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學習新加坡模式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探索

2017-05-11 12:48:54高俊梅劉偉
關鍵詞:新加坡發(fā)展

高俊梅,劉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北京,100191)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學習新加坡模式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探索

高俊梅,劉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北京,100191)

國家治理與現代化是一個世界命題,新加坡模式有效解決了落后國家實現現代化所面臨的“發(fā)展與秩序”的難題,其模式被中國所借鑒、效仿。通過聚焦新加坡模式的特點和經驗、前階段中國對于新加坡模式運用的歷史回顧,探索現階段新加坡模式對于中國的利用價值,創(chuàng)新優(yōu)化新加坡模式在中國的運用,對比論證新加坡城市治理經驗對于中國部分城市的可行性,探索其在城市治理的新思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對于如何做好先進模式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應該對新加坡模式有新的思考、探索與運用。

新加坡模式;現代化;回顧;探索;城市治理

新加坡模式代表著:高度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制、廉潔高效的政府、法治社會、良好的城市環(huán)境[1],它是一種經濟發(fā)展模式,是一種國家治理模式,更是一種國家治理與現代化模式。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之后的現代化進程中,“它也為中國提供了欠發(fā)達國家迅速實現現代化的范例”[2],表明了非西方的制度和模式也能取得成功,在發(fā)展模式的意識形態(tài)上成為了西方現代化模式對于中國的緩沖器,在發(fā)展的互通上成為了中西方的連接器。通過三十多年引進、運用后剖析新加坡模式對于中國國家治理與現代化的歷史作用、現狀反思,尤其是論證新加坡模式對于中國部分城市治理的新的借鑒,對于更好學習、運用新加坡模式的精髓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一、中國選擇學習新加坡模式的原因

每個發(fā)展中國家想要實現國家治理與現代化不可避免地都會面對“發(fā)展與秩序”這一對矛盾,直到如今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仍未能有效解決這個突出矛盾。有的國家是有了秩序,但沒得到發(fā)展;有的國家是得到了發(fā)展,但陷入了社會無秩序泥潭。新加坡模式的成功之處在于“發(fā)展與秩序”得到了統一,在于其政治與經濟保持了適當的距離,“根據自身實際發(fā)揮了政府的推動作用”[3],樹立了政府的權威,把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納入了強有力的監(jiān)管體系,成為了“政治有序”同時“經濟發(fā)展”的典范。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共高層看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模式固然是先進,但是我們不可能侵染過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社會制度的差異也使西方現代化模式在中國不具有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新加坡作為一個落后的第三世界國家,在建國后短短幾十年間取得了經濟的起飛和國家建設的顯著成就,表明了“非西方模式”也能取得成功[4]。其早期領導人李光耀將這種現代公司管理模式形成的治國理政理念作為獨特的亞洲價值觀來倡導,短時間內消除了貧困與無序,與落后的第三世界國家相對照,對于當時頹廢而無序的中國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開始引起了中國政府高層的關注與思考。通過對新加坡現代化建設成就的直觀感受,于第三世界國家形成的劇烈反差,讓我國高層開始對新加坡發(fā)展道路產生了認同感。加之新加坡的華人社會國家、一黨長期執(zhí)政的國情[5],從地緣政治和親緣政治的關系來講,新加坡模式對于中國也具有親近感。一方面是西方發(fā)達國家所造成的巨大的外部發(fā)展壓力,另一方面是國內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現實窘境,內外的發(fā)展壓力都促使中國共產黨盡快找到適合中國的發(fā)展道路來打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因而新加坡模式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

