,該譯文不僅再現了原文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形象地再現了原文的風格、保持了原文方言的語用功能。

結語

文學的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能夠像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fā)、感動和美的感受。文學作品中的方言是為文學作品服務的,所以對文學方言的翻譯也應達到這樣的藝術效果。然而,韓子滿認為,在方言翻譯中,通常意義上的“忠實”或“對等”是基本上做不到的[6]。葛浩文也曾坦言:“原文作者對方言隨意以及自由的使用難以在譯文中再現,這是不可避免的”[28]137。已有研究提倡的“標準目的語釋義法”或“省略翻譯法”都會抹殺原語文學方言的語用功能,大大影響對地域文化的感受、對所刻畫人物的認識和對文學方言語用效果的感知;“方言對等翻譯”則不能準確再現原文學作品中方言的地域特色和社會文化內涵,從而引起讀者的理解錯位,影響原語信息的傳播和接受;“口語體譯法”注重了文學方言的特質,但對文學方言的文化內涵關注不足,影響了文學方言的翻譯效果。事實上,文學作品中的方言都有其出現的獨特語境和語用功能,但由于漢語方言與英語方言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譯者在翻譯時務必先明確方言出現的語境,深刻體會方言在原作中的功能,把握原作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譯者可以采用創(chuàng)造性的翻譯方法,靈活運用創(chuàng)造詞語、創(chuàng)新選用詞語或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套用俚語、俗語或習慣用語等方法,成功移植文學方言的使用效果。

[1]汪寶榮,謝海豐.西方的文學方言翻譯策略研究述評[J].外國語文研究,2016(4).

[2]Ives,S.A Theory of Literary Dialect[M]//In Williamson,J.amp; Burke,V. M. (eds.).A Various Language:Perspectives on American Dialects.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71.

[3]桑仲剛.方言翻譯研究:問題和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6).

[4]姜靜.國外方言翻譯研究三十年:現狀與趨勢[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2).

[5]陳吉榮.攝入性改寫視域下的翻譯理論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2).

[6]韓子滿.試論方言對譯的局限性——以張谷若先生譯《德伯家的苔絲》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

[7]何麗,王筱依.《紅高粱家族》方言翻譯的語言學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8]梁根順.文學作品中文化語詞翻譯的忠實維度——從《浮躁》英譯本的譯例說起[J].外語教學,2007(6).

[9]劉全福.文學翻譯中的方言問題思辨[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3).

[10]曾芳園,賈德江.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紅高粱家族》的方言英譯[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11]李穎玉,等.試論方言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浮躁》中的“瓷”為例[J].中國翻譯,2008(3).

[12]何麗,王筱依.霍恩比“綜合法”視角的方言英譯研究[J].外語教學,2015(4).

[13]吳鳳琴.從功能主義目的論探討英美文學作品中方言的翻譯策略[J].長沙大學學報,2014(1).

[14]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5]莫言.紅高粱家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16]胡適.海上花列傳·序[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17]Dickens,Charles.David Copperfield[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1.

[18]老舍.駱駝祥子[M].北京:南海出版公司,2011.

[19]汪如東.漢語方言修辭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20]Hatim,B.amp; Mason, I.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London,New York:Longman,1990.

[21]袁毅.文化跨越下的中國民間文學翻譯研究——以《孟姜女哭長城為例》[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22]賈平凹.黑氏[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23]胡宗鋒.試論文學翻譯中的方言理解與翻譯——讀賈平凹中篇小說《雞窩洼人家》英譯文[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3).

[24]余靜.論方言翻譯的“落差”策略[J].中國翻譯,2015(2).

[25]Brook,G.L.English Dialects[M].London:Deutsch,1965.

[26]賈平凹.浮躁[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27]Goldblatt,Howard.Turbulence[M].New York:Grove Press,1991.

[28]呂敏宏.葛浩文小說翻譯敘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劉 英]

H315.9

A

2096-4005(2017)04-0028-06

2017-06-15

2017-09-20

袁毅(1975-),女,陜西咸陽人,陜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陜西方言翻譯研究”;陜西理工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關聯理論視域下的社會稱謂語英譯研究”(SLGKY12-25)

猜你喜歡
文學作品方言文學
方嚴的方言
東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雨”
方言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留住方言
說說方言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語文知識(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砀山县| 茂名市| 泾川县| 彩票| 宾阳县| 德兴市| 孙吴县| 大荔县| 福清市| 通江县| 买车| 平度市| 板桥市| 承德市| 桂平市| 昂仁县| 曲松县| 葵青区| 乳源| 朝阳市| 正蓝旗| 临汾市| 社会| 浪卡子县| 措美县| 齐河县| 海门市| 辽宁省| 昆明市| 上杭县| 安吉县| 同仁县| 麻城市| 新宾| 绿春县| 兴城市| 郴州市| 论坛| 山阳县| 怀化市| 巫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