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在戰(zhàn)國時期,一山分燕趙,在宋遼對峙時期,一山分兩國。登上白石山巔,北俯田疇,東瞰狼牙(山),南覽群峰,西望五臺(山),似置身天外仙境,由衷感嘆大好河山。
白石山因山體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是中國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白石山景觀集峰林、怪石、絕壁、峽谷、瀑布、森林、云海、佛光、長城、廟觀等于一體,此外還有長城及珍稀動植物。
白石山的形成是造物者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億萬年間不間斷的地殼運動、風化作用,使滄海變桑田,平地生奇山。使得白石山有著這樣又奇又險的峰林根根佇立。
初識白石山
白石山的旅游線路大體可分為三條:小環(huán)線(北側(cè)線),即佛光頂游覽區(qū);中間線,即雙雄石游覽區(qū);大環(huán)線(南側(cè)線+中間線),即飛狐峽游覽區(qū)+雙雄石游覽區(qū)。一般而言游客們多數(shù)選擇第三條環(huán)線,即從景區(qū)東門進入后坐景交車或索道,途徑祥云門、韭菜園沿飛狐峽游覽區(qū)和雙雄石游覽區(qū)進行游覽,最后由景區(qū)東門離開景區(qū)。
由淶源出發(fā),一輛輛觀光車如螞蟻般沿著曲曲彎彎的盤山路把游客送到白石山的山腰,雙腳踏上山中的石階,瞬間就被清涼潮潤的空氣沁潤了心脾。莽莽蒼蒼的高山在溫和的陽光下靜默地向人們敞開寬厚的胸懷,置身于山霧的懷抱之中,頭頂上是清透高遠的藍天,腳下是堅實凹凸的石階,眺目遠望四周是白霧縹緲、山峰俊秀的無限山景。
在這里似乎身心都能得到凈化,瞬間就能忘卻凡塵俗世中的嘈雜,心中想的眼中見的就只有這壯闊綺麗的山景。走在石階上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踏實自己的人生路,走起來分外的輕快開心。沿著石階向上攀登,移步換景,每一步的前行都會帶來不同的視角,看到更為奇俊的山峰、棱角分明如刀削斧劈的峰巖絕壁、幽深的險壑。
綠草叢生的山坡上開滿不知名的藍紫色小花,一團團白色云霧從峽谷間蒸騰而上,越升越高……繚繞的云霧給白石山平添了空靈和輕曼,飄逸和柔婉,像是那柔美的女性。而線條剛硬、風骨偉岸、氣勢雄渾的山石,則像極了充滿陽剛之氣的男子。陰柔與陽剛的碰撞造就了這北方奇山的奇美,讓人感嘆連連。越向高處爬,腳步越沉重,望不到頭的石階似乎在與人的體力較勁,而峭拔巉峻的山頂在向人們做著召喚。
白石晴云
白石山之景,晴不如雨,雨不如霧,霧不如云。而云霧勝境當屬雨后初霽:溝谷之中生出縷縷煙云,相繼而行,裊裊上升,漸漸凝聚,成團成片,接著迅速彌漫,如萬床棉絮,將谷壑填平,巨巖似浮島,奇峰若仙山。其上天宇曠然,蔚藍一色。
作為淶源古十二美景之首的“白石晴云”,意思是指即使是晴天,白石山巔也會有云盤繞,白石山多云霧是由白石山特殊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決定的??諝獠粩嗌仙⒂兴畾獠粩嘌a充是形成云霧的條件。暖濕氣流遇白石山爬升冷凝,并被攔貯在重巒疊嶂、溪瀑眾多,水汽不斷得到補充,從而極易形成云霧。白石山峰云組合,是這里的第一大美景。其實從北麓看白石山頂有云盤繞時,往往南麓已是云霧堆積一片茫然了。因北來的氣流往往占優(yōu)勢,白石山南的云霧難以越過山脊,往往在山頂上盤旋涌動。
白石山云霧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后,在東南風的推動下試圖越過山脊,冷、暖氣流往往在晴云峰一線交鋒。隨著冷、暖氣流強弱的變化,云霧時升時降,時進時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飛,奇峰忽隱忽現(xiàn)。尤其是當冷、暖氣流強弱相當時,在山脊上方相互膠著,云頭壁立,一邊陰暗如晦,一邊艷陽當空,一線兩重天。就會形成白石山的一大奇觀——“風云際會”。
極頂佛光
白石山最高峰位于白石頂,據(jù)說這里每年夏季出現(xiàn)佛光的機會很多。但“佛光”出現(xiàn)的條件比較苛刻,要求人所處的位置正好略高于云霧,又正好有太陽將白石山人體的影子投射到云霧上,這樣便可看到在人影的頭部罩著一個七彩光環(huán),正像佛教彩繪中佛頂?shù)墓猸h(huán),光環(huán)隨人的移動而移動,而且每個人只能看見自己的光環(huán)。這樣的景象讓白石頂充滿濃濃的神秘色彩……
攀到山頂后,千巖萬壑壯闊地展現(xiàn)在眼前,拂面的山風,清爽愉悅,讓爬山的勞累全然忘卻于腦后。在山下時,總期待這一刻。站在頂峰時,或許不僅僅是興奮于頂峰的風景,而是回望自己走過的綿長山路,和那些螻蟻般星點移動的人影時,會驚嘆自己面對艱險??嗟囊庵尽5巧降倪^程就像是人生的縮影,一路上不斷地在體會感受新鮮的景致,同時也在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征服自己。我想愛山愛登山的人,不管結(jié)果怎樣,總是有征服巔峰之志的人。
山上嶙峋參差的白石是大地的筋骨,山坡間青綠的樹草是大地的皮膚,而山間籠罩著的白色云霧則是大地的面紗,白石山是大地的又一個壯美的造型。感嘆白石山的壯美,迎風像是聽到了白石山億萬年間的經(jīng)歷,白石山之行為它的壯美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