表1 1965年至今不同時期新加坡經濟發(fā)展的表現

二、中國學習借鑒新加坡模式的四個方面

(一)新加坡的開放型經濟發(fā)展模式

新加坡的經濟發(fā)展政策既保持著政策的連貫性,也注重根據宏觀經濟情勢保持著靈活性、高效性和針對性(見表1)。其經濟發(fā)展模式的特點包括:通過資本與勞動力的大量累積短時間完成了工業(yè)化轉型[6],自由市場經濟的高度開放、產業(yè)結構上的高度去農業(yè)化、國有資本控制經濟命脈、對國外資本的吸附積累、職業(yè)化的高素質人力資源、不斷更新產業(yè)結構,建立基礎設施完善且產業(yè)聚集的新興工業(yè)園區(qū)模式。例如:新加坡的貿易總額竟是遠遠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見表2),這點恰恰很符合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勞動力資源充足、資金匱乏又迫切需要引進工業(yè)資本的現實國情。

表2 新加坡對外貿易額(單位:億/新元)①新加坡中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13-12-07]

(二)新加坡的社會治理模式

新加坡的社會治理模式主體上還是襲用了西方資產階級的代議制模式[7],也融合了中國的中央集權專制、儒家民本思想,法家的嚴刑峻法等諸多思想。新加坡卓有成效的社會治理主要變現為: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廉潔專業(yè)的政務服務體系;對于公共事業(yè)、公共輿論、城市規(guī)劃、環(huán)境治理、保障性住房、中央公積金儲備等方面強有力的主導與管控;國際化的視野,獨特的城市名片,各階層市民的和諧融合,營造美譽的城市形象。新加坡的國際定位和民眾較高的教育程度,利于其對國家進行高效、精準、強有力的改造與管理,使得社會治理高效并且極富前瞻性。另外,新加坡的嚴刑峻法式的公民法制教育,使得整個法制公民意識很高,倡導誠信、廉潔,使崇廉思想從國家意識潛移默化為國民人格品質,這是新加坡的獨特經驗。

(三)新加坡執(zhí)政建設模式

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的執(zhí)政模式被稱為新加坡“民主模式”,新加坡建國后人民行動黨長期一黨執(zhí)政,這種民主模式在西方世界看來是披著民主的外衣行專制之實,認為其是“假民主”、“偽民主”。但實際上透過近幾屆大選,尤其是2011年具有歷史意義的大選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民主不但在穩(wěn)健演進,而且越來越在一種嚴謹有序、理智有禮的氛圍中走向成熟,它既保證了民眾對于政治民主權利的參與也保證了政府的高效運轉和社會的井然有序。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這次新加坡大選表明①編者注:特指2011年5月6日新加坡國會大選,繼早期日本之后,亞洲正在發(fā)展出另外一個優(yōu)質民主政治制度”,新加坡權威政治把民主限制在秩序的范圍內,利用的是西方民主政治的結構范式,又根據本國的現實國情做出了改進,使之在保證社會運轉穩(wěn)定的前提下,實現民主政治進程的有序提升。

(四)新加坡的廉政建設模式

新加坡的廉政建設模式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其反腐倡廉模式有幾個特點,一是人民行動黨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保持廉潔的重要規(guī)定,強化黨員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強化其群眾基礎;二是文化多元而崇尚儒術,培養(yǎng)國民自律自強品質,為廉政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三是機構獨立專業(yè)而不獨斷專行[8],設立強有力的反貪機構,制定了嚴明、細密、操作性強的預防腐敗制度,注重反腐敗預防教育,懲治腐敗威懾;四是高薪實為攬賢而非專為養(yǎng)廉,打造廉潔自律的公務員隊伍,注重對公務員隊伍的甄別與選拔,廉潔表現是關乎公務員晉升的關鍵。所以,制度建設和人員組織建設、文化教育構成了新加坡執(zhí)政能力和隊伍建設現代化的關鍵。

