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小課堂:
我們現(xiàn)在稱呼貓為:貓咪,喵星人……古人稱之為:貍奴,貍牲,銜蟬……宋朝民間還稱貓為“天子妃”。為何有這些稱呼?那就要從貓的歷史開始說起。
目前,世界上對貓類最早的記載,來自于中國西周時期的《詩經(jīng)·大雅·韓奕》,其中寫道:“有熊有羆,有貓有虎。”貓與熊、虎并列,想來也是猛獸。
這時的“貓”還沒有被人類馴服,是貓科動物。貓被稱為“貓”是因為:“鼠善害苗,而貓捕鼠,去苗之害,故貓字從苗?!?/p>
為什么貓會被稱為“貍奴”呢?唐代張沁《妝樓記》寫:“貓,名貍奴。”這時的貓,還屈居貍之后,是貍的奴婢。到了宋代,貓的地位大大提升,宋書《夢梁錄》記載:“貓,都人畜之,捕鼠。有長毛,白黃色者稱曰‘獅貓,不能捕鼠,以為美觀,多府第貴官諸司人畜之?!眱H僅因為美觀,貓的寵物地位就此穩(wěn)固了。到了明朝,養(yǎng)貓更是成為了一種風尚,連皇帝也成了骨灰級“貓奴”!皇宮內(nèi)還專門設(shè)立“貓兒房”,由專人伺候貓兒的飲食?!柏垉悍俊崩锏呢埐粌H好吃好喝,還可以按照職位高低領(lǐng)取俸錢。貓兒遇到這種主人,想必是羨煞許多為衣食奔走的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