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石榴,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為吉祥物,多子多福的象征,正如我國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用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來比喻“各民族團結”,形象貼切、寓意深刻,飽含期望、意境深遠。這讓我想到了火一樣的石榴花,她溫暖了別人,美麗了風景。
筆者再一次見到阿娜爾古麗·吐爾遜,是2016年阜康市舉辦第二屆“天山之都物阜民康”美食文化節(jié)上,在阜康市碧琳城商鋪街區(qū)的“覺海善緣閣”門面店里。一雙維吾爾族姑娘特有的大眼睛鑲嵌在她端莊秀美的臉龐里,齊腰的秀發(fā)向腦后梳攏并垂直向下展開,上身著一件火紅色的收腰型合身小上衣,下身著黑色時尚的闊腿褲,身材標致,容貌秀美,性格開朗,年近50歲的她還像清純少女那樣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宛如一朵綻放的石榴花,由于她的名字在維吾爾語中是“石榴花”的寓意,認識她的人都稱她為“石榴花”。
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行
阿娜爾古麗·吐爾遜從小生活在阜康市六運湖農場,父親吐爾遜是維吾爾族,母親是回族,在這個民族融合的家庭中長大的她,有著樂于助人、善良、包容的優(yōu)秀品質。從小學到高中,她和漢族學生一起讀書學習生活,每年冬天到來,別的同學還沒到教室的時候,她就把教室里的火爐生著了,同學們一進教室就感到暖暖的。她這行動一做就是六年,心甘情愿為同學們服務的她從沒有向老師和同學提出過任何要求?,F(xiàn)在她的同學見到她都還會親切地稱她為“給大家?guī)頊嘏娜恕薄?/p>
18歲那年她高中畢業(yè),考上了成人大專班,但是一年后,因為父母親多病無人照顧,兩個弟弟上學,家庭生活拮據(jù),她只好退學了。后來她拿到去場小學當四年級語文老師的通知,當她帶著父母的祝福去學校報到時,得到的回答是:你回去吧,我們換人了!她目瞪口呆,回家的路上,她想不通這一夜發(fā)生了什么事?又是如何變卦的……
從此她選擇了一條自學成才之路。訂閱了各種文學雜志,埋頭苦讀,奮發(fā)學習寫作,并開始在報刊發(fā)表作品。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當?shù)爻霈F(xiàn)了一個有潛質的文學青年,有報社開始向她約稿,企業(yè)也請她去寫些宣傳文章。阿娜爾古麗·吐爾遜這個名字漸漸響亮起來。
“如花綻放,芬芳魅力”。1991年,她被調到兵團農六師奇臺總場宣傳科工作,1992年就被任命總場宣傳科副科長兼場務辦秘書,接著又考入兵團黨校經濟管理函授大專班。在這段工作期間,她的視野擴大了,知識淵博了,閱歷豐富了。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她的寫作激情一發(fā)不可收拾,不僅本職工作完成出色,受到干群贊揚,還在《農民日報》《新疆兵團日報》《烏魯木齊晚報》《準葛爾時報》等發(fā)表報告文學、散文、通訊等200多篇,并多次獲獎。同時,她還編導了《花果山的樂章》《開墾河畔萬家樂》兩部電視專題片,受到農六師宣傳部門的獎勵。
二、酸甜苦辣才有味,風霜雪雨繪真情
1993年5月初,阿娜爾古麗·吐爾遜被農六師派遣借調到“兵團珠海度假療養(yǎng)中心”任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兼秘書,時隔七個月又被調到廣東臺誼企業(yè)集團擔任總裁室主任兼公關部經理。1997年11月,因父親病危,她只好回到父親身邊。阿娜爾古麗·吐爾遜萬萬沒有想到,她回到新疆原單位辦理相關調動手續(xù)時被拒絕了。理由是:領導換了,情況不明,不予辦理!事后,她又幾次來回在六百多公里的兩邊單位申訴理由,結果石沉大海!無奈她只好把戶口遷移到阜康市。
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在烏魯木齊南山法明寺,她接觸到了佛教文化,并向主持圣照師父了解到相關佛教文化方面的知識。佛學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學撥開了她心中的烏云,點亮了她智慧的心燈,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中倡導的善念善行,對不同民族的慈善事業(yè),對新疆各民族共同融合發(fā)展所產生的影響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她。
