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觀點一直認為,物種入侵是壞事。人們在城市里拔出外來的樹和灌木,以保護土生土長的物種,政府耗費巨資用于根除生物入侵者。
如今,一些科學(xué)家開始挑戰(zhàn)這一觀念。在他們看來,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根除大多數(shù)的入侵物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外來物種本性有危害,這種假定更像是人類社會中的種族排外情緒,而不是以科學(xué)為依據(jù)。
確實,有些外來物種無疑是有害的,例如,吸血鬼般的七鰓鰻在19世紀潛入北美五大湖后,逐步蠶食湖中的魚群,成為公害。有一種真菌在1904年從日本帶入美國后,導(dǎo)致美國東部大批栗樹枯萎和死亡。島嶼和山頂格外容易受到入侵者的破壞,因為那里的原生物種往往是在隔絕環(huán)境下演化的,缺乏抗御掠食者的能力或者對外來疾病的免疫能力。
但事情總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入侵物種顯然是有益的。比如在美國加州,帝王蝶喜歡在桉樹的枝杈上過冬。這種樹是150多年前才被移植到該州,被一些人視為帶來火災(zāi)隱患的入侵者。在西班牙,外來物種小龍蝦成了遷徙性濕地鳥類的食物,其中包括一些瀕危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