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雨亭
在我的記憶里,有數(shù)不清的與書相伴的畫面。
滴答的雨天,我捧起一本書,書中的悲歡伴著潮濕的空氣潛入我的心里;初夏的午后,我捧起一本書,看陽光伴著鳥兒的歌唱,把葉影投在書上;寂靜的深夜,我在臺燈下癡癡地閱讀,直到看完最后一頁才發(fā)現(xiàn),時針早已轉過了數(shù)字12……
幼時關于讀書的記憶,是踮起腳尖伸手去拿書架上的童話故事,是看到美人魚化為泡沫時紅紅的雙眼。關于愛、勇氣、樂觀和夢想的童話故事,如同夜空中微茫的星光,點亮我看向世界的雙眼。
伴著童話帶來的小小感悟,我慢慢長大。童話與我輕聲告別,兒童文學常伴我的桌前。此刻的書籍,如同古老時鐘敲出的微弱聲響,在清晨,在黃昏,輕輕地吟唱,帶給我前所未有的情感體驗。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讀到一本名為《震動》的書。地震于我而言,原本是一件遙遠的事情。但是這本書帶給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我看到了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痛,并為之心顫、為之哀慟。
后來,我讀《活著》,忍不住思考起活著的意義;我讀《追風箏的人》,感受階級和種族的不同,給人們帶來的苦惱,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在我的腦海里回蕩;我讀《半生緣》,想象曼貞被囚禁時的絕望;我讀《雅舍小品》,看梁實秋妙語連珠;我讀《看見》,透過柴靜的眼睛重新審視這個世界;我讀《唐才子傳》,與千百年前的才子開始對話……
白巖松說:“包容,是閱讀的另一種趣味,沒有包容就沒有拓展。”當我在老師的鼓勵下不再抗拒經(jīng)典名著,開始閱讀不同類型的書時,才發(fā)現(xiàn)魯迅的文章并非只能當作課文,才發(fā)現(xiàn)名著并不像“名著導讀”里說的那樣簡單……無數(shù)感人的細節(jié)成就了它們的經(jīng)典。
閱讀總會帶給我們一些東西,它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讀過的每一本書,摘抄過的每一句話,都會慢慢融入到我們的思想里,滲進我們的一言一行中。也許某一天,我們會突然發(fā)現(xiàn),鏡中的自己已經(jīng)變了,內心的世界也變得更加美好了。
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無論我們遭遇了什么,書籍總能讓我們在內心里保留一塊無人能打擾的凈土。
悠然的午后,我們可以在陽光與樹葉的縫隙中,靜靜品完一本書,當浮躁被墨香過濾,便只留下一片明凈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