她閱讀了大量文史資料,了解歷代絲綢之路文化中各教派相互尊重、融合、幫助的事跡,一有時間就親自以旅游的方式去了解新疆最大的佛教文化遺址拜城縣克孜爾千佛洞;喀什艾提尕清真寺,莫爾佛塔等疆內外的各教派文化遺址。她深深被各民族歷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所震撼,在心中她無數(shù)次默默地贊嘆:“各民族在追求真善美方面,讓人的靈魂如此愉悅?!弊x史書、游名山、見高僧大德、自我修學、修德,這成為她不斷完善人格的必修課。她刻苦研讀心理學、佛學、道家學說等相關方面的書籍,編輯制作了新疆第一部18分鐘佛教慈善救助電視片《溫泉汩汩流淌》。
2014年8月,她取得了全國心理輔導師培訓基地和國家人社部頒發(fā)的“全國心理輔導師資格證書”。
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追求,2009年,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抉擇,開始經營起一個以銷售佛教文化用品為主的“覺海善緣閣”店面,店里放了許多諸如《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免費閱讀的文化書籍。因為有銷售各種佛教、道教的吉祥擺件和掛件,還有她以慈善為美宣傳佛教的思想,她的這一行動,在穆斯林親朋好友中炸開了鍋,她的叔父、舅舅們都紛紛來勸阻道:“‘外教知識決不能讓我們穆斯林姑娘學習”,“你家的姑娘要是‘信佛不信‘安拉,我們以后再也不認你們這家親戚!”這些挑戰(zhàn)性的話不斷傳到她父母親的面前,阿娜爾古麗“四面楚歌”,父親在眾親戚面前向來很有威望,望著親戚們憤怒的眼光,看著執(zhí)著善良的女兒,父親堅定地說:“我的女兒只要不做違法的事,以后她愿意信哪個教就信哪個教,你們無權干涉!”親友們聽后憤憤離去,頓時她的淚水奪眶而出,她感動于有這樣一位深明大義和“大義滅親”的好父親,父親的這種擔當就是對女兒高度的信任和疼愛。從此,這份穿越民族播撒和諧大愛的承諾深扎于她的心中,并一直堅守著“不同的民族都是兄弟姐妹”的信念。宣傳佛教、伊斯蘭教文化的交融,民族的和諧相處,成了她的一種使命。“我們的祖國好比一棵朝氣蓬勃的大樹,各民族就是大樹上的枝干,各族人民就是枝干上的綠葉和花朵,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人一定要活在希望之中,只要有希望、有信仰,人就不會那么焦慮”。阿娜爾古麗常常對她的各族好友說。這些話融入了一個民族愛國的情懷,也解開了一些煩惱人的“心結”。
有人說:“幸福是一個多面體,迷茫的人只看到了它的一面,而幸福的人則看到的是多面。”
平凡而又曲折的人生經歷,讓她具備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愛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定其心,應天下之變”的胸襟。悲傷過和快樂過的她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lián):“酸甜苦辣才有味,風霜雪雨繪真情!”這也是她內心情感世界的獨白。
三、一念慈心真無悔,全力幫扶解民憂
“目中存人、口中存德、心中有愛、行中有善”,這是阿娜爾古麗·吐爾遜的做人信條,也是她人格的寫真。
“喂,古麗,你好!現(xiàn)在有一個漢族婦女需要緊急救助,你的善緣閣能不能幫幫她!”這是2009年4月阿娜爾古麗接到原阜康市婦聯(lián)書記王俊芳的電話。在電話中,王俊芳說市婦聯(lián)在單位已經發(fā)起救助了,但是捐助活動開展五天了,還不到六百元錢,所以急需古麗的善緣閣救助。原來,這一位被救助者是阜康市張家莊村的賈紅梅(漢族),因為身患嚴重腎病,又生了龍鳳胎,男嬰兒沒有保住生命,女嬰也生命垂危!賈紅梅的愛人是從四川過來的,沒有當?shù)貞艨?,雖然政府相關部門也補助了一些,但收入還遠遠不夠。聽到這個消息,阿娜爾古麗急匆匆地約上了王俊芳,搭了車到賈紅梅家看望,進門后的情景讓她驚呆了:沒錢買煤,租賃的平房陰冷,賈紅梅穿著棉衣,摟著奄奄一息的嬰兒,看見她們來了,不停地啜泣著,急切地說:求求你們,救救我的女兒吧!阿娜爾古麗再也忍不住了,淚水也隨之流了下來……
