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發(fā)自湖南長沙)
李贊:心靈呵護是和靈魂打交道
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發(fā)自湖南長沙)
李贊
2017年2月22日上午,十幾名義工穿著紅色的義工服來到長沙康乃馨老年呵護中心,背后“愛與陪伴”四個大字特別顯眼。他們來不是送錢送物,而是陪伴老人,提供心靈呵護。
義工來自長沙市愛與陪伴老人呵護中心,其創(chuàng)始人李贊是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他告訴記者:“城市里老年人日常生活照護、醫(yī)療護理解決起來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唯獨老人的心靈呵護容易被忽視,難以得到精神世界的幸福?!?/p>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現(xiàn)實中,往往“愛幼有余,尊老不足”。 據了解,2014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2.3億,2033年前后將上升到4億,2050年左右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這種背景下,李贊選擇將高齡老人和臨終病人的心靈呵護作為終身追求的公益事業(yè)。“孝道文化就是愛與陪伴,我希望每一家的老人都能夠得到陪伴?!崩钯澱f。
李贊是湖南望城人,在中國社科院工作,從事國際法研究。從一個研究嚴肅課題的學者到心靈呵護的義工,這跨度似乎有點大,不過李贊倒覺得一切水到渠成。國際法研究經常會關注世界的一些重大問題,全球老齡化便是其中之一。
李贊會英語、日語等多國語言。多年前,他在日本的藤枝市幫助那里的市長候選人競選市長,當時那位市長已經71歲,尋求連任。競選活動在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開展,當一大片銀發(fā)老人出現(xiàn)在李贊面前時,給他帶來了極大震撼?!霸谶^去的幾年當中,我有機緣到世界各國去訪問,也有機會接觸其他國家的老人和一些養(yǎng)老院,所以,我就開始關注老年人問題,這里面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來滿足老年人的養(yǎng)老服務需求。”因此,李贊逐漸將研究方向轉向了國際老年人權。他介紹說,國外很多臨終關懷是宗教組織在做,但中國在這塊是個短板。
李贊告訴本刊記者,老人心靈關懷的缺失,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社會包括我們的家庭,為人子女還沒有意識到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需求,所以在為老人提供養(yǎng)老服務時往往不太重視;另一方面,我們國家逐步從貧窮走到富強,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之后,我們才會更多地轉向精神方面的追求。“我覺得我天生就有一種使命感,有一種想為更多的人提供方便,提供服務的情懷。”
李贊不僅從理論上研究,而且付諸實踐。幾年前,他偶然在北京接觸到為老人提供心靈服務的公益組織十方緣,被其中的理念和文化所感染,于是成為十方緣的一名義工。在這里,他收獲了喜悅,得到了成長。2014年11月3日,李贊聯(lián)合幾個長沙老鄉(xiāng)在民政部門登記創(chuàng)辦了長沙市愛與陪伴老人呵護中心,與北京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結成價值觀連鎖,培養(yǎng)專業(yè)義工和從業(yè)者。在他的老家望城區(qū)橋驛鎮(zhèn)白石村,李贊說服父母將老家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民房辟為義工培訓基地。
義工組織成立時,僅有10名義工,其中5名還是李贊的親戚朋友。經過幾年發(fā)展,目前義工已多達2000人,其中年齡最小的才4歲,最大的73歲。截至目前,李贊和他的義工隊伍共為長沙的8個養(yǎng)老院、2個社區(qū)的老人,提供了4000多次心靈呵護服務。李贊告訴記者,老人的精神和心靈層面的需求,對于政府來說,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對于企業(yè)來說,利潤難以保障,自然也積極性不高。只有社會公益機構和每一個家庭,才可能成為滿足老人心靈呵護需求的主力軍。
義工與老人聊天
