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自傳與公傳:一九八二(三)

2017-05-12 16:44:49董學仁
西湖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螞蟻

董學仁

一個人比一部法規(guī)重要

那一年他六歲,弟弟四歲。他扯著一只很小的風箏在風里跑,弟弟跟在后面。那不是件容易的事,路面坑洼太多,容易摔倒。

那里是湖北省黃岡市境內(nèi)一個村莊,有個挺好聽的名字,叫作幸福村。幸福村平均每人一畝多地,種水稻和油菜,收入不高,比較貧困。但在他六歲那年,一家人能吃上飽飯,還搬進了新蓋的房子里??雌饋恚麄兊纳詈昧艘恍x幸福越來越近。

再長大一些,他喜歡繪畫,飄起來的風箏上有了彩色圖案,還用水彩畫了大幅的壽星像貼在墻上。那愛好保持到高中,后來他報考了大學的藝術(shù)專業(yè),去武漢學習美術(shù)設計。他知道的事情就更多了。有時他教給弟弟做人的道理,怎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父親經(jīng)常出去打工,可是掙得不多,家里還是缺錢,為他讀高中和大學花費了十萬元,有五萬元是借來的。弟弟沒讀高中,學了廚師手藝,早點掙錢養(yǎng)家。

幸福村分成幾個更小的村落,如果沿用古時候的稱呼,這種小一些的村落叫屯。他住的那個屯有四十幾戶人家,約二百人口,半個世紀里只有他讀了大學,成了鄉(xiāng)親們教育孩子好好讀書的榜樣。他確實有出息,毛筆字寫得也好,給自己家寫了幾副對聯(lián)都是自己編的詞,一副寫的是“情依依思鄉(xiāng)情深,意綿綿父母恩濃”,一副是“九萬顆星山河同行,三十里路日月相伴”,還有一副是“山高路遠幾回夢里思故鄉(xiāng),風暴雨驟無數(shù)朝夕念親人”。

大學畢業(yè)后他去了廣東,先在深圳,后在廣州,應聘到一家服裝公司搞設計,可以多掙一些錢,還清家里的借債。他還有個愿望:將來有了自己的事業(yè),親手設計一幢小洋樓,再建一個院子,整上幾塊菜地,讓勞累一生的父母在晚年也享受享受。此外,他和一個女孩子關(guān)系親密,兩人在信中以兄妹相稱,可是自己事業(yè)未成,還沒到公開戀情和談婚論嫁的時候。

這時候他的生命就結(jié)束了。一座墓碑后面刻下他的生平大事——“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湖北黃岡;二〇〇一年,武漢科技學院染美本科畢業(yè);二〇〇三年二月,就職于廣州,任美術(shù)平面設計師;同年三月十七日,因無暫住證被非法收容;同年三月二十日,死亡,終年二十七歲?!?/p>

其中沒有他六歲那年的事:他和弟弟放風箏,家里蓋了房子,國家有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最后一件事情,與他的死亡有關(guān)。

我找到了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然后有些發(fā)呆,真沒想到它那么短,按計算機的統(tǒng)計,它的全部內(nèi)容不到六百三十字。有一年我批過初中生報考高中的語文試卷,一篇作文要求八百字,如果哪個學生寫得像《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那么短,有可能被扣分。

如果熟悉國情,我們就會知道,政府寫出的這個行政法規(guī),長短不是太大的問題,措辭也不是,它出現(xiàn)之前和出現(xiàn)之后的實際情況,才是需要注意的大事。

據(jù)我所知,最近的幾百年,中國有幾次大規(guī)模收容遣送。一次是十七世紀的清朝初年,一方面要打擊前朝流寇,鞏固當朝統(tǒng)治;另一方面要保證勞力數(shù)量,促進當朝生產(chǎn)。他們給老弱病殘婦孺發(fā)放牌照,允許行乞,將身強力壯的流浪乞討者遣送原籍,強迫勞動。

