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詞匯極為豐富,詞匯教學在教學中又會占據(jù)很重要的地位。對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說,詞匯的正確理解和運用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只有正確的詞匯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詞,并達到運用自如的目的。
【關鍵詞】少數(shù)民族 預科 漢語詞匯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30-01
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無法表達任何東西。”詞匯在語言交際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語法僅是起到輔助作用。在漢語語言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樞紐作用的詞匯一端連接的是拼音與漢字,另一端連接著語句與篇章,因此,在預科漢語課堂教學體系中,學習者能否準確、明白、流暢地運用所學語言表達意思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詞匯量的大小和對詞匯掌握的準確度,詞匯是學生學習和理解課文的前提,更是學生進入專業(yè)課學習的重要鋪路石。
一、把好課前預習關,強化詞匯記憶
預習的任務就是要先感知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初步處理加工,為新課的有序進行掃清障礙。因此學習者應合理安排課下學習時間,做到課前預習。預習對學習新知識極為重要,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預科學習能為今后學習專業(yè)課程奠定初步基礎。這期間如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大有裨益:以我校預科班為例,大多數(shù)班級為初級班,學生漢語水平參差不齊,理解能力更是相差甚遠。在學習上,有些高中畢業(yè)的學生已經(jīng)習慣高壓式教學,過分依賴教師,自主能動性較差。鑒于此種情況,一般就要求學生將要學習的精讀課生詞進行朗讀記憶,對于其中重點詞語和不理解的字詞,要求借助工具書或跟同學們相互探討的方法去理解,將釋義寫在該詞的后面,并布置一些詞語辨析、該詞的近義詞與反義詞等,讓學生下去搜集信息。待上新課,我會將學生變?yōu)檎n堂的主角,來給我們解釋詞語,組詞,造句等。此舉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漢語的主動性及積極性,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預習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它能使學生有效地把握好相關的舊知識,較好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還可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它能突破把教材作為唯一知識來源的束縛,使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變得豐富多彩;它還能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學會如何學習,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精心挑選生詞,用心解釋詞義,盡心練習用法
詞匯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從理解、接受詞匯開始逐漸發(fā)展到能夠靈活準確地運用詞匯。在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選詞是前提,釋詞是關鍵,練詞是重點。
我校少數(shù)民族預科班開設《初級漢語精讀》課程中,一周十節(jié)課,每一課至少都有四十個生詞,而《中級漢語精讀》一課可達五十有余,進入新課學習時,是不是每個生詞都要講解呢?由于時間問題,課堂上不可能完全實現(xiàn)。經(jīng)過教學經(jīng)驗可知,我們僅選擇部分重點詞語進行精講,具體如下:
1.以詞性為標準,把握詳略
在初級漢語精讀詞匯中,實詞中的名詞一般擁有具體的涵義,所指的對象明確,在課堂教學中略講或一帶而過即可,而虛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用心挑選出來給學生解釋。比如:“到底”既可當名詞用,也可作副詞用。
2.關注文化詞和俗語
由本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產生的詞語被稱為“文化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這方面的詞語,并給學生解釋清楚,這不僅能使學生擴大詞匯量,還有助于學生了解漢民族的文化淵源,逐步建立起學習漢語的興趣。
3.多義詞、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
由于現(xiàn)代漢語詞匯中存在著大量的同義詞、多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它們在詞性、詞義、對象、范圍、色彩、語法功能等方面存在著的差異,而且有的差異是非常小的,因而給學生的學習和交流帶來一定困難,其中同義詞、近義詞的學習與掌握是學習漢語詞匯中的一大難點,但是對這些詞語的學習對豐富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詞匯,擴大他們的選詞范圍和準確、生動地進行語言表達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比精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詞語的印象,還能取得積極的教學效果。
4.充滿時代氣息的新詞及流行語要拓展
新詞是指新近創(chuàng)造的詞語,這樣的詞語可能正在被融入日常使用中,新詞通常會與特定人物、出版物、時期或事件有直接聯(lián)系。這些詞語都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正逐步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實際當中,教師在課堂上可適當講解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加關注、理解和運用這些新詞。
5.強化“形近字、多音字”的講解與訓練
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學習漢語時,部分學生對于形近字、多音字往往難以區(qū)分,容易寫錯。這就要求教師在詞匯課堂教學中多注意這類字、詞的講解。形近字通常是偏旁不同,教師可根據(jù)每個偏旁或根據(jù)每個字的特點,將音、形、義結合去教。
三、發(fā)揮第二課堂作用,強化學生詞匯運用能力
漢語本就是一門工具課及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短,實踐機會有限,學生掌握詞匯的用法不能很好的檢驗,我們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以更好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配合詞匯教學的需要和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讓學生有更多接受語言輸入和使用詞匯的機會,不斷豐富學生的詞匯知識儲備,提高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力。
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是相輔相成的,它是第一課堂補充和延伸,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彌補第一課堂的缺陷和不足。它所采取的形式一方面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要服務于教學內容,可以采取一些促進語言交際類的活動,比如:觀看電影、報刊閱讀、制作班級簡報、最新流行語搜集等,形式多種多樣,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
通過第二課堂活動,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汲取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新詞匯、新語言表達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讓學生對教材中的詞匯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從而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總之,詞匯教學是基石,是一棟大樓的根基,如果漢語詞匯掌握不好,漢語交際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在進行漢語詞匯教學時,應講究策略和方法,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9.
[3]熱比婭·吐爾孫.《淺談少數(shù)民族漢語詞匯教學》.《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第四期.
作者簡介:
邰圣一(1984—)女,伊犁師范學院中國語言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雙語教育與雙語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