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是美食的成都,以天府廣場為中心建設(shè)了一環(huán)二環(huán)三環(huán),道路像八卦陣一樣呈輻射狀散開。在這種到處都是十字路口的路況中,成都人開車永遠(yuǎn)不著急,幔哉悠哉,和這里的生活節(jié)奏一樣。由于地形的阻隔。相比飽經(jīng)戰(zhàn)火的中原,除了明束張獻(xiàn)忠屠川,四川盆地幾乎沒經(jīng)歷過什么天災(zāi)人禍。物產(chǎn)豐盛,風(fēng)調(diào)雨順,再大的事坐下來喝杯茶擺一擺嘛,成都人沒有任何理由著急。他們的性格是溫潤而樂觀的,就像發(fā)音很“扁”的成都話,不信用成都話讀一讀“三十三塊三角三”。
從成都各博物館展出的文物看,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保持著一定的差異性。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那張著名的金面具讓栽凝視良久,試圖解讀出它的大眼袋背后的文明密碼。去過了杜甫草堂、武侯祠、都江堰,又在大熊貓繁育基地第一次同時見到這么多大熊貓。很遺憾還是沒能給它們拍一張彩色照片。很好奇,要是把它們的毛都剃光了是什么樣子,還這么萌嗎?
從成都出發(fā)裁們來到了重慶。以凹凸不平的土地,承托著無數(shù)高樓的渝中半島,輪廓就像一個舌頭,舌上是淺綠色的嘉陵汪,舌下是黃色的長江,兩江在位于舌尖的朝天門碼頭匯流。黃綠分明,萬古奔流,生生不息。
裁喜愛重慶,多半是因為30余年未曾謀面的神秘感,心瘁難耐。揭開邴層神秘的面紗,發(fā)現(xiàn)它的魅力已超乎自己的想象。從主城西部的中梁山隧道進(jìn)入重慶,一出隧道,一座山城就像川劇里的變臉,毫無防備地展現(xiàn)在面前。這是一座站著的城市。沿著兩江,這座城市從北向南分別有四條景觀大道:北濱路、嘉濱路、長濱路、南濱路。在這幾條路上打望,江城、山城、橋都。重慶的5D立體魔幻景觀一覽無余,它比上海更配得上“魔都”這一稱號。
車行在渝澳大橋??吹綐蛏系妮p軌沿著起伏的軌道鉆八鉆出。像是一條戲水的蛟龍。乘坐輕軌也是體驗重慶景觀的一種絕佳方式,特別是二號線的佛圖關(guān)到臨江門一線,車宙外掠過的,有時是半山腰,有時是高樓的中間樓層,有時又是高樓的樓底,有時是半空。放眼全國,只有重慶才能給你這種體驗。
過江索道也是重慶特有的交通工具?!拔镆韵橘F”,原本就是重慶人日常出行交通工具的長江索道如令變成了一個旅游目的地。為了乘索道,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
兩江把重慶阻隔成了三地,又加上到處都是坡坡坎坎,與一些地勢平坦的城市相比,其實重慶人的生存環(huán)境并沒有那么舒適,“坪”和“壩”等平地在這里顯得異常珍貴。但世世代代住在這里的人們,憑借大大小小的橋梁、隧道,以及火辣豪爽的性格、耿直不服輸?shù)木?,告訴初次到訪的人們:“嘞逗是重慶啥”。
如果沒有人的故事,江湖就不能稱之為江湖。而素昧平生的普通人的故事,也讓我動容。在上清寺一帶,自己走得餓了,隨便鉆進(jìn)一家小面館。年輕的老板熱情地用重慶話招呼著,我說,來一碗牛內(nèi)面吧。他旋即用普通話回應(yīng)我:“牛肉面就是我們這里的特色。”
小面館里,食客們不分貴賤。平起平坐,大口悉悉索索,都吃得一頭汗,一家家小面館,就是一個個“理想國”。我看到了一個普通得再普通不過的人,用勤勞的雙手和樸素的生活智慧,撐起生活和家庭。撐起希望。重慶。乃至中國,不正是由無數(shù)個他。以及你和我撐起來的嗎?
在新華路上,一邊是五星級酒店的奢華天上,一邊是小商鋪的市井人間。力哥“棒棒”用一根竹竿當(dāng)扁擔(dān),肩負(fù)重物,汗流淡背,爬坡上坎,穿梭其中。江湖。就是只要不向現(xiàn)實低頭,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而生存的地方。
這里的水土和人告訴我,重慶是一座來一次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城市。重慶的味道要用心品味才知道。旅行就像一場夢,返程時,離出發(fā)地越近。離夢醒時分也就越近。走在膠州灣跨海大橋上,天高云淡,遠(yuǎn)處。建筑勾勒出城市的海岸線和天際線,我生活的地方也很棒啊,不然為什么每年都會有很多人來玩呢。
可是,我還是會繼續(xù)走很長很長的路,體會更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