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
文言文是古典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許多文言文文質兼美,陶冶著學生的情操,豐富著學生的思想,給學生美的享受。文言文學習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閱讀古人留下的文章,從而吸取營養(yǎng),古為今用。高中文言文教學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初級階段,大綱表述,它的任務也就是使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近的文言文”,并經(jīng)過積累、整理、思考、探究,使學生能自主地吸納文言文寶貴的語言資料,感悟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涵養(yǎng)性情、陶冶情操、培養(yǎng)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才能。
可是目前,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缺乏興趣,認為文言文枯燥、難懂,甚至會發(fā)出為何要學的疑問。有些教師雖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但大部分教學還是逐字逐句翻譯課本,或教師講,或學生譯,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怎樣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文言文課堂能夠活起來,目前看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活動化”教學法。只有致力于創(chuàng)設情境,在活動中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活起來、動起來,有效地汲取思想營養(yǎng)和人文精神,進而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如何讓學生感興趣自己動起來呢?編演課本劇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的說來,文言文課堂還得牢牢抓住“以學生為本”這根繩子,只要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言文,都可以編成課本劇讓學生來演?!睹熳运]》《荊軻刺秦王》《廉頗與藺相如》《屈原列傳》等,都是很好的課本劇題材。課本劇的編演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去吃透文本,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人物性格。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刪情節(jié)??菰镫y懂的文言文,通過編、演、看、評課本劇,可以散發(fā)無窮的魅力。所以,課本劇的編演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途徑。它的意義在于:
一、活躍課堂,激發(fā)興趣
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課本劇因其具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而受到學生的歡迎。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愿意在語文課堂上欣賞本班同學表演的課本劇,并有很多學生對參加表演躍躍欲試。高中的學生,由于課業(yè)的驟然增多,語文學習內容及考查內容、方式有了很大改變,當進入高中的新鮮勁兒過去后,由于種種原因,容易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尤其是對文言文的學習。此時,課本劇將是最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途徑。特別是高二選修《史記》時,教師此時便可在給予學生適當?shù)狞c撥之后,讓學生大大地過一番表演癮,教師以表揚激勵評價為主。演出的學生自然而然會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欣賞同齡人表演的學生也會覺得語文課有趣。那么,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幅提高。
二、改編文本,想象創(chuàng)新
編演課本劇同時又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教師應指導學生正確把握文言文的主題、情節(jié),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讓學生主動地去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訓練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在文學領域里,劇本是一種特殊體裁,同時又是戲劇活動的基礎和起點。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學生在編寫劇本時往往會對課文內容進行改動、增減。其實,這正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好時機。他們對課文的獨到見解、對表現(xiàn)課文內容的形式的設計,往往令教師始料未及又拍案叫好。
三、提高品位 培養(yǎng)情趣
課本劇以其生動的表現(xiàn)形式陶冶學生的感情,經(jīng)過藝術熏陶的學生,必將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開闊的胸懷和眼界、更豐富多彩的生活經(jīng)驗和人文修養(yǎng)、更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格、更富有進取精神。學生對文言文課本劇的審美注意使他們產(chǎn)生出對課本劇的期望情緒和審美知覺,進入審美認識階段后,學生會說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這種判斷必須以學生對課本劇的反復感知為前提,這時加入的對課本劇的討論評價會使學生盡量擴展自己的注意范圍。在審美認識中,學生逐漸體會到審美快樂,使學生從精神上得到解放,視野上得到擴大,心靈中獲得勇氣和力量,從而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當然,文言文課本劇的編演必須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
(一)選用文本。讓學生充分討論后作決定,使學生充分參與,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選文言文,要求矛盾沖突激烈,情節(jié)性較強,人物性格鮮明。選用的課文篇幅如太長,也可選取其中的一個段落層次。
(二)熟讀課文。要改編文言文,就需要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因為文言文比較生澀,因此要引導學生熟讀文本。要知背景,明主題,熟內容。把人物性格的內涵與特定的背景相聯(lián)系,一起為表現(xiàn)作品的主題服務,所以不但要對文中人物的性格清楚,更要清楚產(chǎn)生這種性格的社會背景。
(三)編寫劇目。無論是人物對話或是舞臺說明,都是為主題服務的。刪簡或增添,都要以故事中的矛盾沖突為主,既要適合于劇情發(fā)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適合舞臺演出。
(四)舞臺表演。人物對話的表演是重點,應掌握好語調、速度、節(jié)奏及停頓,最大程度地為突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服務。
(五)整體評價。組織學生討論,評論編演的水平及得失,重點是指出創(chuàng)新和成功之處,從而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較大的提升。
面對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文言文的教學中,運用演課本劇這一教學形式,將有利于引領語文教學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