三、對于學習新加坡模式的歷史回顧

如今在中國歷經三十年的加速現代化進程之后回望,可以體會到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時提出要學習新加坡,本質是希望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可以較好地處理政治與經濟的關系,也就是“發(fā)展與秩序”的統一問題[9]。起初只是新加坡的經濟成就鼓動了中國領導人的學習熱情,但在隨后三十余年里,80年代是小范圍的高層對話接觸,到了90年代就變成了政府、企業(yè)、科技教育界的大范圍多層次全方位借鑒學習。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萬名中國中高層官員去過新加坡,僅南洋理工大學就已經累計為中國培訓了1.3萬余名官員。在新加坡的所看所感所悟也就深深影響了中國官員的執(zhí)政理念,也使他們在自覺不自覺之中模仿、思考其治理模式,帶動中國走新加坡道路。

但是就黨情國情國力而言,中國與新加坡畢竟差異太大,尤其是經過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發(fā)展,中國的國民經濟社會狀況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幅員廣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大國地位,中國共產黨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政黨。新加坡地域狹小、資源匱乏、人口很少,只是城市國家,只有中央沒有地方,人民行動黨基本都是由知識精英組成。城邦國家可以仰賴于具有遠見卓識和權威堅定的政治人物的引領,施行家族式統治[10],企業(yè)化管理,建立精簡高效專業(yè)的頂層設計并保持它的良好運轉。但中國不同,中國不可能為了經濟的高度現代化而削弱農業(yè),更不可能放棄農業(yè),農業(yè)是中國國民經濟不可動搖的基礎。中國有長期的中央集權體制和龐大的省市級政府,政令的決策到實施難以做到精準高效,不能以仰賴精英領袖的家族式統治來維持長治久安[11],不能利用對于新聞輿論的強力管控來消除異議,不能實行國家資本主義來控制經濟命脈,也不能將反腐定位于執(zhí)政核心團隊之下。所以,它的國家治理模式的實施載體是具體而微觀的,這種地區(qū)化的特殊性無法與宏大的中國現代化建設普遍性做到結合,就其現實性和針對性而言,只能匹配于中國的城市治理,遠遠達不到國家治理的高度。

改革開放之后三十多年以來,中國學習新加坡主要是城市在學,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加速城市化。過急過快的城市化,加之對于城市治理缺乏長遠的規(guī)劃,導致很長一段時期內很多中國城市在學習時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在很多地方則把“發(fā)展與秩序”相對分離開來了,或者說是產生了一些錯位。目前的情況是,中國各級政府強化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就是發(fā)展的實際成績的觀點,機械化地注重工業(yè)化產值和城市規(guī)模的擴張,而對社會政治秩序的建設強調不足,對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認識不足,對于政府的角色定位、城市的發(fā)展定位、人居環(huán)境和發(fā)展?jié)摿Φ鹊恼J識還很弱化,導致目前很多的中國城市治理產生了很多困境,如城中村改造、城市規(guī)劃的當前與長遠的沖突、城市外來人口的管理、城市環(huán)境的整治等都出現了很多窘境。

在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再談怎么借鑒的同時,我們要思考新加坡模式的精髓是什么?我們要學哪些?要怎么學?哪些要深學?學了怎么用?我們學習之后如何有所創(chuàng)新、突破?現階段,中國能否在已有的經濟發(fā)展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其他國家的制度建設經驗而建立起一整套符合自身實際的頂層設計,并且不斷調整、創(chuàng)新、完善頂層設計,走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顯得尤為重要。

四、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國對于新加坡模式的新思考

在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中經常提到的一個觀點就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在很多經濟、科技領域我們確實做到了,但是在學習管理智慧、創(chuàng)造新的設計的軟科學方面,我們做得遠遠不夠。對于新加坡模式,我們過多的還是引進、吸收,但沒有再創(chuàng)新。中國未來要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必須要低下頭來向新加坡請教一些東西,但是學習新加坡并不是嫁接新加坡的模式與經驗。新加坡模式中所有易學的都已學完,某些方面也確實是學有所成?,F在已經進入難學的階段[13],難就難在制度的設計、規(guī)則的制定和對于改革的創(chuàng)新、智慧與勇氣。難學并不是說不學,而是有所取舍地學,分地區(qū)來學,做到學有所用,要硬件軟件一并學習,而且軟件更重要,做到整體學習。