再有幾次都發(fā)生在二十世紀。首先是五十年代初,通過收容遣送完成了對舊政權(quán)散兵游勇、妓女、乞丐、流浪人員的社會主義改造。其次是1961年,在大中城市設立收容遣送站,將盲目流入城市的人口強制收容遣送原籍。然后是1982年,政府公布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比上一次批轉(zhuǎn)公安部《關(guān)于制止人口自由流動的報告》的方式好一些。

據(jù)我猜想,這與社會治安有關(guān)。1950年是建立新政權(quán)后第一次犯罪高峰,那一年警方立案超過五十萬起;1961年為第二次犯罪高峰,當年立案超過四十萬起;1981年又出現(xiàn)了犯罪高峰,立案接近九十萬起。在那些時候,如果有人說流浪乞討者的群體容易滋生犯罪,強制收容遣送對社會治安有利,因而是必要的,大概有很多人贊同,誰不期望身邊的社會環(huán)境更安全呢?

這不奇怪。人是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品。官方的思想力量太強大了,很多人在無形中接受了官方的思維方式,開始用統(tǒng)治而不是被統(tǒng)治的角度看待事物。兩者之間有什么不同呢?英國人霍布斯在幾百年前假設,回到人類原初狀態(tài),只存在一個一個獨立而原始的個人;對于個人來說,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活下去,因此生命權(quán)是最原初和最重要的權(quán)利。洛克補充說,保護財產(chǎn)是人們創(chuàng)立政府或者加入社會的目的,這也是自然權(quán)利,即使政府也不可以侵犯。后來還有人說,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nèi)舾刹豢蓜儕Z的權(quán)利,其中包括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中國大眾離這些很遠,他們要站在被統(tǒng)治的角度才能看到,流浪乞討者也是人,但他們的權(quán)利太少了,并且隨意被收容遣送制度剝奪。

一個人無法生存的時候,流浪乞討這種低下的權(quán)利都要被剝奪,這不是剝奪了他最基本的生存權(quán)嗎?

后來讓人恐懼的是,收容遣送的范圍擴大了,進城打工的農(nóng)民走在街頭,如果沒有把身份證、務工證、暫住證都帶在身上,隨時有可能被警察帶走。比如在深圳,當時辦一個暫住證要花掉將近半個月工資,有效期不到一年,然后還要掏錢再辦,很多打工者心疼這錢,不想辦暫住證。有個年輕人一個星期被抓了兩次;還有個年輕人上午剛放出來,下午又被抓了進去。前文說的湖北省黃岡市幸福村的那個小屯,有十多人外出打工,好幾個人被收容過。

最慘的就是那名二十七歲的美術(shù)設計師,他離開校門才兩年,還沒有被社會磨平棱角,本來他就不在收容范圍內(nèi),忍不住和警察論理幾句,這就壞了,一定要收容遣送。老板和同事趕過去,拿錢也贖不出來,兩三天后,他們只看到被暴打而死的一具尸體。

他的無辜死亡,經(jīng)一個有良知的報媒報道出來,讓許多人震驚。一個沒有任何過失的好青年被惡的收容遣送制度殺滅,也引發(fā)了有良知的法律學者的聲援。他的家人在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后,得到了此案的正常審判。從庭審披露的材料來看,他不是死于廣州收容遣送的第一人。在他死去的地方,僅在他死前的三四天內(nèi),就有三個人送命。而在此前不久的三個月里,分別有十六人、十五人、十五人死亡。那份材料沒有說明他們的死亡原因,但足以說明那個地方對人的生命的嚴重威脅。庭審時,一個被收容者檢舉說,他親眼看見有人被打死。

他死后幾個月,政府廢止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那時是2003年夏天。

槍口能抬高二厘米嗎

按一般說法,槍口瞄準一個目標,擊發(fā)時把槍口抬高一厘米,子彈會從目標上方飛過。但我覺得如果槍口距目標很近,抬高一厘米還不夠,要抬高二厘米,甚至更多。

抬高槍口,有意放過目標,你和我用得著這樣做嗎?

