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小軌
你只是有些心累,并非全世界都跟你作對
文/初小軌
一個大一的女孩跟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她感覺被寢室里其他所有的人聯(lián)手孤立了。
原因是其中一個很強勢的女孩莫名其妙地總是懟她。她跟這個女孩某天一起去餐廳打飯,那天餐廳有牛肉,她為了省錢,就說自己不喜歡吃牛肉。第二天寢室一個內蒙古的姑娘從老家回來給大家?guī)Я伺H飧?,分到她時她剛要接手,強勢姑娘馬上跳出來,挑著眉毛說:你不是不喜歡吃嗎?
類似的疏離,不止于此。舍友去打水,沒有人喊她一起;有人出去買飯,沒有人問她要不要帶飯……
她每天出門之前都會回頭說一句“我出去了啊”,但沒有人給她回應。
就是這樣的冷暴力,讓她心如死灰,開始抑郁。
她說她每天都不快樂,上課恍惚,考試臨近卻看不進去書,每天都爬上圖書館的16樓往下看,說不定哪天就跳下去了。
我問她最近都做了些什么。
她悲慟地跟我說:讓這些人搞得我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進去。
很多人活得累,往往都是因為忍受不了現(xiàn)狀,卻又改變不了現(xiàn)狀。人在不開心時,往往充滿戾氣,莫名其妙地就要與全世界為敵。
剛畢業(yè)在媒體工作時,我也經歷過一段漫長的灰暗期。
新的城市沒有朋友;老記者整天頤指氣使;追了一個月的新聞輕描淡寫說不能發(fā);有陌生人來找你,領導就會陰陽怪氣找你談話。
有一次好不容易上了個頭條,沒署名,結果老記者說這稿子是她寫的。我想爭辯,卻被師父一個眼神摁下,事后還責怪我沒有格局。
傍晚我跑步到海邊大哭一場,看著海水一點點吞沒無邊夜色,感覺這一生都沒了指望。那段時間,看誰都虛偽,瞅誰都是非。
那年冬天,我去一個郊外的小區(qū)采訪一個老外,結束后出來發(fā)現(xiàn)空中飄起了漫天大雪。我一腳一個雪窩子,搖搖晃晃從小區(qū)往外走,那個時候沒有滴滴打車,心里全是這鬼天氣肯定打不到車的焦慮。
一輛白色豐田車突然停在我身邊,司機問我:小姑娘,去哪兒?
我高興壞了,故作鎮(zhèn)定地說,報社。
上車后我就開始后悔,因為提前沒講好價,這黑車肯定得黑我一把,我這么窮,這太可怕了。
到達目的地時,為了讓他認為我不好欺負,我故意高冷著一張臉淡淡地問他多少錢,司機一愣,哈哈大笑說:我不是黑車,不要錢。
我一下愣住了,不要錢?
冰天雪地看你凍得夠嗆,所以送你一程。
我佇立在報社門口,看著那輛白車遠去,突然覺得整個城市都變得溫暖起來。
在那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無法愛上這個冰冷的城市。可就這么一件小事融化了我漫長灰暗期積攢的所有情緒。
這個城市每天都有溫暖的人、溫暖的事,但是多數(shù)人只會放大自己的心累,卻關掉感知世界另一面的心扉。想要活得有希望,首先要做的是打開自己。
很多人跟我討論過境遇不公平的問題。
在公司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貢獻最大;在學校里,每個學生都覺得助學金應該分到自己頭上;在家庭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為這個家付出更多。
理查德·波斯納在《法律與文學》中寫道:
“人這種動物可以想象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他知道,有生之年的人和努力,都收效甚微?!?/p>
很多人接受不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一生愿望無數(shù),但大部分注定落空。
生活中任何一種不順心都會給我們帶來不適感。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正在經歷一種其他任何人都理解不了的獨特悲慘。
事實上,哪種輕描淡寫的微微一笑背后,未曾經歷過孤立無援的絕望?
不適感與不確定感的存在,他們不會像消消樂一樣解決完就會消失。尋求與調整,將會貫穿我們生命當中的每一個階段。
2012年,媽媽退休了,巧玉也大學畢業(yè)工作了。于是,媽媽又帶著外婆來北京,她們和巧玉一起租住在我住處附近。她來北京,居然是想來給我做飯。媽媽在北京的日子和在重慶沒什么不同,每天陪外婆,隔幾天帶外婆入院(外婆患有鼻咽癌等疾病)。沒有半點埋怨,每天樂呵呵地推著外婆出出進進。一旦結余下一些錢,連同她的稿費,她就盤算著給巧玉準備嫁妝。
你在臺上演講,有人朝你扔鞋,你或許嚴詞譴責,又或許嗷嗷大哭,甚至回來后認定這個世界不會再好了,接著就跳樓了。而小布什彎腰躲過,當即跟記者開起了玩笑,“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雙十號的男鞋”。
你半夜和朋友喝完小酒美滋滋往家趕,到家門口發(fā)現(xiàn)門關著,敲半天門保姆也沒出來,你或許氣急敗壞,覺得她一定是故意的,決定第二天就開除保姆。而蘇東坡心想多大點事啊,倚著手杖靠著門就美滋滋睡了,還順帶寫了一首詞流傳百年。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個世界,確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充滿善意,有人無視你、忽略你,甚至討厭你、攻擊你。惡意與欲求在持續(xù)噬咬你,你放不下,積攢著,慢慢就成了壓力。而壓力自始至終都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你生活在哪一個層次。
生活本身不至于那么好,但也沒那么糟。你始終要明白一點,你只是最近有些心累,并不是全世界都在跟你作對。
想起豐子愷的一段話:
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要始終相信,每一種情緒都是一種饋贈。你要做的不是對立,而是換一種形式與之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