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謙
1978年,在美國的俄亥俄州,一名百貨店員工遭蒙面歹徒槍殺,警察根據線索很快抓捕了嫌疑犯費伊。費伊直呼冤枉,但警察不相信他,并用測謊儀對他測試。費伊兩次測試均未通過,于是他被判有罪。直到兩年半后,真兇的母親來坦白,費伊才得以洗脫冤屈。
那么,假如你被捕了,而實際上你根本沒犯過罪,但是當所有證據都指向你,百口莫辯之時,檢察官給你最后一個機會,用測謊儀來檢測你是否清白,如果沒有撒謊,就無罪釋放。這時你會選擇測謊儀嗎?
測謊儀的由來及盛行
其實縱觀全球,這種假設并非假設,而是經常發(fā)生的真實事情。這是因為近一個世紀以來,測謊儀在人類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發(fā)現人體血管的收縮壓(又稱高壓)與撒謊存在相關性。1921年,美國伯克利警官拉爾森根據這一理論發(fā)明了測謊儀,當時主要用來測量血壓和呼吸頻率,試圖根據相關關系計算撒謊的可能性。后來,拉爾森的門生基勒對測謊儀做了改進,使之方便攜帶,另外新增一個功能,即檢測皮膚電信號活動。這種改進,便成為了現代測謊儀的雛形。
這種測謊儀的原理就是:當撒謊時人們會表現出某些情緒、生理反應(如緊張、心跳加快),因此如果能檢測到這些反應,就能說明受測者在撒謊。隨后測謊儀就派上了用場,舊金山警察局邀請拉爾森為一樁謀殺案的嫌犯做測試,拉爾森檢測后認定嫌犯在撒謊。隨后,其他證據也證明了嫌犯確實在撒謊。
于是,媒體開始大力宣傳這件事,冠以大幅標題:“科學證明嫌犯之罪行”。舊金山警察局長也向公眾極力推薦測謊儀,還提升到道德高度,聲明藉此可以終結所謂“刑訊逼供”。
除了警察,還有司法系統的官員,他們都主張使用測謊儀,相信這臺機器能解決一些單靠人力無法解決的難題,于是一時之間測謊儀名聲大噪。由測謊儀而出名的基勒,還出演了1948年美國電影《反案記》,而且是以本人演本人的真實角色上演。今天測謊儀的知名度依然很高,經常出現在好萊塢電影的關鍵情節(jié)中。
測謊儀一定能測出謊言嗎?
從測謊儀發(fā)明、應用,直到今天,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它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呢?答案很悲觀??v觀歷史,測謊儀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鑒別真假的作用,相反幾乎到處都是“殘垣斷壁”。不論審訊兇案嫌犯,還是鑒別國家間諜,抑或是國家安全部門的員工例行考核,這些領域都有測謊儀的身影,但結果卻經常是錯漏百出。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起案件發(fā)生在20世紀80年代。
美國西雅圖南郊有一條綠河,1982年開始,警察陸續(xù)在河里發(fā)現很多尸體,有的已經變成骨架。隨后警察逮捕了里奇韋,將其列為嫌疑犯。但是里奇韋直呼冤枉,并最后輕松通過了測謊儀的測試(表明沒有撒謊),洗刷嫌疑被無罪釋放。當時DNA技術尚不成熟,無法成為定罪證據,但警察釋放他時,保留了他的頭發(fā)、唾液樣本。直到2001年技術成熟,DNA分析可以作為呈堂證供了,警察又一次逮捕里奇韋。這一次鐵證如山,里奇韋不得不低頭認罪,他最后供認自己殺害了48名婦女,并拋尸于西雅圖的綠河(這件事被改拍成電影《綠河殺手》,于2005年上映)。
事后,里奇韋解釋自己當年怎么通過測謊儀的測試,就是由于身心放松,心中毫無顧慮,“簡單如實”地回答問題而已。當真兇還處在嫌疑犯階段時,測謊儀為其洗脫了嫌疑(釋放后十幾年里他又殺害很多人),這實在讓人無地自容!這種情況,如果說對少數人是一種悲劇的話,那么還有一種情況,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悲劇。
測謊儀不僅用在刑事犯罪場合,還經常用在情報工作場合,但也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有一位員工埃姆斯,他父親也是情報局官員。埃姆斯大學未畢業(yè)就在情報局兼職,畢業(yè)后留任,一直在情報局工作長達30多年。1994年被發(fā)現從事間諜工作時,他已經秘密地向俄羅斯(蘇聯)傳送情報達9年之久。在這期間,中央情報局不間斷地開展例行測試,用測謊儀檢測員工的忠心,可是埃姆斯每次都能輕松通過測謊儀的測試。這9年間他傳送的機密情報,給美國造成了巨大損失。
測謊儀為什么測不準?