“我叫劉力,是這次活動的領隊,我來的目的是踐行愛與陪伴,成長自己?!?月22日,在康乃馨老年呵護中心的活動室,義工們開始了陪伴前的培訓,第一項內容就是自我介紹。作為理事長的李贊,雖然沒有參加這次活動,但整個活動依然井然有序。
原來,每周三和周日,愛與陪伴呵護中心都會組織義工到長沙的養(yǎng)老院、社區(qū)進行陪伴活動,義工自愿報名參加,所以時不時會有新人加入,大家需要通過自我介紹來互相認識,而要真正開始陪伴服務,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堪稱“技術活”。
在陪伴中,主溝通義工負責與老人溝通,輔助溝通義工做好輔助和護場;第一次參與服務的義工觀摩學習,未經主溝通義工許可,不得單獨與老人溝通。“主溝通與輔助溝通只是一個角色,不是職務的高低?!眲⒘φf,與老人溝通要注意細節(jié),有時你問老人幾個孩子,可能他的孩子已經去世,聽到這樣的話就不舒服。而主溝通經驗相對豐富一些,能夠更好地與老人交流,避免出現(xiàn)尷尬局面。
“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是公益組織十方緣的核心價值觀,李贊非常認同,愛與陪伴呵護中心也秉持了這一價值觀。他說:“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分析與評判,被分析與被評判,這些定義往往變?yōu)楸舜说恼`解,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是讓自己和他人都不舒服的事。老人走到生命的盡頭,會變得更加率真、不偽裝,所以他們的生命會呈現(xiàn)出各種狀態(tài)。有的老人會把咬手指頭當成樂趣,有的老人會見人哭泣,有的老人會不停抱怨……這些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定義,影響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連接,就無法將愛與陪伴進行下去?!?/p>
李贊說,有的義工可以和養(yǎng)老院的老人順暢溝通,但與自己的父母卻有障礙,就是因為在和父母溝通中加入了自己的評判,認為那是自己的父母,要聽自己的。在“三不”原則的基礎上,長沙市愛與陪伴老人呵護中心制定了《義工服務行為規(guī)范》,比如與老人溝通時,不能接打電話。
義工胡雯告訴記者,接打電話容易破壞氛圍,打斷義工與老人剛剛建立起來的情感聯(lián)系。再比如不對老人做任何承諾。劉力說,如果你對老人做具體的承諾,比如什么時候再來看他或者答應他干什么事,他就會有這個期待,但下次老人可能不在這個養(yǎng)老院了,甚至可能去世了,這樣的話對老人是一種傷害。
“我們義工個人是不和任何老人建立私人聯(lián)系的,若老人有需求,可通過管理方聯(lián)系愛與陪伴辦公室。”而在服務結束前3分鐘,義工需做好離開前的鋪墊。離開房間時,需一個個倒退著離開。一位義工告訴本刊記者,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老人有心理落差,避免突然離開的那種悵然若失。
為了讓更多義工用科學的方式呵護老人,李贊與朋友聯(lián)合主編出版了《愛與陪伴——老人心靈呵護理論與實務》一書。李贊說,其實除了基本的細節(jié),做老人心靈呵護,關鍵是要有一個純正的發(fā)心?!袄夏耆撕苋菀讘雅f,喜歡回到過去的歲月當中,很愿意有一個人來傾聽,所以老年人和我們交流時,用心傾聽就好了,不管他說了多少次,都要像第一次聆聽一樣。”
詩人顧城說:“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边@或許就是陪伴的意義,也是愛與陪伴老人呵護中心孜孜以求的,他們的行動理念之一便是“做就好、在就好、愛就好”。
2017年1月8日,李贊和他的伙伴們來到了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他走進一間房門,靜靜地靠近已88歲的周阿姨的床。李贊俯下身,祥和地注視著老人:“阿姨,我來看您了!我是小李,這位是小劉。”老人看了一眼李贊,又看看其他的人,眼里并無排斥,也無驚喜。
李贊握起周阿姨的手,問她是否感覺冷,又問她喜歡什么歌,但周阿姨不記得了。李贊唱起一首首老歌:《東方紅》《解放區(qū)的天》《我的祖國》,但老人都搖頭,說自己不記得了。
幾乎所有的問題,老人的回應都是搖頭。她被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已躺在病床上兩年多。李贊只能心疼地撫摸著老人的手,滿懷愛意地看著她。漸漸地,老人用自己的手緊緊地握住了李贊的手,眼睛也一直看著李贊。
當李贊撫摸老人的額頭時,老人半閉著眼睛,輕松地享受著。40多分鐘里,李贊沒能成功地用語言完成交流,卻在撫摸與注視中,讓老人感受到了溫暖。臨走時,老人的眼里流露出不舍;她的臨床老友——一位80多歲的老人,認出了73歲的義工唐灼灼,她興奮得支支吾吾地說出:“我愛你!我也想你!”