舉例來說,假設你在某個很糟糕的國家當邊防軍,你的國家命令你,如果有人偷越邊境去鄰國,你要向他開槍射擊。于是,遇到有人越境了,你必須執(zhí)行開槍命令。但你是個成年人,有了判斷能力,知道越境者都是普通百姓,他們只是離開暴政追求正常的生活,這時可以假裝你瞄得不準放個空槍,既執(zhí)行了國家的命令,又放過了無辜的百姓。

這個例子分為前后兩個部分,一是這個國家的暴虐,二是替它服務的人還有人性。可是,我隨意說出的這個例子,前一部分并非假設,后一部分才是假設,這真讓我有些沮喪。

在1982年,世界上還有個被人稱為東德的國家,再存在七八年就會消失,但它不知道這一點,即使知道了也不肯相信,就在這一年發(fā)布了《邊界法案》。法案的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為了阻止正在發(fā)生的犯罪行為,使用射擊武器攻擊人是合法的。而東德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將未經(jīng)國家允許離開國境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這兩個條款連接起來,成了明顯的惡法:士兵在邊界射殺逃亡同胞,是合乎法律的行為。

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希望我尋找到另一類事例:某士兵故意把槍口抬高,放過他的同胞,讓他們勝利逃亡。這,會讓我看見人性的光亮,看見極權(quán)社會里尚未泯滅的良知。這樣的事情肯定會有,但當時不能公開報道,以后也無人挖掘出來,只能長久地湮沒。

實際上,我們的世界上,不僅有把槍口抬高的事,也有把炮口抬高的。據(jù)說在1900年的北京,某個炮隊隊長接到命令,炮轟東交民巷那些外國使館。他知道這命令極其謬誤,但又不能不開炮,就對準使館區(qū)旁邊空地轟了一個晚上,沒有人被打死打傷,因此避免了一場驚天大禍。

請你幫我想一想,1982年的東德制定法律,讓槍殺逃亡民眾的事情合法化,這是為什么?換句話說,在惡法出現(xiàn)之前,這種惡行早已發(fā)生,為什么還要將其合法化?

向逃亡民眾開槍,是從1961年修建柏林墻以后開始的。1973年的一份秘密文件中,東德國家安全部命令,阻止或殺死任何企圖從東德逃往西德的人。文件寫道:“即使試圖越界者有婦女和孩子相伴,也不要猶豫,向他們開火?!比玖颂圊r血的柏林墻,確實阻止了東德民眾的大規(guī)模逃亡,所以1981年紀念柏林墻建立二十周年,東德執(zhí)政黨最高領袖才能宣布,“由于構(gòu)筑了這道墻,我們才捍衛(wèi)住了我們的社會主義成就?!彼谶@里所說的成就,怎么看都像是斯大林主義的成就。

有人會認為,他們匆匆忙忙推出了允許槍殺逃亡民眾的法律條款,是感到來日不多,為以后面臨的罪行審判預先留條退路。

果然在1990年的柏林墻守衛(wèi)案審判中,有人依據(jù)1982年的《邊界法案》受到輕判。在一個案子里,有士兵射殺了一個名叫米夏的年輕人,女法官認為他做了違背良心的事,取人性命,可是判得很輕,十六個月,而且緩刑。女法官說,被告在一個極權(quán)社會中成長,沒有學習到以良知判別是非的能力,而且人大多是弱者,能夠抵抗大環(huán)境的只是少數(shù)的英雄,我們不能要求大家都是英雄。

在這個案子之前也有一場審判,被告是射殺克利斯的士兵。案子審訊了四個月。許多東德人寫信給克利斯的母親:“你就饒了那年輕的士兵吧!他有小孩,還有前途,死者也不能復生……”克利斯的母親說:“他有小孩,還有前途——我的克利斯本來也會有小孩、有前途的,誰想到他呢?”

法官判了開槍射殺克利斯的士兵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釋。

“東德的法律要你殺人,可是你明明知道這些唾棄暴政而逃亡的人是無辜的,明知他無辜而殺他,就是有罪?!狈ü俳逃柋桓嬲f,“尊重生命是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你應該早在決定做圍墻士兵之前就知道,即使東德國法也不能抵觸那最高的良知原則?!?/p>

兩個法官,兩種判決,你覺得誰更有道理?