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中國除了學習新加坡經濟成功模式之外,也應該學習其發(fā)展理念,其制度的“優(yōu)化設計”,其國民人格的培育,用朱镕基總理的話說“就是要汲取他們的經驗和智慧”①2000年11月25號朱镕基回答記者提問。同時注重結合中國各地的自身特點進行創(chuàng)新,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穩(wěn)定的政治經濟制度架構,建立一個現代法治國家,更好地依靠法律制度,依靠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依靠人民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可以有效解決好“發(fā)展和秩序”問題。再次,在進行制度建設和提高物質基礎條件的同時,我們要明白,經濟增長、基礎建設、科技進步等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但究其新加坡的社會風尚和國民人格的培育則需要漫長的路途。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僅是改制度,更要改思想、改風尚,李光耀在新加坡樹立、培育集體主義觀念、家庭美德觀念、儒家倫理價值觀、勤儉自強的社會風氣花了幾代人的時間,都是從公民兒時教育開始一點一滴地培育。李光耀曾說新加坡成功的最強有力的因素是50-70年代那一代人的文化價值觀,“他們肯為家庭和社會犧牲,他們也有勤勞儉樸和履行義務的美德,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幫助我們成功”②摘自李光耀在1991年2月新加坡鄉(xiāng)總會聯合中華總商會主辦的“向李光耀致敬新春晚宴會”中的演講。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發(fā)展奇跡,但是現階段我們更應該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人的成才觀、凈化社會風尚、弘揚社會主旋律等方面下功夫,做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深化改革。

五、今后如何學習新加坡模式

新階段中國對新加坡模式的學習重點是中國部分城市發(fā)展和社會治理模式,在過去,部分經濟發(fā)展程度較高的城市很多采用了新加坡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模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深圳市試點并推廣的聘用制公務員制度、公用工程的代建制模式。有些省份通過與新加坡合作實施了很多大型合作項目,帶動了新加坡經濟發(fā)展模式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比如蘇州的中新工業(yè)園區(qū)、天津的新加坡生態(tài)城項目。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制度、住房公積金制度、汽車掛牌搖號制度、城市文明公約制度、高效的服務型政府等等,這些模式很多都嫁接到了很多中國大城市的政府管理和城市治理之中,這都是新加坡模式“中國化”的表現。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與20世紀80年代剛打開國門相比,主客觀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劇烈而深刻的變化,物質產生條件發(fā)生了變化,在再次理解和運用上都需要思考,怎樣使得一種模式更好地適應自己新的條件與環(huán)境。就現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國沿海地區(qū)出口導向型的計劃單列市還是應該大膽學習新加坡模式。這里包含三個特殊性:第一,沿海地區(qū)城市;第二,國務院設立的計劃單列市;第三,以出口導向型為經濟發(fā)展主線的城市。這三個特殊性的統一,即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立法行政權限、經濟發(fā)展基礎三方面的統一。學習借鑒發(fā)展模式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地”就是這些城市與新加坡模式有相近的培育土壤。

通過對新加坡和中國部分城市基本概況的梳理就會發(fā)現(見表3),中國大部分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就經濟實力而言距離新加坡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但這個差距正在縮小,中國城市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和產業(yè)調整的進行、廣闊的經濟腹地使之具有后發(fā)優(yōu)勢。但是相對于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后的城市服務水平、管理模式,現代城市治理技術的更新換代,城市環(huán)境綜合治理理念,對外的招商引資,政務管理的國際化程度等,新加坡依然走在了中國城市的前面。

