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今年春天,雨水特別多,好容易盼來雨過天晴,黃昏時分,我提議出去散散步,爸爸立刻贊成。臨出門時,他仿佛想起什么似的,說:“帶把剪刀,再拿個方便袋。”
“散步就散步,還帶這些東西干嗎?”我有點莫名其妙。
“到時你就知道了?!卑职仲u起了關子。
出門一看,嗬,野外的人還真不少。突然,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人都在低著頭,彎著腰,仿佛在尋找什么。我感到很奇怪,就問爸爸:“這些人在干什么???”
爸爸笑道:“挖野菜唄!明白為什么帶剪刀和袋子了吧?”
野菜?什么野菜?我好奇地走到一個老伯的身邊,只見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用鏟子將一棵不知名的野草剜起,跟挖到寶貝似的,顯出格外珍惜的樣子。腳邊有個方便袋,袋里已經(jīng)裝了一小把了。我說:“您挖的這是什么東西?。俊?/p>
老伯哈哈一笑:“這是野薺菜!味道好著呢!小伙子,沒見過吧?”
是嗎?這東西也能吃?我將信將疑,回頭看看,爸爸也蹲在地上挖著。我湊了過去,爸爸正要把一棵野菜往袋子里裝,我接過來一看,嗬,怪好看的:細細的莖,尖尖的葉,水靈靈,嫩生生,在雨水的滋潤下,格外青翠養(yǎng)眼。
我還是有點不放心,問爸爸:“這東西真的能吃嗎?”
“當然能吃!”爸爸斬釘截鐵,頭都沒抬。
“你肯定嗎?要是中毒了,可不是開玩笑的!”
“確定以及肯定!”爸爸放聲大笑,“你老爸我就是吃這東西長大的!”
“這東西好!純天然綠色食品,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清熱解毒,美容保健,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爸爸滔滔不絕,仿佛在做廣告。
我這才放心,于是跟在爸爸后面,幫他找。在爸爸的指導下,很快,我也認識了幾種野菜,什么薺菜、馬蘭頭、馬齒莧啊,還有我以前就玩過的蒲公英,想不到它也是一種野菜。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夜幕漸漸降臨,我手中的袋子也滿了。
第二天中午,一盤炒好的野菜端上桌子,綠油油的,在潔白的碟子的映襯下,格外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入口時有點清香,但嚼起來比較苦澀——味道似乎不怎么樣。
“這就是傳說中的野菜?不過如此?。 蔽倚χ鴮Π职终f。
“你以為我們當年吃野菜,是因為它好吃?”一向嘻嘻哈哈的爸爸,鄭重地說道,“那是因為沒別的吃!三十多年前,我比你還小,家里人口多,只有你爺爺奶奶兩個勞動力,我們兄妹四個都讀書,分到的口糧不夠吃,就只有吃野菜了。田埂上的薺菜、馬蘭,山頭里的蕨菜、白胡苗,樹上的紫藤花、槐樹花……什么沒吃過?。∮幸淮?,野菜吃多了拉肚子,瀉了一個星期,小命差點就沒了!”提到當年,爸爸禁不住感慨唏噓。
看到爸爸那動情的樣子,我不禁也感嘆起來:是啊,想不到野菜也有這樣曲折的前世今生!過去,人們吃野菜是因為沒別的吃;現(xiàn)在吃野菜則是為了嘗新鮮,為了健康、環(huán)保,是因為吃膩了大魚大肉。普通的野菜,折射出的是不普通的時代變遷?。?/p>
想到這里,我又夾了一大口野菜,細細品嘗,在那最初的苦澀中,包含著淡淡的甘甜與清香……
【評點】
郁達夫先生談創(chuàng)作,曾有過“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的妙論。本文頗得其精髓:作者巧妙擷取野菜這一平常之物作為載體,通過兩代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折射三十年來的時代變遷,可謂小中見大,匠心獨具。文中的對話描寫也相當出彩,真實自然又不乏風趣幽默,富有生活氣息。
王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