我的看法是,在此前的東德,射殺了逃亡者的士兵會受部隊長官表揚,會得到獎金、假期、升遷機會,現(xiàn)在讓他住幾年監(jiān)獄,不算是很重的懲治。

龍應臺寫過一篇《在瘋狂中保持清醒》,描述了前面兩個案子。她有才氣,有良知,有清晰的敘述,呈現(xiàn)了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視野,是我欣賞的數(shù)量有限的作家之一。“極權(quán)統(tǒng)治是一個密密麻麻、脈絡繁復的大網(wǎng);開槍的守衛(wèi)只不過是大網(wǎng)中一個極小的環(huán)結(jié)?!彼@樣說,無疑是準確的。

“法官所倚賴的,是一個非常高的道德標準:他要求個人在一個瘋狂的社會里保持清醒?!饼垜_接著說,“他自己或許做到了。三十年前,看穿了所謂社會主義的面具,逃亡到西方。幾年之后,法官的哥哥也走上逃亡之路,卻被捕下獄?;蛟S因為親身受過圍墻的迫害,法官對士兵下了較嚴的判決。但是他同時不可能不知道,要求無形的道德超越有形的法律,他就踩進了哲學和法學的沼澤區(qū)——究竟有沒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德原則?”

我的常識告訴我,好像有哪里不太對勁兒。讀到這里,我停下來想了很久,要不要同意她的說法。

在龍應臺前面的描述里,法官對被告的要求,是他早在決定做圍墻士兵之前,就應該知道尊重生命的原則,不殺死那唾棄暴政而逃亡的無辜者。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非常高的道德標準,甚至也不是道德標準。

那個槍殺克利斯的圍墻士兵,知不知道那些逃亡者都是無辜的民眾?這是我們要考慮的第一件事。有資料說,那個叫作東德的極權(quán)國家,總共不到二千萬人口,在修建柏林墻前的十多年里大約三百萬人逃離,柏林墻建后的二十多年里大約十七萬人逃離,可能還有投入牢房的政治犯及家屬約二十五萬人,因為西德交了足夠的贖金而離開東德。在這之外,有數(shù)百名甚至更多的人在翻越柏林墻時被開槍打死,大約六萬人逃離失敗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

更重要的因素是時間。在射殺克利斯的1989年,東德人對斯大林主義官僚統(tǒng)治的絕望加深了,大規(guī)模的逃亡潮再次出現(xiàn),這導致了柏林墻在年底拆除。那一年,逃離東德的人約有三十四萬。我們可以說,射殺克利斯的士兵雖然接受了極權(quán)社會的愚弄,但會從許多渠道,包括家人、親戚、朋友、鄰居那里,知道逃亡者是從奴役逃往自由,并不是什么罪行。這當然是很簡單的是非判斷,不是非常高的道德標準。

現(xiàn)在只剩下需要考慮的第二件事:尊重生命是不是非常高的道德標準?法官對他說,“尊重生命是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你應該早在決定做圍墻士兵之前就知道,即使東德國法也不能抵觸那最高的良知原則?!蔽矣X得,尊重生命是人類最普通、最基本的原則,法官說它是最高的良知原則,那是相對于荒唐、卑劣、殘暴的國家法律而言。實際上,尊重生命的原則很低,低到了所有良知的底線,不能突破。

舉例來說,在那個暗黑的社會環(huán)境里,我們可能無法當個反抗的英雄,那不是我們的錯,但我們絕不能當一個優(yōu)秀的被奴役者,瞄準了再開槍,替暴政殺戮無辜的人。

