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剛接觸到潦河石,都會聽人推薦幾位在產(chǎn)地靖安的關(guān)鍵人物,而周治仕便是其中一位。靖安的潦河石賞玩水平要比周邊的高,原因是許多玩家不是做市場的,都有公職在身,業(yè)余玩石頭,跳出石頭看石頭,少了許多雜念。而周治仕正是將業(yè)余玩出了專業(yè)的水平。記得初次去靖安,就有人介紹,周委員那兒的石頭值得去看一下。那次未能如愿,頗為遺憾。后來,東陽王志剛老師去過之后,我曾問他,感想如何?他不無激動地說,當我們感覺潦河石就是這些樣子的時候,周委員那又讓我們看到了新意與驚喜。
在產(chǎn)地,周委員的石頭并不算多。這正應(yīng)了那句話,品質(zhì)與數(shù)量永遠無法成正比。但你總能在那些石頭里,挑中符合心意的。石如其人,溫文爾雅,規(guī)矩章法中又見性情??此氖^,不亂不雜,不會讓初入門者有眼盲抓瞎的感覺。他的石頭簡潔明了,干凈雅致,主題鮮明。周委員有塊“聽松”可算潦河的名石了,也是潦河石中表現(xiàn)“松”這一題材中的佼佼者,曾在石家莊展獲獎,頗受各地藏家的喜愛。除此之外,從他家出去的,最終高價成交的石頭也不少,比如去年在武漢成交的一組潦河石中,就有兩塊是出自他這里。目前,產(chǎn)地存量不少,但想要獲得高效的求石率,周委員這兒肯定是不能錯過的。去產(chǎn)地淘寶的石友也會這樣說,周委員那還是會時不時出現(xiàn)新的東西。這里說到的“新”不僅僅是新石頭,更是新的題材以及新的表現(xiàn)形式。在產(chǎn)地,找新出水的石頭不難,但要找出新意的石頭可不易。
有新意就有吸引力,而這種吸引力又是不可強求的難能可貴,每次和周委員交流,很少聽他過多地說自己石頭,偶爾的幾句介紹,也是理性多過感性,更不會有異想天開地深陷其中。這或許就是,在潦河石市場巔峰的兩年里,有些人盲目跟進為石所累,有些人舉步不前被市場所淘汰,而他卻依然能夠云淡風輕、細水長流的原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