“親愛的善緣:你好!你的一念慈心和善舉就能幫扶起一個危難貧困的家庭,現(xiàn)在有位叫賈紅梅的婦女患上重病……”古麗不停地給所有認識人挨個打電話、發(fā)短信求助,在短短的三天里,她陸續(xù)收到了來自阜康、米泉、塔城、烏魯木齊等地善緣的愛心捐助17 558.5元,她很快將善款送到了市婦聯(lián),并及時交到了賈紅梅手上,后來各界捐助陸續(xù)到位,賈紅梅母女的疾病得到了及時治療?!爸x謝,謝謝,我們母女能有今天,真的太感謝古麗當年的及時幫助了。”賈紅梅動情地說。
2014年1月23號,阿娜爾古麗有位熟悉的公安干警告訴她,阜康市公安局干警王立民(漢族)患癌癥,要做手術,要化療,資金太困難了,今天公安系統(tǒng)開始捐款了!阿娜爾古麗聽后,又拿起了手機給身邊認識人打電話、發(fā)短信求助?!吧朴褌?,一位老公安干警多年來風雨無阻,為我們阜康的平安保駕護航,如今他身患胃癌,急需治療資金,感恩您的慈悲相助”。三天時間,她聯(lián)系到的善緣捐助的5 800元現(xiàn)金送到了王立民警官的愛人手里?!爸x謝大家,你們的幫助使我對自己的治療有信心了!我們一定配合治療,早日重返工作崗位?!蓖趿⒚窬俸蛺廴烁袆拥卣f。
諸如此類的捐助還有很多很多,記者要采訪她,她總是拒絕,還謙卑地說:“各民族相互關照、相互愛護是我應該做的?!彼羞@樣多的善舉,卻從來沒有在電視機的鏡頭里出現(xiàn)過一次。這是她低調做人的寫照。
2016年,維族清真寺修建期間,天氣太熱,她買了些大西瓜出現(xiàn)在了現(xiàn)場,寺院基本建成,但裝修資金還有些緊缺,她又向寺里捐助了1 500元。寺院出納艾買提·繞子好奇問她:“這幾年你都用不同的方式捐,有啥想法?”她笑著說:“我希望有緣進到這個大門的穆斯林兄弟要好好學習經文里的正信正念,用善心和愛心讓這個大家庭平安祥和。這也是真主安拉的心愿!”
從2009年至2016年,她先后贊助13 000余元用于制作阜康地區(qū)教育界傳統(tǒng)文化公益教育光碟(品德教育,落實弟子規(guī)等);贊助各族群眾治病、創(chuàng)業(yè)資金17 730元;響應參與不同民族的社會公益事業(yè),贊助近23萬元(無記名不算)。
“如風雪中送炭,似寒冬里暖陽”,“德才兼顧,鼎力相助”,感恩古麗老師,類似這樣各族群眾送來的旌旗就有70多面。
“有信仰就會有敬畏,就會有變好的沖動與行動,就會有自覺對惡的抵制,個體與社會就會美好一些”,“尋找正信,追求不同民族的慈善相融,是我最大的快樂”。阿娜爾古麗·吐爾遜總是快樂地說。
在阜康慈善公益事業(yè)上長達8年之久,她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態(tài),低調不停地在播種著善良和人間大愛,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在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現(xiàn)代心理學文化的融合點上傳播正能量;她在多種文化的融合中感受著破繭成蝶的痛與快樂。我們堅信,“各民族一定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因為,我們看到了山坳里有一顆火一樣的石榴花在靜靜綻放,溫暖了別人,美麗了風景。
(編者的話:阿娜爾古麗,以慈善為美、為德,樹立構建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為遵旨,頂住多方壓力,以不同的民族都是兄弟姐妹譜寫民族團結互助的大愛胸襟,在各族群眾中,傾心傾力、善做善為,傳播著古往今來各民族水乳交融的西域文化,積極提倡佛教和伊斯蘭教文化中至善至美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正信正念文化,用自己對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的智慧詮釋、踐行著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的交流與交融,她身體力行,以獨特的方式,在默默構建著各民族兄弟姐妹和諧共處的人居文化和生活理念,成為各族群眾身邊促進民族團結、構建社會和諧的“民間使者”?。?/p>
作者簡介:王旭,筆名駝鈴,新疆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新疆兵團農六師文聯(lián)主席、《中國農墾》雜志記者、新疆記者協(xié)會秘書長。主要著作有報告文學集《準噶爾備忘錄》、散文集《秋-用自己的方式收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