那不僅是我們的錯,還是我們的罪行。

說一說中國人的退休年齡

那時是九月,喝酒最好的月份之一。幾個人喝著啤酒,差不多就在“花要半開,酒要半醉,人要半熟”的狀態(tài),談到了中國人退休回家的年齡。

老李腦袋暈了,舌頭沒硬,記憶力還好。他說昨天剛在官方網(wǎng)站查了,有的人五十歲退休,有的人五十五歲,有的六十歲,往上有六十三歲的,六十五歲的,六十八歲的,七十歲的,還有沒規(guī)定具體年齡的,一般能干到七十五歲。這是不是有點亂?他又補充一句,能干到六十歲以上的,說的不是大學教授和科學家,是官方的行政級別。同桌的幾個人點點頭,對官員級別越高退休越晚這件事,表示一種特別的理解:他們有權(quán)力,規(guī)定退休年限時,會替自己的級別著想。再早一些年,那是終身制,級別最高的要干到去世那天為止。

老劉的酒性好,記憶也好,記得住事情發(fā)生的時間。他喝光了杯里的啤酒再倒?jié)M,然后說到1982年修改憲法,規(guī)定國家主席連續(xù)任職不超過兩屆,是件好事,被人看成廢除終身制的開始。憲法還規(guī)定當選那個職務的下限年齡是四十五周歲,但沒有規(guī)定上限年齡。在那以后還有八十一歲的人當選,干滿一屆就八十六歲,沒法干第二屆了。同桌的幾個人點點頭,也對這件事表示一種特別的理解: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耽誤了十年時光,等到它結(jié)束,數(shù)不清的老官員才能重回工作崗位,他們年齡都很大了,擁擠在通往權(quán)力峰巔的途中。

我喜歡在喝酒時候聊天,但記憶力沒老李老劉他們好,平時也不大注意官方的歷史,插不上嘴。忽然間,我覺得談話有些沉悶,需要有人插科打諢,讓場面熱鬧一些。這時我就臨時發(fā)揮,說了下面的話:中國有句俗語,也算是一種民俗吧,“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說老人到了那個歲數(shù),生命風險越來越大,親戚朋友不要強留他們住宿、吃飯和坐下開會啦。如果在他八十五歲時去外國訪問,碰巧外國人知道中國這個民俗,不留他住宿吃飯和開歡迎會,那算不算失禮呢?

接著我說,做不同工作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退休年歲,這要看他的工作一旦出錯,對社會的影響程度有多大。比如說七八十歲的人,釘歪一根釘子可以拔下來重釘,不能與制定一項國策的風險相比。照我看,退休制度可以倒著設計,普通工人干到七十多歲,市級官員干到六十多歲,省級官員干到五十多歲,國家級的再低一點也行。

說完了我此時的突發(fā)奇想,同桌的幾個人沒有點頭的。他們一個接一個用力搖頭,都說我的想法是歪理邪說。

是不是歪理邪說,我也不能確定。如果不是坐在小酒館里,再過一會兒就要打烊,我可能會講述下面這個故事,是人類學家弗雷澤講過的。

很早以前,在意大利內(nèi)米湖畔的圣林里,有一棵大樹,樹下總有一個身影獨自徘徊。據(jù)說這人是個祭司,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根據(jù)狄安娜圣殿的規(guī)定,這祭司職位誰都可以擔任,但他必須殺死現(xiàn)任祭司,才能當上新的祭司。有了這個職位后,他年復一年不停地獨自巡視,以免被另一個更強壯或更有計謀的候補者殺死。對他而言,因年老而生出白發(fā),可能意味著在給他的死刑判決書上蓋上印章。

這看起來很殘酷,對吧?這是從暴力奪權(quán)到被暴力奪權(quán)的惡性循環(huán),對吧?離開人道與政治的角度去看,這是那時的一項合法制度,可以保證身為民眾領袖的人物始終處在體力最強、智力最好的狀態(tài)。假如我們讀過一些原始部落的歷史,還會知道一點,首領是個更健壯的人,部落生存機會就更大一些。這很像獅群中的王者,有相當大的權(quán)威,也擔負相當大的責任。于是,它在完全衰老之前,就會被挑戰(zhàn)者打敗。