唐灼灼是愛與陪伴中心年齡最大的義工,大家都稱她為“唐媽媽”。2月22日,她和伙伴蔣慶來陪伴了一對老人夫婦,老爺爺83歲,臥病在床,86歲的老奶奶從旁照顧。由于年齡比較大,加上還要照顧人,老奶奶有些心力交瘁,情緒低落,難以接納現(xiàn)實,說著說著就失聲痛哭。唐媽媽并沒打斷老奶奶的情緒,而是抱著她說:“大姐,你想哭就哭吧?!?/p>
在陪伴中,老奶奶說起自己孩子來一趟比較遠,覺得拖累了他們,活著沒有意義。唐媽媽借機問起了她家里的情況、以前工作的事情。回想到自己的工作,老奶奶逐漸自信起來,情緒好了很多,還主動講起她和老伴的戀愛史,那種少女式的羞澀、幸福感寫在臉上。“我們陪伴的老人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狀態(tài),我們要做的就是全然接納。陪伴老人,不是生理治療、心理治療、靈性治療,不是教育老人,不是給老人做邏輯分析,不是替老人消災免難?!碧谱谱普f。
在采訪中,多位義工告訴記者,陪伴老人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同時自己也能從中得到成長。李贊說,從事心靈呵護服務后,自己和父母家人的關系都有了很大改進。李贊的父親七十多歲了,前幾年中風了。“我當時不知道怎么去和他說話,不知道怎么去陪伴他才能讓他開心。但我懂得撫觸溝通后,就去抓父親的手?!钡谝淮巫プ「赣H手的時候,李贊覺得有點兒別扭,他的父親也覺得奇怪,但久而久之,李贊會很自然地去牽父親的手,父親也很享受這種感覺。
在陪伴的過程中,義工們逐漸摸索出“十大技術”,比如用心傾聽、祥和注視、撫觸溝通、動態(tài)溝通、經典誦讀、音樂溝通,等等。每次去陪伴老人,義工手里都會拿一個歌本,里面按照“歌唱祖國”“相親相愛一家人”“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愛天地萬物”等分類,希望通過歌曲勾起老人的一些回憶。劉力在陪伴一位78歲的老人時,聽她說年輕時候愛跳舞,就主動提出為老人唱歌?!蹲屛覀兪幤痣p槳》《甜蜜蜜》唱完后,老人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唱得好不好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陪著老人唱,讓她感受那種溫暖的氛圍?!眲⒘φf。
陪伴完那位78歲老人后,劉力隨即來到一位重癥老人的房間。兩人無法用語言交流,劉力彎下身,耐心輕撫老人的額頭,老人慢慢地睡著了,眼角閃爍著淚光。正當她輕輕往后退,準備出房間的時候,老人的眼睜開了?!半m然老人不能說話了,但他能感受到我的存在,知道我要走了?!眲⒘Ω嬖V本刊記者。
據了解,目前全國約有4000萬失能失智和罹患晚期癌癥、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癥等疾病的臨終重癥老人。為了改善老人孤獨空虛、無助無力的狀態(tài),尤其是為了解決臨終重癥老人懼怕死亡、缺乏精神慰藉的問題,愛與陪伴致力于為老人提供專業(yè)的心靈呵護服務,使老人在寧靜祥和、喜樂安然的狀態(tài)中有尊嚴有希望地走完人生的路程。
“生命的最內核是愛。我們每天奔波、忙碌,最終是為了愛與被愛。我們去愛別人,我們也被別人愛。修女特蕾莎在印度設立垂死者收容院,讓病人有尊嚴地死去。她就提到我們不是在幫助別人,我們其實是在這個過程中獲取愛,感受愛?!崩钯澱f。
2013年,李贊來到北京一家臨終關懷醫(yī)院,第一次作為臨終關懷義工,服務對象是一位失明失語的老人。“他的鼻孔一動一動的,我知道他還活著?!崩钯澲荒馨蛋导俣ㄋ苈犚娮约赫f話,于是一個人對著老人自言自語了20多分鐘,之后便離開去陪伴另一位老人。但就在他結束陪伴后不久,他得知剛剛那位老人去世了?!爱敃r我的眼淚刷就下來了,感覺很復雜?!?/p>
李贊從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但同時也認識到,每個生命都值得用心呵護。因此開始了長期的心靈呵護公益服務,尤其是臨終關懷。據了解,目前長沙愛與陪伴義工服務當中,真正參與臨終這一刻服務的比例大約占25%?!斑@個比例還是略低了一些,我們期望接受心靈呵護服務的老人,真正處于臨終階段的比例能達到50%以上。”李贊說。
然而在中國,很多時候,死亡是一個比較忌諱的話題,《論語》里曾有“未知生,焉知死”的話語。但其實,生老病死是一件自然而然之事,如莊子所言,人之生死都是一種“天行”。李贊所做的,就是讓大家從容面對死亡,理解生命的意義。一位義工在參加多次心靈呵護后,寫下這樣的感悟:“我們獨自一人來到世上,注定獨自一人離開人世,孤獨的歲月,當我們做好準備面對時,也許就不會因為時間難熬而渴望死亡。當我們做好了向死而生的準備時,也許就會覺得每一個當下都如此珍貴,特別是年老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