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浩
一
公元前221年
“今陛下設郡縣之制,此地宜更名,以昭陛下氣象?!?/p>
“此縣屬東郡,于茌山之平陸,名之‘茌平,何如?”
二
仙降紅棗
皇帝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信步前行,眼前冒出一片果林?;实圻B日巡視地方,十分疲憊,便摘來品嘗。不想這紅果美味非常,甚是可口。然而不多時,地方官來迎駕,皇帝才醒轉過來。
“你是?”皇帝心不在焉地說,口里仍在回味。
“啟稟萬歲,臣是博平知縣……”“快把你地方所產之…之紅果獻上?!?/p>
知縣聞言一愣,趕忙派人摘來紅透的李子、沙果等奉上,皇帝一嘗,卻是酸味,龍顏大怒:“狗奴才,那脆甜之物不獻于我,而拿酸澀之物欺朕,你該當何罪?”說罷就要斬了那知縣。
原來皇帝向窗外掃過一眼,發(fā)現(xiàn)窗外之景于夢中無異,便急忙索要夢中之果,卻嘗到如此酸澀之果,大怒。幸得一位隨駕大臣勸說,皇帝才饒過知縣,令他明年以此果為貢品獻上。
博平知縣雖然脫逃眼前之患,卻仍無計進貢。于是他假借圣旨,命皇帝所經之小劉莊種此果,如種不出,將全村老幼問斬。
小劉莊的人可遭了罪了,大家紛紛議論道:“別說種,咱連見都沒見過啊?!币晃焕先苏f:“天子索要之物,只除天上能有,凡界怎可能有這種東西:”話雖說如此,全村人仍分頭尋找。
離一年期限還剩三天,小劉莊口走來一位倒騎驢的外地老者,他一路上看見不少人在悲嘆,眼前又有些年輕人在眼淚汪汪地挖著坑,他跳下驢來問其緣由。一個年輕人把事情經過告訴他,還好心地勸慰道:“您老也趕緊走吧,若被誤認為莊里人,可是要殺頭的?!?/p>
老者聞言笑笑,又跳上驢走了。年輕人把這事當戲語,老年人聽后卻說:“莫許真是仙家救咱則個?”但最后一天晚上,最后一批打探的人回來,還是沒有消息。夜色融進村人的眼淚里,家家傳出孩子的哭聲。
第二天清晨,人們準備殺雞宰羊,吃頓斷頭飯時,一個年輕人指著村外叫了起來:“天哪!那是什么?”人們循聲望去,村子外突然冒出一片樹林,枝頭上結滿了鮮紅透亮的果子,一老人醒悟:“這不正是皇上索要之果嗎?”細看樹旁,還發(fā)現(xiàn)了不少驢蹄印,眾百姓趕忙叩頭謝恩。
原來那位老者正是張果老,他決心去王母娘娘的百果園中找尋紅果,搭救小劉莊。不料天界正開宴會,他在歡飲時多喝了幾杯,才猛然想起“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便趕忙去摘果。此時一小童發(fā)現(xiàn)了他,非要把果老交給王母娘娘。時間緊迫,果老向小童訴說了小劉莊之事,小童同情之余,便放走了果老。
張果老連夜趕到小劉莊,吹口仙氣,那紅果便發(fā)芽、成木、開花、結果。他一直等到東方破曉后才滿意地離開。
小劉莊之難可算度過了,大家商議此果之名,一位老者思忖道:“此果為早晨所結,其色鮮紅,不如稱之為紅棗(早)。”眾人一致認可。此后茌平小劉莊紅棗揚名天下,小劉莊也被人改稱“棗劉莊”。
三
衙門朝東
吳陳琰覺得身體差不多了,便出旅館走走。茌平夏秋之際,景色倒是優(yōu)美。走著走著,吳陳琰轉進一家店吃飯。傍晚時,兩個衙役腆著肚子走到一張大桌子前,要酒要菜,邊吃邊聊。不一會兒,一個衙役問另一個人道:“老兄,你說是當縣太爺好,還是當衙役好?”“當然是縣太爺好啊。出門坐轎,前呼后擁。堂上一呼,堂下百應。多威風!”“老兄,依我說,還是當衙役好。你看縣大老爺整天迎來送往,哪像咱,萬事不操心,有錢沒錢照樣喝酒,神仙也不如咱們快活!”吃飽喝足后,兩人搖搖晃晃地站起來,說了聲:“店家,記在賬上!”便揚長而去。
吳陳琰看在眼里,氣在心里,心想:有朝一日,我非到茌平來任職,殺殺他們的威風!
幾日后,吳陳琰病愈,徑直進京趕考,但因病耽誤了考期。想回家,錢已經不夠了,只好租了間房,以賣字測字為生。他的字雄渾蒼勁,別具一格,就連翰林院都請他去測字。
一日,春雨蒙蒙,康熙皇帝駕臨翰林院,觸景生情,道一上聯(lián):“半天霖雨點點滴滴化作長江巨浪愿東之廣西之廣南之廣北之廣天下之廣登秦嶺越十二重峰觀山觀水觀日月大清一統(tǒng)天下”,立刻命翰林院對下聯(lián)。眾翰林苦思冥想,面面相覷,此時吳陳琰已經寫好下聯(lián),托人呈給陛下,康熙接過,見上面寫道:“一介書生朝朝暮暮磨成錦繡文章做仕之魁鄉(xiāng)之魁殿之魁天下之魁步金階列十八學士安國安邦安社稷天朝萬世忠良”??滴跻姶讼侣?lián)對仗工整,筆力遒勁,大喜而問:“此聯(lián)為何人所寫?”吳陳琰連忙從人群中躍出:“是小人所寫?!闭谴寺?lián),讓吳陳琰得以做康熙的門生,當了翰林學士,留在翰林院。
又有一日,康熙皇帝出了個怪問題:“列位愛卿,為何這籃中只能盛‘東西,而不能盛‘南北?”眾人一聽毫無頭緒,吳陳琰朗聲答道:“啟稟萬歲,依五行學說,東西屬金木,金木可盛;南北屬水火,水火不可盛,故籃中只能盛‘東西而不能盛‘南北?!笨滴跄眄毝?。
此后康熙對吳陳琰另眼相待,每有文墨之事便前去問尋。時間一長,吳陳琰便想:“木秀于林,風必催之,我如此得寵,恐招人嫉妒,還是早些離去為上。”這時他想起了當初的誓言,便向康熙請求回茌平當縣令??滴鹾芗{悶:“茌平地處南北交通必經之地,但凡來往送迎便疲憊不堪,何苦當那個縣令?”但吳陳琰堅持,康熙便道:“既然愛卿堅持要去,朕賜你半朝鑾駕,衙門朝東。過往文官下轎、武將下馬!”
吳陳琰謝了圣恩,赴茌平上任。上任后他首先改衙門口朝東,擺上半朝鑾駕,接著從嚴治吏,將茌平縣治理的人人安居樂業(yè),從此“南京到北京,茌平衙門朝正東”的美談便流傳開來。
(作者單位:山東省茌平縣第一中學高三,十一班,指導老師:楊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