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
“3年4億美金?你說誰能把這
版權費賺回來?”一位門戶高管對我發(fā)出一聲哀嘆。話題涉及的,是歐冠未來版權的更新,這當中也包含了歐足聯旗下歐聯杯以及未來歐超的版權。
即便是對內容建設十分注重、同時財力也相當驕人的這家門戶網站,面對歐足聯市場營銷伙伴TEAM的叫價,感覺依舊是有心無力。
8年前央視購買歐冠電視版權,3個賽季的成本大約400萬美元。那個價格當然不包括新媒體的版權傳播??烧l能想象,不到10年,版權溢價增幅已經到了如此恐怖的地步。
扣除人民幣購買力的大環(huán)境原因,媒體內容版權市場的泡沫,在過去幾年瘋狂暴脹,會是更重要的推動因素。
這樣幾十倍的漲幅,讓版權持有方和媒體購買方都陷入到了左右為難的境地:版權方看到左一個80億、右一個重視足球的政策態(tài)度,只覺得自己過往賣得太便宜,吃足了虧,一定要想辦法掙回來一些,理由十分充足;媒體購買方則看著扶搖直上的版權內容價格,無力慨嘆,因為誰都知道這樣的版權成本,是不可能通過商業(yè)化手段收回成本的。十年來已經有天盛崩潰、樂視體育舉步維艱的前車之鑒,后來者雖然依舊氣勢洶涌,但不論是購買方媒體,還是像體奧動力這樣的版權代理,都很難將這樣的生意做成雙贏多贏的良性產業(yè)。
大家不可能一起淤死,該賣的遲早還是要賣出去。曲高和不寡的歐冠,天生缺陷在于傳播時間對中國受眾太不友善——大部分比賽開賽時間都是北京時間凌晨2點45分或3點45分,而且直到普拉蒂尼改革,歐冠所有賽事都是周中進行。此外在商業(yè)要求上,歐冠秩序井然,歐足聯傳統(tǒng)的幾大贊助商,在過往歐冠版權銷售的包裹中,有硬性時間的鎖定,所以中國球迷在觀看歐冠時,對賽前賽中及賽后幾個固定時段、固定出現的廣告,形式到內容都已經無比熟悉。這樣的熟悉,也讓媒體購買方在商業(yè)經營上空間受限。
歐冠從杯賽改組為杯賽混合聯賽的歐冠聯賽,最開始就有著TEAM這樣一個體育營銷公司的積極參與,1994年改制之后相當成功,已經是競技足球全球范圍內的巔峰賽事。TEAM有專人長期應對遠東市場,也逐漸將版權包裹切分得更細:傳統(tǒng)電視版權和新媒體版權拆分之后,能面對不同的媒體和受眾市場進行銷售。不過新拍出來的價格,傳統(tǒng)電視市場早已無法承擔,門戶網站作為互聯網媒體當中的“傳統(tǒng)媒體”也無法承擔,于是最終拿走新3年版權的,是雙刃劍這樣得到資本市場支持的體育營銷公司,作為中國大陸地區(qū)版權代理商。
很大程度上,雙刃劍和5年80億元拿下中超版權的體奧動力,屬于同一性質的代理機構。他們未來仍然要通過自己的銷售渠道,將這巨額版權進行再度分銷。因為雙刃劍和體奧動力,都不具備一個用戶基礎廣泛、商業(yè)經營成熟的媒體平臺,通過分銷而分解成本,是目前能看到的主要解決渠道。
可是媒體對歐冠賽事,雖然心向往之,承受能力實在有限。體奧動力和樂視體育、歐迅體育們,在競爭中超版權時,豪氣逼人,最后競標價格超出對手30億元以上。版權價格的增長,早就不是中超自己要價飛漲的結果,更是求購者主動提價,以圖達到提高競爭門檻、將競爭對手逼出這個行業(yè)的目的。
競爭對手暫時被天價大棒趕跑了,可自己的生意到底能否做得下去?
體奧動力80億元拿下中超的新聞發(fā)生時,當時任公司董事的操盤手李義東,曾經通過電話和我長談,委托我寫了一篇長篇采訪,并且將談話內容的主題提煉為“一桿清臺”這樣盛氣凌人的概念。如今已進入80億中超的第二個賽季,第一個賽季,體奧動力需按照合同,支付給中超10億元版權費。他們分銷的主要對象是樂視體育,但樂視體育在消化這部分版權成本時,績效眾所周知。
按照當初5年80億元的說法,前兩個賽季體奧動力承諾的是各10億元,后3個賽季將飛漲到各20億元。體奧動力當時是“一桿清臺”了,可是清臺之后呢?
媒體依舊是脆弱的一方,拿到獨家版權內容,卻無法在商業(yè)上經營消化,也無法利用這些獨家內容盡快地實現用戶增長。賺錢和用戶增長兩者都不能達標,樂視體育自然會遭遇后勁不足的窘迫。體奧動力似乎長袖善舞,最近有公司投資人變更的說法,主投資方不再是華人文化,因此中超版權由樂視體育轉到PPTV,也是順理成章的趨勢。一時間,樂視體育節(jié)節(jié)敗退,PPTV后來居上,起哄的聲音,仍然是“得版權者得天下”的老調重彈。
得版權者得天下?天下的受眾,如果愿意為這版權買單,人人都奮勇掏腰包,幫著支付版權費用,那這句自以為是的前瞻話語倒也成立。問題在于付費渠道雖然已經打通,以付費用戶為基礎實現版權成本覆蓋,目前仍是遙遙無期的愿景。中超如此,歐冠又能如何?在經濟大格局整體蕭條的背景下,媒體基本燒錢,圖謀的也是燒錢賺用戶。如果商業(yè)經營和用戶增長兩者都實現過慢的話,誰能保證這動輒三十倍四十倍漲幅的版權成本,一定有人承擔?
一桿清臺的聰明人,總能找到下一個接盤俠??蛇@擊鼓傳花的游戲,傳的不是花,而是炸彈。違背了基本經濟規(guī)律的瘋炒和瘋搶,最終毀壞的是體育行業(yè)的經濟秩序,尤其是中國體育這個基礎本就十分脆弱的行業(y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