比它更殘酷的是世襲制,一個家族掌控一個國家,時間越久,活力越小,錯誤越多,被顛覆的可能性越大,這時出現(xiàn)的暴力奪權(quán),殺死的不僅是舊時代的帝王,還有數(shù)目巨大的民眾。大秦帝國以后的兩千多年,中國沉浮在改朝換代的血腥的河流里。有人從歷史文獻中統(tǒng)計,二百多個皇帝平均壽命三十九歲。無法統(tǒng)計的是民眾,因自然災害而死,因官府奴役而死,因外族侵略而死,因全國內(nèi)戰(zhàn)而死,他們的平均壽命也短,不能享盡天年。

從我現(xiàn)在站著的地方看去,最近的幾百年里,人類設計出一套制度來驅(qū)動社會和政府。這是件很麻煩的事——不管人還是組織都會犯錯誤,都會有私欲,不能信任和放縱。必須考慮的是,防止某個人或者某個群體,更或者是某群暴民控制這個國家。

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會說到1982年的蘇聯(lián)。因為它與中國接壤,有些事情能夠看見。

1982年,七十六歲的勃列日涅夫病故,離開了他長達十八年的最高領導人職位。他的繼任者六十八歲,身體很糟,不到兩年病故。接下來的繼任者七十三歲,身體更糟,一年后病故。

如果酒館更晚一些打烊,時間充裕,我會說到這件事情的更多細節(jié),同桌的幾個人會愿意聽。

比如勃列日涅夫。他已經(jīng)被疾病困擾了幾年,在一些場合缺席過幾次,早有他病故的謠言流傳在蘇聯(lián)人中間。在幾次中風和心臟病發(fā)作以后,他變得頭腦遲鈍,無人幫助幾乎不能行走。但為了維持“國家政治儀式”中的慣例,在病故的三天前,他還強撐著病體在紅場閱兵。還有,他的死訊拖延了一天才宣布,那一天里需要確定他的繼任者。

比如他的繼任者。那個人看上去十分精神,上任后一百五十個州級領導人中處理了四十七個。他在農(nóng)村推行家庭承包制。在工廠擴大企業(yè)自主權(quán),在全國搭了很大的建設框架。但他的腎臟功能嚴重衰竭,沒有留給他多少時間。有人請英國醫(yī)生為他診治,他拒絕了,怕給蘇聯(lián)人丟臉。一般的說法是他當了兩年最高領袖,實際上才十五個月。

比如他的繼任者的繼任者,上臺后十三個月就病故了。那個人那時已經(jīng)病重,連穿衣服都需要助手幫忙。病故前半個月趕上一次選舉,需要助手把他扶起來,擺好姿勢向一個假投票箱里投票,讓電視臺記者拍攝新聞畫面。有個高層官員看到他去世前的樣子,心中忍不住感慨:究竟是什么阻礙他辭去工作來關(guān)注自己的健康?是什么迫使他肩負起領導國家這副力不從心的重擔?

病故前,他任用的部長會議主席八十歲了,一名新任部長八十六歲,一些黨政領導人都是衰弱的老人,不能自己起、坐、走路,無人幫忙時,連大衣扣子都扣不上。難怪以說政治笑話聞名的莫斯科人說,克里姆林宮的中年人,指的是七十歲的人。

那些螞蟻讓我心疼

去階梯教室的路上,我停下腳步,看螞蟻翻墻。

一隊螞蟻向上爬,有幾十只在墻面上,墻下還有長長的一隊,數(shù)量更多,正在等待。墻有膝蓋那么高,我抬腿能邁過去,可是對于螞蟻的身長來說,它還是太高了。我目測到一只螞蟻身長三個毫米,大約是墻高的二百分之一。

沒有干透的水泥墻面被雨打濕,等到它完全干燥,上面會安裝一排漂亮的金屬柵欄,把我們的新校區(qū)與外界隔開?,F(xiàn)在,它只是一道矮墻,卻像突然出現(xiàn)一座高山,擋住螞蟻的道路。

螞蟻的身體沒有多少重力,這讓它們成了爬樹爬墻的能手?,F(xiàn)在不行,墻面太滑。我看見幾十只螞蟻慢慢移動,其中十多只比較強壯,順利爬到墻頂;另有十多只力氣不夠,快到頂端時忽然跌了下去;還有十多只屬于運氣不好,被下跌的螞蟻撞到,一起落到了地面。落下來的螞蟻還要再爬一次。我盯著的一只螞蟻,爬了兩次都掉下來,第三次能成功嗎?

