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宗白華為代表的把“人生體驗”追求與“生活改造”理想相結合的中國現代美學思想探索,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內在的美學情懷方面,可以作為我們今天的重要借鑒。
中華美學始終強調審美價值創(chuàng)造過程中個體體驗與心性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并從這種統(tǒng)一出發(fā),審視和評判詩文、音樂、繪畫、書法等藝術形態(tài),努力追求個體體驗向心性修養(yǎng)境界的提升。進入20世紀以后,面對民族國家生存與發(fā)展的危機、現代中國文化重建的緊張,宗白華等一批美學思想家高舉生活改造的思想旗幟,一方面在思想資源方面接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在的心性修養(yǎng)追求,將個體審美體驗與個體生命價值的實現聯(lián)系在一起,強化藝術實踐、審美活動向內的人生指向;另一方面又著力將這種向內的人生指向、人的自身改造追求,與向外的社會實踐目標結合在一起,主張對“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的發(fā)揚和彰顯,以內在的人生價值信仰之美來普照整個社會人生的改造前途,以此實現現實生活品質的提升。在這樣一種思想探索中,人的具體生活現實恰恰成為實現文藝價值功能的具體前提:以“生活改造”為功能目標的文藝實踐,沒有因具體生活的有限性而舍棄之,相反,將具體生活當作實現文藝價值功能的具體實踐領域,把“人生”的永恒性與“生活”的現實性、個體生命的精神價值與社會改造的實踐價值,同文藝實踐的現實目標與文化責任統(tǒng)一在一起。如此,既深刻延續(xù)了中華文化一以貫之的生命精神,又對現實人生的發(fā)展前途給予了深切關注;既堅守了人生的精神指向,又落實了文藝實踐的現實目標。
現代中國美學的這一思想探索,可以引導我們在今天這個時代更加辯證地思考文藝實踐與現實的關系,也為我們在努力傳承中華文化、中華美學精神的過程中,更加積極地把握文藝創(chuàng)作與批評的方向、完善文藝實踐的價值功能,提供了一個極富意義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