表中列舉的中國部分城市,很多都是中國的海運樞紐、沿海開放城市,具有發(fā)展對外貿易的先天優(yōu)勢,經過三十多年的對外開放,經濟增長驅動上出口比重大,基本已經形成了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產業(yè)結構逐步得到了優(yōu)化,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已有很大的提升,很多已經成為了區(qū)域性的經濟中心,具備了較好的經濟基礎和國際知名度。其中很多都是經濟特區(qū)或者計劃單列市,具有在立法、行政、政府管理、經濟政策等很多方面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利于靈活、自主地對新加坡模式加以借鑒與實施。有的已經形成了較強的區(qū)域經濟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例如深圳,在經濟的全球競爭力和活力、科技的創(chuàng)新能力、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距離新加坡仍有一定差距。這些城市就要把新加坡作為學習、模仿、超越的對象,逐步由學習新加坡的經濟發(fā)展技術轉向學習城市管理模式,再到學習城市發(fā)展理念,由淺到深地進行理解與探索,由點到面、循序漸進地深入探索運用,使我國的城市發(fā)展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表3 新加坡與中國部分城市的概況統計①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和各城市統計局數據

六、中國部分城市治理對于新加坡模式的應用

(一)精準性的經濟發(fā)展政策

新加坡只是一個城市國家,被譽為“企業(yè)之都”,但其經濟總量可與我國廣東省匹敵。新加坡經濟起飛的關鍵點在于其根據自身特點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并且根據宏觀經濟情勢的變化,不斷及時、精準地調整其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見表4)。新加坡政府信奉經濟實用主義政策,十分注重吸納國際資本,在紐約、巴黎、東京、香港等世界經濟金融中心都設立了辦事處,負責招商引資工作;經濟發(fā)展局(EDB)有21個產業(yè)群,每個產業(yè)群負責規(guī)劃、編制、統計、評估各個產業(yè)群每個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EDB每季度都會公布投資環(huán)境及指南數據,其每一項經濟產業(yè)政策都要得到專業(yè)咨詢機構的評估認證。這種精細化的經濟政策模式,保證了對經濟的精準調控,也使得行政決策高效、迅速。經濟的競爭是資本與人才的競爭,近年新加坡提出了“EDB全球家園企業(yè)家戰(zhàn)略”,將著重點放到了國際企業(yè)的研發(fā)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做到了較為成功的政策定位。

(二)大數據化的政務服務理念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加坡政府率先開始了電子政務模式的運用。新加坡中央政府在世界主要的經濟金融中心都派駐了辦事處,及時高效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在城市治理中,實現了對于公共管理與服務的大數據分析,高效、精準地實現了城市公共服務的數據化管理,積極提高其政務服務水平的科學有效性。例如新加坡采用的統一數據門戶網站使大眾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的產品要求和服務。通過對data.gov.sg的應用[14],截止2014年2月10日,門戶網站上開放了68個部門8733個數據集,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整合。這種城市管理技術方式的創(chuàng)新運用,極大地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通過政府開放數據,促進公共服務領域提供更好的服務,也帶動了企業(yè)找到新的發(fā)展機遇(如表5)。通過政府數據的免費使用來帶動創(chuàng)新,培育了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人才,創(chuàng)造出一些有助于社會管理和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方法,這應該得到中國城市的注意。

表4 不同時期新加坡的經濟發(fā)展政策①來源于新加坡政府經濟發(fā)展局網站

表5 新加坡數據分析行業(yè)代表案例概覽②來源于新加坡經濟發(fā)展局統計數據

(三)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

在政府管理理念上,注重政府行政組成部門的管理服務機制的優(yōu)化設計與協同配合,降低行政能耗,提供專業(yè)化、職業(yè)化、高效化的公共服務,使之滿足新時期經濟建設、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新要求。在執(zhí)政建設上,改革公務人員的選拔機制和職能設置,加大對聘用制的探索和公務人員的國際化、專業(yè)化、服務意識的培養(yǎng),加強對國際人才的引進,提供高效、專業(yè)的政務服務;創(chuàng)新社區(qū)自治管理的新模式,促進各階層城市居民的和諧共融,注重本地居民和外來人口的和諧共居,促進城市居民的融合和共享發(fā)展。在城市治理上,引進其或者國外先進的城市建設和公共管理經驗,注重形成獨特的城市人居環(huán)境和城市管理模式,注重城市的國際化視野。在公共秩序上,注重“道德制裁”和“法律制裁”相結合,加大對于社會公德的宣傳、培育、約束,形成高素質的市民階層,形成法治嚴明的社會公眾秩序。

