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但凡有點經(jīng)濟實力的家庭,都想把孩子送到外國去留學。去美國、去歐洲、去澳洲……為此還養(yǎng)活了眾多留學中介,讓留學成了一種產(chǎn)業(yè)。但很多留學生到了外國,不是刻苦學習,而是去混日子、混文憑。據(jù)說有的人在國外待幾年,英文都說不利索。其實,這種情況在清末也曾大量出現(xiàn)。
庚子拳亂導(dǎo)致八國聯(lián)軍侵華,從西安回來的慈禧驚魂未定。在全國各方勢力的急切呼吁下,清廷被迫答應(yīng)推行新政。欲推行新政就離不開新型人才,特別是國際型人才。大量中國年輕人看到了機遇,紛紛留洋深造,準備回國后大顯身手。那時大家出國的目標都是日本,因為日本與中國同屬東亞國家,文化趨同,日本深得西方精髓,距離中國又非常近,比去歐美方便又經(jīng)濟實惠。
但留學這事是個慢活,少則三五年,長則十余年,清廷等不起,留學生等不起,日本也等不起。此時的日本正迅速崛起,希望在中國大力培養(yǎng)親日勢力,以圖謀中國。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中日兩國從上到下罕見地保持了一致。
日本人果斷抓住了這個商機,各種針對中國學生的速成學校、速成班像雨后春筍一樣拔地而起。有的學校說教育質(zhì)量好,一年速成畢業(yè);有的學校說管吃管住,八個月拿文憑;有的學校干脆就半年,還有學校竟然打出了兩個月完成所有學業(yè)的廣告。對這種亂象,中國留學生很難分辨,上當?shù)牟辉谏贁?shù)。留學生當時的心理就是,上速成班省時省力省錢,還能早日回國做官賺錢,何樂而不為。日本的速成學校就是看中了中國人這種心理。
速成班出來的中國留學生雖手拿文憑,但根本沒學到什么真才實學。有的學生就是混在一起,喝酒打架吸毒嫖妓。清政府的一些高官注意到了這個現(xiàn)象,不斷上奏朝廷。后來,清政府不得不收緊留學政策,抬高留學門檻,沒有中等文化程度,沒有一定的日語能力是不讓留學的。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魯迅也是上過速成班的。1902年3月,在國內(nèi)學了一年礦務(wù)學的魯迅赴日留學。魯迅就讀的學校弘文學院,是當時一所著名的速成學校。該學校設(shè)立有師范、警察、理化、音樂等多個專業(yè),學習時長最長的僅一年半,最短的只有六個月。魯迅是官派留學生,在普通速成科的江南班學習,相對還是比較正規(guī)的,而且時間也比較長。魯迅一共學習了約兩年時間,還是學到一定知識的。由于受父親病亡的影響,他畢業(yè)后又選擇了學醫(yī)。
雖然是速成班,但真正認真學習的同學基本抱有一種救國圖存的信念。而更多的則是想盡快升官發(fā)財,魯迅的很多同學就是這種狀態(tài),這讓魯迅既瞧不起又郁悶,恥為同學。
可悲的是,雖然學校有速成班與非速成班的區(qū)別,學生有成才與庸才的區(qū)別,但在日本人眼里,中國留學生都是拖著長長辮子的“清國奴”。
(摘自“陳事美微信公眾號”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