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本周日法國大選將進行“最后一戰(zhàn)”。無論誰被淘汰,緊隨競選失利而至的都有一個“錢袋子問題”。首輪出局的9位候選人中已有人開始為“透支”發(fā)愁。他們從銀行貸款參加競選,結果成績慘淡,怎樣還債成為現實問題。兜售競選商品一直是每位候選人的“生財之道”。
集會像個大集市
在法國人看來,大選不光是激昂的集會造勢,爭奪選票。它同時也像一個大集市,可以從中購買豐富的商品。平日高高在上的候選人,在大選期間變得異常親民。在和大家打招呼問候、擁抱握手和自拍留影的同時,他們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推銷競選商品。走進他們的集會現場和競選總部,圓珠筆、茶杯、便箋、冰箱貼、T恤衫、短褲、手表、手鏈、胸章、火柴、氣球、魔方、鑰匙墜、購物袋、音響、帳篷等商品讓人眼花繚亂,恍如走進便利店。現場叫賣之外,不少候選人還在官網上開了專賣店。
與同類商品相比,競選商品價格普遍偏高。然而,買一件印有政黨標志、候選人頭像或者競選口號的物件,是很多選民表達對候選人支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奧萊莉在梅朗雄的集會上買了12只茶杯,她對記者說:“我特意從外省來參加集會,好多杯子是帶給家鄉(xiāng)親友的。為自己的偶像盡微薄之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不過,一些候選人的商品并非“法國制造”,成為他們拉票造勢的“硬傷”。據“法國制造聯合會”調查,今年36%的大選商品不是法國制造。尤其是標榜“法國優(yōu)先、法國制造”的勒龐,居然連續(xù)兩屆從亞洲和北非國家訂貨,被評為“差生”。標致車廠工人于連和工友們因為“外籍商品事件”喪失了對勒龐的好感,決定在第二輪把票投給馬克龍。
有特色才好賣
想讓競選商品賺到人氣和銀子必須出奇制勝。勒龐因為名字瑪麗娜在法語中有“海藍”之意,用“海藍玫瑰飾品系列”作為本屆競選的主打商品。藍玫瑰巧妙融入戒指、耳環(huán)、項鏈、掛墜、胸針和袖釘等時尚設計,價格最高的達40歐元。不過,為競選推出“貓咪掛歷”才算她的創(chuàng)舉。在該掛歷內,勒龐不但攜愛貓上鏡展示溫柔和慈愛,還自詡為“貓咪媽媽”。
候選人菲永是賽車粉盡人皆知,他的競選商品中有一款100%木質、價值25歐元、純法國制造的“菲永2017”F1一級方程式玩具賽車。社會黨候選人阿蒙的競選商品中有只價值4.5歐元,很高大上的“革命安全套”。被媒體戲稱為“抵御敵方病毒……將競選戰(zhàn)場轉移到床上”。39歲的馬克龍被視為法國新生代“未來領袖”。一次性文身是他的競選商品中十分搶眼的一款。紅白藍三色字母“EM”受到廣大年輕選民的熱捧。馬克龍首輪領跑,這個5歐元的文身變成最搶手的創(chuàng)意商品,目前已經斷貨。
商家蹭競選熱點
法國法律規(guī)定,獲得競選資格的每位候選人可獲得1.53萬歐元的國家資金支持,不夠的部分由候選人自籌。但是為避免“天價競選”,兩輪競選資金都有上限。首輪未獲得5%票數的,國家最高補償上限的4.75%。獲得5%及以上票數的候選人,最高補償達47.5%。因此,對那些借錢競選的候選人而言,一旦失敗則面臨破產危險。銷售競選商品,特別是創(chuàng)意商品往往能為創(chuàng)收做出不小貢獻。
在候選人努力為官方競選商品吆喝之時,商家推出仿制競選商品,大發(fā)“競選財”。如果說以候選人梅朗雄的政黨“法國不屈服”命名紅酒是一個好點子,那么偷換其競選口號的“屁股不屈服”安全套則讓人捧腹。印有馬克龍卡通形象的洗發(fā)水、菲永牌開關以及“競選明星”運動鞋等也都是商家開發(fā)的“大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