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洪 李鳳珍 龍朝陽 鐘麗雁 柏春暉 梁艷 蔣桂江 王苑儷
[摘要]目的:以膠原誘導性關節(jié)炎(CIA)模型為基礎,附加模擬的風、寒、濕、熱環(huán)境,建立符合壯醫(yī)病因理論的動物模型。方法:將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陽證組與陰證組每組各10只,除空白外均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劑和牛II型膠原蛋白誘導大鼠CAI模型,陽證組在每天附加風、濕、熱刺激持續(xù)lh,條件控制:風速5m/s,相對濕度90%,溫度(37±1)℃;陰證組每天附加風、寒、濕刺激持續(xù)1h,條件控制:風速5m/s,相對濕度90%,溫度(8±1)℃。比較各組大鼠關節(jié)炎-體長溫度差值、計算關節(jié)炎癥積分以及ELISA只測定TNF-a、IL-1B水平的差異結果:陰證組關節(jié)-體表溫度差值、炎癥指數方面均低于陽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陰證組大鼠血清TNF-d、IL-1B水平均低于陽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風、寒、濕刺激的CIA大鼠可做為陰證模型的參考,通過風、濕、熱刺激的CIA大鼠可做為陽證模型的參考。同時也存在造模復雜化、大鼠死亡率增的缺點,有待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動物模型;滾克;類風濕關節(jié)炎;陽證與陰證;壯醫(yī)
類風濕關節(jié)炎是臨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主要的病理表現為滑膜增生、炎癥細胞浸潤、血管翳形成并造成軟骨和骨質破壞。目前常用CIA模型來研究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機制,但該模型的發(fā)生機制目前尚無定論,可以肯定:免疫系統(tǒng)對CⅡ的高度敏感性是該模型建立的主要原因,細胞和體液免疫均參與了病理過程。類風濕關節(jié)炎在壯醫(yī)的病名為滾克,緣由風、寒、濕、熱毒侵襲人體,阻滯三道兩路而致病,臨床辨證分為陽證、陰證。本研究嘗試以CIA模型為基礎,附加模擬的風、寒、濕、熱環(huán)境,建立符合壯醫(yī)病因理論的動物模型,為后續(xù)相關動物實驗提供參考。
1.材料和造模
1.1實驗材料 SPF級雌性Wistar大鼠(生產許可證:SCXK2014-0002),體重(110±20)g,購自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牛Ⅱ型膠原蛋白(批號:150230)、弗氏不完全佐劑(批號:150207)、IL-1B(批號:1006-63)、TNF-a試劑盒(批號:1100-86)購于北京博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造模箱制作 參考文獻自制造模箱,以自行改裝的空調系統(tǒng)控制箱內溫度,以超聲霧化器霧化滅菌水控制箱內濕度,以鼓風機提供風源。
1.3CIA大鼠造模方法 在無菌條件下,用0.1moL/L冰醋酸充分溶解牛II型膠原蛋白,制成濃度為4mg/L溶液,再按1:1體積與弗氏不完全佐劑混合、震蕩并充分乳化,制成CⅡ乳劑,保存于4℃冰箱備用。試驗時每只大鼠CII乳劑0.25mL于頸、背、尾部分多點皮內注射致炎(初次免疫),于7d后按上述方法再次免疫。
2.實驗分組及方法
40只大鼠,適應性飼養(yǎng)7d后,隨機選30只按上述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再隨機分為模型組、陽證組、陰證組,每組10只;余下10只未造模大鼠為空白組。均于室溫(恒溫(20±2)℃,相對濕度50%~60%)下正常喂養(yǎng)。陽證組在首次接受膠原蛋白注射開始同時每天給予風、濕、熱刺激持續(xù)1h,條件控制:風速5m/s,相對濕度90%,溫度(37±1)℃;陰證組在首次接受膠原蛋白注射開始同時每天給予風、寒、濕刺激持續(xù)1h,條件控制:風速5m/s,相對濕度90%,溫度(8±1)℃。
3.觀察和指標
3.1關節(jié)-體表溫度差值 各組大鼠以最腫脹關節(jié)體表溫度與腹部體表溫度差值進行比較。體表溫度測量方法,于室溫下,相同時間點用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在相同的距離內測量。
3.2關節(jié)炎癥積分 采用關節(jié)炎指數積分法評定,評定依據為關節(jié)紅腫程度和范圍以及關節(jié)腫大和變形情況。0分:無關節(jié)炎;1分:有紅色斑點或輕度腫脹;2分:關節(jié)部位中度腫脹;3分:關節(jié)嚴重腫脹;4分:關節(jié)嚴重腫脹且不能負重。每個肢體最高積分為4分,每只鼠最高積分為16分。
3.3血清TNF-a、IL-1B含量 于第1次膠原蛋白注射后的第22天,水合氯醛麻醉各組大鼠,腹主動脈采血,分離血清待測,未測的血清放入-4℃低溫冰箱保存。IL-1B、TNF-a均采用ELISA法,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組問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結果
5.1關節(jié)表面-體表溫差 關節(jié)表面-體表溫差(簡稱差值)比較,空白組大鼠膝關節(jié)表面溫度均低于體表溫度,與模型組比較,差值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陰證組差值小于模型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陰證組關節(jié)表面溫差低于模型組;陽證組差值與模型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陽證組關節(jié)表面溫差與模型組相當;陰證組差值與陽證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陰證組關節(jié)表面溫差低于陽證組。見表1。
5.2關節(jié)炎癥指數 空白組炎癥指數為0,與模型組比較,炎癥指數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模型組比較,陽證組關節(jié)炎癥指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陰證組關節(jié)炎癥指數小于模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陰證組關節(jié)炎癥程度低于模型組。與陽證組比較,陰證組關節(jié)炎癥指數小于陽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陰證組關節(jié)炎癥指數小于陽證組。見表1。
5.3炎癥因子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TNF-a、IL-1B值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模型組比較,陽證組TNF-a、IL-1B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陰證組TNF-a、IL-1B值小于模型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陰證組TNF-a、IL-1B水平低于模型組。與陽證組比較,陰證組TNF-a、IL-1B值小于陽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陰證組TNF-a、IL-1B水平明顯低于陽證組。見表2。
6.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陰證組關節(jié)一體表溫度差值、炎癥指數方面均低于陽證組(P<0.05),陰證組大鼠血清TNF-a、IL-1B水平均低于陽證組(P<0.05)。表明在比較成熟的CIA模型基礎上,附加風、寒、濕、熱等外界刺激,會對模型大鼠產生影響:通過風、寒、濕刺激的模型大鼠可做為陰證模型的參考;通過風、濕、熱刺激的模型大鼠可做為陽證模型的參考。同時,結果表明,陽證組與模型組在表溫度差值、炎癥指數、血清TNF-0L和IL-1B水平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說明CIA急性期多表現為陽證。本研究探索在CIA模型基礎上建立壯醫(yī)滾克病因學說中的陰、陽兩證模型取得初步成效,同時也存在造模復雜化、大鼠死亡率增高的缺點,有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