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什么叫目的顫抖?
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人給小小的繡花針引線,事先激發(fā)他們不同強度的目的性,比如設置價值不同的獎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目的性越強,越全神貫注地努力,手越顫抖得厲害,線越不容易引入。由于手的顫抖是目的性過強造成的,所以,心理學家就給這種現(xiàn)象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目的顫抖”。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的目的性過強,反而不容易成功,而且超過一定程度,越不容易成功。
生活中常常會出現(xiàn)目的顫抖。太想寫好字,你的手會顫抖!太想踢進球,你的腳會顫抖!傳說中的神射手后羿,原本百發(fā)百中的功夫,卻在夏王面前表演射靶心時,失敗終告。這是因為他太在乎那個黃金萬兩的賞賜,讓雙手顫抖了。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絲演員瓦倫達,原本有一雙在鋼索上如履平地的腳,卻在最后一次演出中從鋼絲上掉下來。這是因為過分在乎這個最后一次的結(jié)局,使雙腳顫抖了。第47屆世乒賽,世界排名第40位的中國小將邱貽,在先丟兩局的不利情況下連扳4局,以4比2將世界排名第一的德國名將波爾淘汰出局。波爾為何敗在了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將手里?究其原因,也是因為“目的顫抖”。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目的顫抖?
《莊子·達生篇》中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
顏淵問孔子說:“有一次我經(jīng)過一個深淵渡口,擺渡人撐船的技巧實在神妙。我問他撐船可以學習嗎?擺渡人說可以,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學會撐船,假如是善于潛水的人,即使沒看見過船也會熟練地撐船。我問其中的原因,他卻不告訴我。請問他的話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回答說:“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學會撐船,這是因為他熟悉水性而處之自然。至于那善于潛水的人沒見過船就能熟練地撐船,是因為他視深淵為陸地上的小丘,視船翻為車子倒退一樣。他對出現(xiàn)在眼前的翻船如倒車一樣毫不在乎,心里若無其事,怎能不鎮(zhèn)定自若呢!用瓦器作為賭注心里非常輕松,用帶鉤作為賭注心里就有點害怕,用黃金作為賭注就會心慌意亂。博弈技巧本是一樣的,越到后來顧慮越重,那就是以身外之物為重了。大凡對身外之物看得過重的人,其內(nèi)心就會笨拙。”
這最后幾句的原文是:“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nèi)拙?!边@個“外重者內(nèi)拙”,也許是對目的顫抖根本原因的最好解釋。
現(xiàn)代心理學進一步解釋說,出現(xiàn)目的顫抖是因為目的性越強,就越害怕達不到目的,就越害怕失敗的結(jié)果。越是害怕失敗的結(jié)果,大腦中反而越容易出現(xiàn)失敗的圖像。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大腦里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千萬不要把球打進水里”,這時,他的大腦里偏偏就會出現(xiàn)“球掉進水里”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事情不是像他希望的那樣發(fā)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fā)展,結(jié)果呢,球大多都會掉進水里。
由此看來,目的顫抖雖然表現(xiàn)不一,可說到底,不論是手顫抖,還是腳顫抖,都是心在顫抖,都是因為心量太小,對眼前的名利太在乎了,太看重了,亂了方寸。其結(jié)果,渴盼消磨了自信,恐懼蛀蝕了勇敢,失敗吞噬了成功。追尋成功的路上,不知道多少人就是這樣毀在目的顫抖面前。
那么,我們該怎樣戰(zhàn)勝目的顫抖?
從下面很平常的故事里,我們也許會找到答案。
他是小鎮(zhèn)上最早開肉攤的,多年經(jīng)營,練出一手過硬的砍肉本領。不管你要買多少,他一刀下去,保準絲毫不差。因此,他有了“神一刀”的美名,他的肉攤也名聲遠揚,生意自然紅火。
那天,一個不服氣的包工頭來了,把3000元錢拍到桌子上,說要3.3斤帶骨的,6.6斤全瘦的,9.9斤肥瘦兩來的,如果一兩不差這錢就全歸肉攤老板。他轉(zhuǎn)過身去,一遍又一遍地磨刀,似乎在想些什么。過了好久,他抬頭瞅瞅包工頭:“這三份肉我給你砍了,你按斤按兩付錢,額外的我一分不收?!敝灰娝f話間手起刀落,三份肉很快就割好了,上秤一稱,果真份份絲毫不差,圍觀的人贊不絕口。
有人問他:一只豬也賣不上3000元,你咋不收下那3000元呢?他憨厚地笑了:“見錢眼開,心里就會長草,長草就會心慌,心慌就會手抖。如果我心里想著那3000元,十有八九會下刀沒了準,那就不僅丟了手藝,還叫人家笑話。”
這“神一刀”師傅的手沒有顫抖,是因為心沒有顫抖,沒把那3000元放在心上,也就是沒把那個目的放在心上。戰(zhàn)勝目的顫抖,就是戰(zhàn)勝自己的心。
人生豈能沒有目的?目的性,是人的行為所獨有的特點,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這樣那樣的目的。由于人的行為有目的性,就能根據(jù)預見到的結(jié)果來行動。然而,目的本是引領我們前進的,如果太看重那個目的,如果將目的變成赤裸裸的功名利祿,當作重壓背負在身,每前進一步心里總計較著這個“目的”,那么,巨大的牽累與莫名的恐懼就會驚擾我們的心靈,羈絆我們的手腳。如此,我們?nèi)绾稳ゼs見那個成功的自我?
有句話說得好:“大體則有,具體則無”。我們應該有人生的理想,有生活的目標,有行動的目的。在考場上,在賽場上,在職場上,在商場上,在官場上,在我們?nèi)松拿恳粋€名利場上,我們都需要把“目的”看淡一些,多一份感恩少一份計較,多一份勤奮少一份貪求,多一份踏實少一點浮躁。在做事情的具體過程中,更應該把羈絆心靈的“目的”扔得遠遠的,讓自己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平心靜氣,氣定神閑。如此心境,哪里還有什么目的顫抖!如此人生,豈能不多那么一籌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