那些頑強的螞蟻,或者那些螞蟻的頑強,都讓我心疼。再過一個小時,墻面的雨水會蒸發(fā)在空氣之中,為什么不等到它干了再爬?一定要急著趕路,右面一兩米遠就沒有墻了,可以繞過去呀。讀大學前認識的古大哥告訴我,如果你前面的高地很難攀登,你可以從側(cè)面繞過去,繼續(xù)向前走,也能到終點——到達才是你的目的,登高不是。

我急得大聲喊叫,把我的想法告訴螞蟻,可是螞蟻們聽不到,它們與我沒有共同的語言。這種不能翻譯、不能溝通的狀態(tài)也讓我心疼,無法打斷它們爬上去跌下來、再爬上去再跌下來的過程。

這樣一來,我的悲憫之心有些像傳教士了。他們在這個世界疾速行走,遇到陌生的人群停下來,熱心描述他們發(fā)現(xiàn)的救贖方式。他們時常陷入不能翻譯、不能溝通的狀態(tài),那不僅是語言的困境,還有各方面的差異,比如文化積淀、民族心態(tài)、社會慣性、意識形態(tài)等等,都加大了翻譯與溝通的難度。這就好比,爬墻的那些螞蟻即使聽懂了我的呼喊,也未必會停下來,未必會繞道而行,那只領隊的螞蟻決定了它們的進程。

某個春日午后,陽光很暖,北方的螞蟻醒于冬眠,鉆出地面開始勞動。它們從洞里拖出的細小顆粒,在洞口四周形成火山口樣的環(huán)形沙丘。

細心觀察它們的這個時候,我看見兩個距離很近的洞口,兩個環(huán)形沙丘靠在一起,一個顆粒從這個沙丘的環(huán)形高點向外滾去,滾到低點,恰好落入另一個洞口。這只螞蟻回洞了,另一個沙丘又有螞蟻拖了顆粒爬上來,在環(huán)形高點松開,不偏也不斜,正好滾進了這邊的洞口。兩邊的螞蟻好像都沒有注意這種情況,也就是說,雙方每次拖出的顆粒都交替落入對方的洞口,拖出一個,落入一個,再拖出一個,再落入一個,干了半天,都白忙了。

在我觀察它們的幾十分鐘里,兩個洞里的螞蟻都在辛勤勞動,可是每個洞里的顆粒都沒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毫不起眼的小事,讓我多了一份批判思維,一個人或一個民族,辛勤是好的,但如果是盲目之中的、方向有誤的辛勤,還算是一件好事嗎?

以后我會留心社會上的類似現(xiàn)象。比如群眾甲和群眾乙你一句我一句地爭吵了半天,忙著把自己的觀點拋給對方,再把對方扔過來的觀點拋出去,誰都沒有實質(zhì)上的損失和收益。再比如群眾丙和群眾丁耕種相鄰的土豆田,地里有一塊石頭,被這一邊撿起來扔到那一邊的田里,第二天又被那一邊撿起來扔到這一邊的田里,他們?nèi)影∪影?,都以為自己扔的那一次很有意義。

個體的人以為自己很重要,其實都是群眾甲、群眾乙、群眾丙、群眾丁,在電影里跑龍?zhí)琢T了。

群體的人是螞蟻群,跟著螞蟻首領做事情、看事物,是螞蟻首領的千手千眼,看不到高處和遠處。

離開它們之前,我心里想笑,就大聲笑了,反正它們也聽不懂,不知道在它們頭上的高空里,還有一種嘲諷的笑聲,笑著笑的人自己,笑著人和人群。

在1982年深秋,我第四次觀察到螞蟻戰(zhàn)爭。前三次分別是前三年同一季節(jié),戰(zhàn)場也是同一個地點,都在中文系宿舍樓右邊一米遠的空地上。這可能是說,我讀中文系的四年,每年都在同樣的時間和地點,看見兩群螞蟻開戰(zhàn)。

