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略述紅一方面軍五個軍團的歷史沿革

2017-04-19 23:57:38曹峰
卷宗 2016年12期
關(guān)鍵詞:紅一方面軍

摘 要:紅一方面軍,又稱中央紅軍,長征之前先后下轄紅一、三、五、八、九等五個軍團。在長征前后及長征途中,紅一方面軍同國民黨軍隊頑強作戰(zhàn),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保證了中共中央的順利轉(zhuǎn)移和長征的勝利結(jié)束。至中共中央到達陜北重新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時,紅一方面軍僅剩下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的五個軍團,在土地革命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抗戰(zhàn)爆發(fā)后,紅一方面軍的主力部隊又成為了八路軍的主力之一。

關(guān)鍵詞:紅一方面軍;五個軍團;歷史結(jié)局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紅一方面軍,又稱中央紅軍,成立于1930年8月23日。本文擬就紅一方面軍五個軍團長征出發(fā)后至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期間的番號變化作一梳理。

1 紅一軍團

紅軍第一軍團最早成立于1930年6月,由紅四軍、紅六軍、紅十二軍合編而成,總指揮朱德,前委書記和政治委員毛澤東,參謀長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楊岳彬,全軍團2萬余人。1933年1月,各軍團總指揮改稱為軍團長,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

紅一軍團長征出發(fā)時將近2萬人,通過敵人的四道封鎖線特別是第四道封鎖線時,損失慘重。1935年遵義會議后,全軍縮編十六個團。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quán),政治部主任朱瑞。此時,紅一軍團共有1.2萬人。

1935年7月21日,中革軍委發(fā)出布一、四方面軍組織番號及干部任免的決定,組織前敵總指揮部,以四方面軍首長徐向前兼總指揮,陳昌浩兼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參謀長。改編后,紅一軍軍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quán),政治部主任朱瑞。轄兩個師,第一師師長劉亞樓,政治委員黃甦,下轄三個團;第二師師長陳光,政治委員蕭華,政治部主任舒同,下轄三個團。

1935年9月上旬,張國燾公開反對中共中央北上的戰(zhàn)略方針,9月10日,中共中央率紅一方面軍第一、三軍單獨北上。11日晚至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肅迭部縣俄界(今高吉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把紅一方面軍第一軍、第三軍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直屬部隊縮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支隊,繼續(xù)北上。陜甘支隊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副司令員林彪,參謀長葉劍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參謀長張云逸,政治部副主任楊尚昆。全支隊約7000余人。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陜甘根據(jù)地吳起鎮(zhèn),勝利結(jié)束長征。11月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下寺灣召開會議,討論中央對外名義和組織分工等問題。同時,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任命彭德懷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林彪為第一軍團軍團長,聶榮臻為政治委員;徐海東為第十五軍團軍團長,程子華為政治委員。

1937年8月,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十五軍團等部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開赴抗日前線。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下轄兩個旅,一個獨立團,三個直屬營,全師共1.55萬人。

2 紅三軍團

紅軍第三軍團最早成立于1930年6月,由紅五軍和紅八軍合編而成,彭德懷任總指揮兼前委書記,政治委員滕代遠,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軍團共1萬余人。1932年 3月12日,中革軍委下達《關(guān)于重編一、三、五軍團問題的訓令》,規(guī)定以第五、第七、第十四軍編為紅三軍團(第十四軍實際未編入),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治委員,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

1934年10月長征出發(fā)時,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轄三個師。

紅三軍團長征出發(fā)時1.7萬多人,通過敵人的四道封鎖線特別是第四道封鎖線時,損失慘重。1935年2月10日,根據(jù)中革軍委命令,紅三軍團取消師的建制,直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四個團。全軍團共有1.2萬人。軍團長和政治委員仍由彭德懷和楊尚昆擔任。政治部主任由劉少奇擔任,鄧萍在遵義戰(zhàn)役犧牲后,由葉劍英接任參謀長。至6月,擔任過政治部主任的還有羅瑞卿、袁國平。