(四)獨特的城市文化品牌理念

新加坡十分注重保護城市的文化資源、城市記憶,注重培育獨特的城市文化名片、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城市形象,注重從小事做起,培育出良好的社會風尚。通過對中華傳統儒家文化的信奉和對

西方文化的融合,其形成了中西結合的城市文化,良好的城市文化培育出高素質的市民階層,形成獨特、美譽的城市名片。一方面使得新加坡形成了高素質的市民社會、良好的城市秩序、團結奮進的城市精神,共同秉持的社會價值觀,維護了政府穩(wěn)定發(fā)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形成的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種精神財富,高素質的城市市民是一種寶貴的智力資源,這就是一種軟實力的體現,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反過來也會提高其國際知名度、認可度和吸引力,大大促進其經濟社會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擴大其影響力。利用軟實力,促進硬實力,這一點尤其值得中國城市治理者來思考與學習。

[1]王曉楓.李光耀如何成就今天的新加坡[N].新京報:即時新聞(北京),2015-03-23.

[2]傅高義.鄧小平與中國的變革(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M].2011:123.

[3]郭定平.多元現代性視野下的中國現代化道路分析[J].學習與實踐,2011(6):46.

[4]李光耀.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59.

[5]呂元禮.重新思考新加坡模式[J].財經,2013(10).

[6]林達·Y·C·L im,朱慶偉.新加坡經濟的成就[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1985(7):6-10.

[7]易承志.新加坡大都市政府治理機制運行實踐與啟示[J].天府新論,2014(2):109.

[8]朱明國.新加坡為什么能做到廉潔高效[J].決策探索,2010(23):73.

[9]陳九霖.新加坡模式不可復制[J].領導文萃,2013(5):33.

[10]丁咚.“新加坡模式”與“中國治理”[EB/OL].(2014-08-09).http://www.xici.net/d206238553.htm

[11]鄭永年.中國將繼續(xù)學習新加坡[N].鳳凰周刊(北京),2014-05-21.

[12]吳樂進.新加坡模式對中國現代化道路選擇的啟示與借鑒[J].學術論叢,2009(52):46-47.

[13]王振亞,冉亞鈴.新加坡政治發(fā)展模式的制度特征及其對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6,28(2):22.

[14]申會水.新加坡發(fā)展模式和創(chuàng)新政策淺析[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5(10):18-23.

D616

A

北京市教工委2016年北京市高校統戰(zhàn)理論與實踐研究會課題組基金支持(201606TZ21)子項目

高俊梅(1964-),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劉偉(1991-),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國家治理與現代化。

猜你喜歡
新加坡發(fā)展
邁上十四五發(fā)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新加坡
五彩斑斕的新加坡
學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fā),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fā)展的第二階段
新加坡的魅力
中國自行車(2018年6期)2018-07-23 03:17:30
在新加坡乘公交車
砥礪奮進 共享發(fā)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fā)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我在新加坡過冬天
小學時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fā)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岑巩县| 青川县| 揭东县| 同江市| 孟州市| 泰安市| 武乡县| 彝良县| 达州市| 永泰县| 中西区| 宜君县| 南昌市| 西贡区| 邢台县| 黄浦区| 武宁县| 铅山县| 遂平县| 钦州市| 蕲春县| 繁昌县| 本溪市| 晋州市| 迭部县| 梅州市| 集贤县| 林西县| 新疆| 西峡县| 嘉禾县| 牡丹江市| 马山县| 和田市| 青岛市| 恭城| 当涂县| 平和县| 兴城市| 东海县|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