現(xiàn)在,我不想詳細描述螞蟻戰(zhàn)爭的場景,這方面早有人寫出了專著。

螞蟻戰(zhàn)爭的許多方面,與人類戰(zhàn)爭有相似之處。國外一名昆蟲學家長期跟蹤研究之后,出版了一本《螞蟻的冒險》,展示了螞蟻戰(zhàn)爭與人類戰(zhàn)爭之間的相似。他認為,在戰(zhàn)斗方面,螞蟻比其他任何動物(包括靈長類動物)都更像人類。他還認為,螞蟻擁有絕對的忠誠度,即使最愛國的人也無法與它們相比。

但在我看來,兩種戰(zhàn)爭相似之處很少,不相似之處很多。人類戰(zhàn)爭動用各種兵器,死者很快喪命,螞蟻戰(zhàn)爭只用雙方的身體作戰(zhàn),死者死得很慢;人類戰(zhàn)爭有死者也有傷者,螞蟻戰(zhàn)爭沒有傷者,直到咬死為止;人類戰(zhàn)爭有停戰(zhàn),有撤退和投降,螞蟻戰(zhàn)爭沒有這些,只要開戰(zhàn),就打到其中一方的戰(zhàn)斗者全部死去。

還有,人并非天生的戰(zhàn)爭機器,即使在慘烈的戰(zhàn)爭中,參戰(zhàn)者也有善惡觀念上的不同表現(xiàn)。但參戰(zhàn)的螞蟻就不同了,它們是清一色的戰(zhàn)爭機器,只服從絕對的集體主義,只服從絕對的犧牲精神。

(有一本書寫道:洪水到來時,螞蟻迅速抱成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入水中。但只要蟻球能上岸,或能碰到一個大的漂流物,螞蟻就得救了。它們一層一層地打開,迅速沖上堤岸。岸邊的水中留下了一團不小的蟻球。那是蟻球里層的英勇犧牲者。)

螞蟻戰(zhàn)爭殘酷吧?那不是一般的殘酷。還有更殘酷的呢,有一篇文章說,螞蟻戰(zhàn)爭結(jié)束以后,勝利的一方會把螞蟻的尸體作為自己的食物。

我讀到那篇文章時,有些自責。當時我作為四場螞蟻戰(zhàn)爭的觀察者,沒有一次觀察到最后,這不是個合格的觀察者。我應當看下去,看到它們的結(jié)局,包括誰勝誰負,怎樣處理善后,是否吃掉了對方死者,等等。這件事情教育了我,以后我再以觀察者的身份出現(xiàn)時,就會觀察到底。比如說,如果要觀察我所在國家在幾十年里的歷史進程,就要留在這片土地上,與這片土地上的民眾一起生活,一起感受,不能離開它到外國定居,做遠距離的觀察。

還有一點,也是我后來才想到的。實際上,我是在從事文學寫作之前,就目睹了螞蟻戰(zhàn)爭的殘酷,因此成了一個和平主義者。

猜你喜歡
螞蟻
做一只勇敢的螞蟻
小讀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26
螞蟻為什么能認路
螞蟻啟示
海峽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 08:20:06
忙碌的螞蟻們
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螞蟻
幼兒畫刊(2018年10期)2018-10-27 05:44:22
抓螞蟻
螞蟻會認路
螞蟻撐傘
我們會“隱身”讓螞蟻來保護自己
螞蟻
高邮市| 芦溪县| 新乡县| 喜德县| 义乌市| 墨玉县| 农安县| 竹北市| 临海市| 尉氏县| 嘉峪关市| 卢氏县| 云阳县| 平凉市| 衡阳县| 永修县| 将乐县| 海盐县| 赞皇县| 庆阳市| 金堂县| 凤凰县| 滕州市| 虎林市| 峨山| 青川县| 庄河市| 临沧市| 辽中县| 墨竹工卡县| 富民县| 奉贤区| 泌阳县| 阿坝县| 民乐县| 潞城市| 晋江市| 登封市| 浙江省| 富裕县|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