7月21日,中央軍委決定取消紅一方面軍各軍團番號,統(tǒng)改為軍,紅一方面軍三軍團改為三軍,軍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李富春(代),參謀長蕭勁光,下轄四個團。8月,中革軍委決定紅軍分為左、右兩路軍北上。紅三軍和紅一軍與紅四方面軍第四、第三十軍組成右路軍,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行動。9月上旬,張國燾公開反對中共中央北上的戰(zhàn)略方針,9月10日,中共中央率紅一方面軍第一軍、第三軍單獨北上。11日晚至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肅迭部縣俄界(今高吉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把紅一方面軍第一軍、第三軍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直屬部隊縮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支隊,繼續(xù)北上。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勝利結(jié)束長征。11月3日召開的下寺灣中央政治局,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陜甘支隊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至此,紅三軍團的番號徹底結(jié)束。

3 紅五軍團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1.7萬余人,在趙博生、季振同、董振堂、黃中岳等率領(lǐng)下,在寧都舉行起義。起義后,部隊被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總指揮季振同,政治委員蕭勁光,董振堂任副總指揮兼第十三軍軍長,趙博生任參謀長兼第十四軍軍長。

1934年10月長征出發(fā)時,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治委員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政治部主任曾日三,中央代表陳云。轄兩個師,第十三師師長陳伯鈞,政治委員羅華明;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政治委員程翠林。每師下轄三個團。紅五軍團代號“長安”,所轄第十三師代號“永安”,第三十師代號“吉安”。

紅五軍團長征出發(fā)時1.2萬多人,通過敵人的四道封鎖線特別是第四道封鎖線時,損失慘重。1935年2月10日,根據(jù)中革軍委命令,紅五軍團取消了師的建制,部隊縮編為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三個團。軍團長董振堂,政治委員李卓然,參謀長陳伯鈞,政治部主任曾日三。此時,紅五軍團僅有6000余人。

1935年8月,紅一方面軍的第五、第三十二軍軍與紅四方面軍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軍組成左路軍,由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總參謀長劉伯承率領(lǐng),經(jīng)草地到阿壩,向甘南前進。此后,五軍歸紅四方面軍指揮。9月上旬,張國燾公開反對中共中央北上的戰(zhàn)略方針,率南下,五軍亦隨紅四方面軍南下,五軍轄第三十七、三十九團和隨營學校。期間,除政治委員由楊克明代理外,其他軍領(lǐng)導沒有變動。1936年1月,第五軍與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合編,仍稱第五軍,下轄兩個師。4月上旬,紅四方面軍在甘孜地區(qū)進行了整編,整編后的組織機構(gòu),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副軍長羅南輝,參謀長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楊克明。下轄兩個師,第十三師師長葉崇;第十五師郭錫山,政治委員謝良。每師下轄兩個團。

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與紅二方面軍會師,此時,五軍已撤銷師的建制,直轄五個團和隨營學校。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參謀長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楊克明。下轄第十三師和第十五師,每師各轄兩個團。后西路軍在河西走廊慘遭失敗,幾乎全軍覆沒。五軍軍長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壯烈犧牲。政治委員黃超后輾轉(zhuǎn)來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1938年春被殺害。參謀長李屏仁在戰(zhàn)斗中光榮負傷,在缺醫(yī)少藥的情況下,傷口嚴重潰爛,1937年3月以身殉職。

4 紅八軍團

1934年9月21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第二十一師、二十三師合編為紅軍第八軍團,軍團長周昆,政治委員黃甦,參謀長張云逸,政治部主任羅榮桓。10月,長征出發(fā)時,第八軍團軍團長周昆,政治委員黃甦,參謀長張云逸、畢占云(后),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中央代表劉少奇。下轄兩個師,第二十一師師長周昆,政治委員黃甦;第二十三師師長孫超群,政治委員李干輝。每師下轄三個團。第八軍團代號“濟南”,所轄兩個師的代號分別是“定南”“龍南”。

紅八軍團長征出發(fā)時1.1萬余人,湘江戰(zhàn)役后剩下不足2000人。1934年12月13日,根據(jù)中革軍委命令,第八軍團建制撤銷,部隊編入紅五軍團。決定將五軍團參謀長劉伯承調(diào)回軍委,原任五軍團十三師師長的陳伯鈞調(diào)任五軍團參謀長,八軍團軍團長周昆待改編工作完畢后即回軍委,原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任五軍團政治部主任。

