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 石
如何確定邊款的款向
□ 尹 石
篆刻署款有一定的位置,就像國畫的題款位置一樣,有多面款法,且有一定的方向??钕?,即是刻邊款起落的次序與方向。
古人刻印,款多落在靠己的一面,亦有落在右面或前面的。至清代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等人,偶有這樣刻的,但此時慣例多落于印左側(cè)。究其原因,大概系鈐印時,多以右手執(zhí)印,便于審視印面與印款,不至于左右順倒。印畢,隨手向右放下,正好露出左面款識,既定上下,又增美觀。故刻一面款,多在印左側(cè);如刻兩面款,始于印后側(cè),落于左側(cè);刻三面,起于右,經(jīng)后而止于左;刻四面,起于印前壁,終于左壁;刻五面款,始同刻四面款法,終于頂。亦有刻一面于頂上的,視印面的位置與作者的興致而定,但頂上款文,應與同印文的正順一致,以便鈐蓋時,便于識別上下。
漢代兩面印較多,前后有穿,又名“穿帶印”,既便于攜帶,又便于鈐用。其文可定上下,其穿可定前后?,F(xiàn)行的兩面印,印體較長,可以一面為主定方向,同一面印落款法。亦可在兩面的左方各具一款,款字行列最好打橫,以便于統(tǒng)一,并增兩面美觀。
據(jù)觀察,名家印款,多事先審石質(zhì)、圖像、紋飾或獸紐等特點而定款向,再定印文上下方向。他們的根據(jù),大約為:
1.有數(shù)面圖案的,擇精美的一面為署款面,以放置于外,便于欣賞。字的大小、多少,視印面的需要而定。
2.從石質(zhì)、色彩來考慮,一般取精美的一面為款。
《鮮鮮霜中菊》清·吳昌碩
3.為珍惜印紐、飾紋或石質(zhì)的精美,以最差的一面作款,或只在圖中空隙處署一兩小字。
4.以紐的向背來定款向。
5.有的自然形印章,或是頂部有不規(guī)則傾斜度的石章,以較寬或較美的一面刻款。如需裝印盒,應將小短一面朝底,寬長一面朝上,顯得美觀。
6.若印上有獸紐,當視紐形、紐向而定。如瓦紐、鼻紐、覆斗紐、壇紐、橋紐等,以兩穿所在定為左右兩面,擇其一面為款。如是獸紐,一般以尾所在一面定為后面,或以獸頭朝向的一面為款面。古鑄印亦以尾所在為后,而鑿印則以尾部一面為前。諸名家印中,獸紐印的首尾向背不一。有的首尾回顧,相遇于一面,有的數(shù)獸盤繞于一紐上,大小無差,難分主次。故對于獸紐定向,不可拘泥,可視獸首所向為前或向左,以便與款向相同,或讓獸首向外,使之開展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