從嚴格意義上講,測謊儀并不是檢測謊言,而是檢測血壓、心跳、呼吸等生理反應,然后由此推論出受測者是否在撒謊。特定條件下,撒謊的確可以導致血壓升高、心跳與呼吸加快、皮膚(如手心)出汗等生理反應,但是反過來,人們出現這些生理反應,卻不一定都是由撒謊引起的。
首先,科學研究表明,由撒謊引起緊張而導致這些生理反應,其概率大約只有50%。其他的心理緊張、尷尬情緒也會引起類似的生理反應,甚至有時候審訊官的語氣語調也會使受測者引起類似反應。如果嫌疑人是無辜的,這時就會被測謊儀“誤判”為撒謊,從而加重嫌疑,甚至被定罪。
第二,社會學研究表明,某些群體如果遭到社會歧視,常被潑以污名(如“賊的兒子永遠是賊”),那么這些群體中的一員一旦被當作嫌疑犯,即使他是一位正直誠實的人,在面臨審訊和測謊時,也會出現緊張情緒和特定生理反應,這種反應與測謊儀要檢測的標準很類似。
第三,有些人天生冷靜,根本就沒有正常人所擁有的緊張情緒,這也是一種精神問題。典型的例子就是里奇韋,與正常人相比,他明顯缺乏正常的焦慮水平。也就是說,這種類型的人幾乎不會焦慮,更不會因緊張而產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反應,那么他當然不會引起測謊儀的“矚目”了。
另外,只要明白測謊儀的原理,再稍加培訓掌握一些技巧,一般人都能“對付”測謊儀,輕松通過測試。比如持續(xù)均勻地呼吸,不論面對什么問題,始終保持呼吸頻率一致,每分鐘15~30次,等等。
測謊儀為什么能長期盛行?
雖然有這么多弊端,可是直到現在測謊儀仍在長期“服役”。它普遍用于美國政府機構里,目的是為了考核、遴選員工,而聯邦執(zhí)法機構則基本上把它作為一種審訊工具。另外,在以色列和加拿大,測謊儀也都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首先是制度化的原因。畢竟從誕生起,測謊儀就得到了官方(警察)的大力支持,并且極力向公眾游說,這已近100年的時間了。在警察和司法部門里,測謊儀已經滲入到審訊制度,形成了一種審訊文化,根深蒂固。而制度化一經形成,是很難改變的。
這與美國警察經常使用的“九步審訊法”很類似。九步審訊法開發(fā)于20世紀40年代,就是審訊人員采用九個步驟進行訊問以獲取口供的方法,該方法對每一個審訊環(huán)節(jié)都考慮得十分詳細,旨在使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聊天場合下,無意識地聊起犯罪事實,從而幫助警察獲得供詞。但這項技巧也有缺陷,它容易產生誘供,間接地屈枉好人。美國最高法院為警戒這種技巧,出臺了一項司法解釋,但仍擋不住警察使用它的趨勢。
第二個原因是流行文化的推波助瀾。在娛樂界,從1948年電影《反案記》開始,測謊儀就頻頻上鏡,與此有關的話題至今都沒有斷過。電影里使用測謊儀,可以使人物命運出現極大懸念,并使劇情發(fā)展更加跌宕起伏,這很吸引觀眾。因此電影制作公司、傳媒就不斷推出測謊儀的情節(jié),提升電影賣座率。
于是測謊儀大量出現在人們視野,這間接地提升了它的聲譽。電影、媒體里測謊儀的話題出現越多,警方、政府機構運用得就越多。因此,流行文化對測謊儀的使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從更確切地角度來看,不如說是娛樂界的商業(yè)利益使測謊儀得到了推廣。
第三個原因是對測謊儀的定位。實際上近一個世紀以來,測謊儀從來就沒達到過法庭作為證據采納的標準。1998年美國最高法院對測謊儀的使用略有松口,但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相反,它只是在警察審訊嫌犯,情報局審訊間諜、例行考核員工,以及大眾的娛樂節(jié)目里得到了廣泛應用。換句話說,測謊儀從來不是取證工具,只是被當作了審訊工具,而且是強大、有效的,代表了審訊機關權威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