5 紅九軍團

紅軍第九軍團成立于1933年10月28日,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轄第三、第十四師和獨立第一、第二團。

1934年10月長征出發(fā)時,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參謀長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黃火青,中央代表凱豐。下轄兩個師,第三師師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第二十二師師長周子昆,政治委員王開湘。每師下轄三個團。為保守軍事機密,第九軍團代號“漢口”,所轄第三師代號“洛口”,第二十二師代號“巴口”。11月,紅九軍團長征到達湖南省蘭山村時,部隊縮編為一個師三個團,第二十二師撤銷,部隊編入第三師。

紅就軍團長征出發(fā)時1.1萬多人,湘江戰(zhàn)役減員嚴重。1935年2月10日,中央紅軍各軍團先后進行了整編。紅九軍團取消了師的建制,直轄第七、八、九三個團。除軍團政治委員后由何長工擔任外,其他領(lǐng)導均沒有變化。此時,紅九軍團僅剩6000余人。

7月21日,中革軍委決定紅一方面軍各軍團統(tǒng)一改為軍,紅一方面軍第九軍團改為紅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治委員何長工,參謀長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黃火青,轄第一0七、一0八、一0九三個團。8月,根據(jù)中革軍委決定,三十二軍與五軍和紅四方面軍的九、三十一、三十三軍組成左路軍,由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總參謀長劉伯承率領(lǐng),經(jīng)草地到阿壩,向甘南前進。此后,三十二軍即歸紅四方面軍指揮。9月上旬,張國燾公開反對中共中央北上的戰(zhàn)略方針,率部南下,三十二軍亦隨紅四方面軍南下。1936年4月上旬,紅四方面軍在甘孜地區(qū)進行了整編,整編后三十二軍僅轄第七團一個團,軍長羅炳輝,政治委員李干輝,政治部主任辛世修。

1936年7月2日,紅二軍團、紅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主力在生產(chǎn)甘孜會師。7月5日,按照中革軍委命令,紅三十二軍與紅二、六軍團合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方面軍。原紅九軍團脫離紅四方面軍的領(lǐng)導。此時,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袁任遠,參謀長郭鵬,政治部主任李干輝。轄兩個師,第九十四師師長蕭興懷,政治委員辛世修;第九十六師師長王尚榮,政治委員譚友林,每師下轄兩個團。同年10月22日,到達寧夏隆德西北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

1937年8月,紅三十二軍隨紅二方面軍與陜北紅軍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等部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0師,開赴抗日前線。

作者簡介

曹峰(1986-),男,陜西延安人。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副主任,文博館員,研究方向:延安十三年革命史。

猜你喜歡
紅一方面軍
紅一方面軍成立舊址:中央紅軍寫下的光輝一頁
湘潮(2023年8期)2023-10-18 01:25:56
紅一方面軍成立舊址:中央紅軍寫下的光輝一頁
永和會師:紅一方面軍的創(chuàng)立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在哪里成立?
湘潮(2021年5期)2021-09-05 06:21:58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在哪里成立?
紅軍長征起止于何時?
李家大屋:紅一方面軍成立舊址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總司令部、總政治部舊址
黨史文苑(2020年6期)2020-08-20 07:53:28
紅一方面軍長征主要事件、時間簡表(下)
紅一方面軍長征主要事件、時間簡表(上)
合阳县| 黎城县| 康马县| 洮南市| 峨眉山市| 长岭县| 辛集市| 白玉县| 浦江县| 寿阳县| 安岳县| 珲春市| 澎湖县| 南川市| 玉龙| 张家口市| 甘德县| 沈阳市| 东辽县| 蒙阴县| 那曲县| 司法| 车险| 麦盖提县| 米脂县| 吉隆县| 万安县| 宁化县| 宣城市| 依兰县| 乌审旗| 喀什市| 韩城市| 孝感市| 长兴县| 碌曲县| 咸宁市| 威远县| 千阳县| 渭南市|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