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春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4--01
語文組教給我一個很“艱巨”的任務,就是給高一學生上一節(jié)關(guān)于《紅樓夢》的課,這對于我來說真的是十分困難,因為我實在是太喜歡這部書了,對于任何一個人物我都有特別想說的話,可是我太擔心我解讀得不夠好,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效果——課一講完,就能掀起一股讀名著的熱潮,而且經(jīng)久不息,我希望所有的學生都喜歡上它。躊躇再三,我想還是先做一個關(guān)于《紅樓夢》知識的調(diào)查,看看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再設計講課方案。調(diào)查結(jié)果怎么樣呢?
我只設計了幾道很淺顯的題,一是你喜歡這部書嗎,二是你讀過這部書嗎,通過什么途徑知道的這部書,你最想了解書中的哪個人物,給了幾個選項,分別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最后一題是簡答題,你最想通過這次講座知道關(guān)于此書的哪些知識。我預想的是同學會十分感興趣,認真地回答所設計的題目。正當我滿懷熱情地期待著時,結(jié)果卻讓我欲笑不能,欲哭無淚。十三個班的調(diào)查,總共七百多人,喜歡《紅樓夢》的人數(shù)是二百三十一人,這其中看過原著的只有五人,其它是通過電視了解的,還有從老師那聽到的只言片語。在簡答的部分,只有幾個同學說得很專業(yè),問此書的結(jié)構(gòu),或問此書的悲劇性體現(xiàn)在哪里,其它的回答就十分的“逆反”了,好一點的是十分消極的說法,你講什么我就說什么,你放什么我就看什么,十分不好的說法是講什么《紅樓夢》啊,我拒絕回答,沒把這紙當廢紙就不錯了,別再問我,或者說這有什么意思啊,講點武俠的還行。
沒有想到啊,我們的經(jīng)典在學生那里竟然連武俠都不如,名著怎能受到如此的冷遇呢?在品味了《紅樓夢》被忽視的苦痛之后,我冷靜下來仔細思考這調(diào)查問卷里反映出來的問題。
從中可以看出學生不喜歡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不知道這是一部什么樣的書,沒看過,甚至沒有聽過,何談喜歡呢!那么我該如何設計我的課呢讓他們喜看樂聽呢?
最主要的是應該調(diào)動他們的興趣。書可講的東西很多,但不能講深,不用什么紅學的經(jīng)典研究或他們的分歧,只要把此書中最有趣的東西講出來,一定能吸引他們的眼球。
本著有趣,吸引人,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名著的興趣的幾個目的,我這樣設計我的課。
名字是“紅樓奇談”,以一“奇”字吸引人,接下來圍繞“奇”安排其它內(nèi)容,分別有幾個小標題,一部奇書,一個奇女子,一塊奇石,一位奇才。
在“一部奇書”中,著重突出名人對這部書的評價,比如清·《竹枝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清代詩人黃遵憲說它“乃開天辟地,從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說,當與日月爭光,萬古不磨者” ,而毛澤東把《紅樓夢》當作歷史讀,通過閱讀了解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生活,把握歷史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還說過《紅樓夢》不讀五遍是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紅樓夢》德文譯本作者,德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弗朗茨庫恩說 “一百年來,《紅樓夢》這個名字就像一座陌生的雄偉山岳從虛無縹緲的淡藍色遠方,進入歐洲智慧的視野,同時吸引著人們”,周汝昌先生也說在這書中“有的看見了政治,有的看見了史傳,有的看見了家庭與社會,有的看見了明末遺民,有的看見了晉朝名士,有的看見了戀愛婚姻,有的看見了明心見性,有的看見了讖緯奇書,有的看見了金丹大道”,主要告訴大家這部書就是無所不包的百科全書,現(xiàn)在人們已從書中發(fā)掘到了能吸引人的“紅樓宴”,在大屏幕上把讓人饞涎欲滴的紅樓宴圖片播放出來,我想當學生們看到這么多的名人評價,他們就會很好奇了,再看到這么多美食,就更好奇了,想不往下看也很難了。這時我再拋出下一個小標題“一個奇女子”。
如果說上面的只是個引子的話,那這就進入正題了,鳳姐是本書中最有光彩的角色,是最吸引人的角色,講她主要突出她的“機心”和“辣手”?!皺C心”體現(xiàn)在她處處算計,處處精明上,例子舉“大鬧寧國府”一段,精彩描述她吃完原告吃被告的過程,配以視頻,品讀了事先發(fā)下去的這一段精彩材料之后,再看87版電視劇的精彩演繹,我相信同學們一定對鳳姐這個人物就非常好奇了。還舉她毫無媚態(tài)地討好老太太,在她面前承歡取樂的幽默語言,配以精當?shù)姆治?,讓同學們對鳳姐的口才有一定的認識。“辣手”體現(xiàn)在她對待下人的狠毒和對待威脅她地位的人的不計后果上。舉“協(xié)理寧國府”的例子,配以視頻,讓學生從中了解到鳳姐的果決與不顧情面,和她理家的卓越才能。最后講她的判詞,講她的悲劇性。
第三個標題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了,因為我要講到寶黛愛情,講到金玉良緣,講木石前盟,還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悲哀。通過播放視頻和音樂畫面來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也便與學生理解。
下一個標題講解之前為緩解學生有些疲憊的神經(jīng),讓學生來猜測書中的“奇名”,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并為下一個標題做鋪墊。作者給每個人取的名字都別有深意,透過這些名字可以讓學生理解作者的苦心。
“一位奇才”,這樣就過渡到對作者的介紹與解讀。
結(jié)束時,以作者的詩結(jié)尾“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呼吁大家來解讀這部名著。并布置作業(yè),假期讀原著,寫感想,優(yōu)秀作品展出,推薦到報刊上。
按照這樣的思路來上了這堂課,課堂上,同學們真的是沉浸在了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中了,真的是被老師的講解吸引了,我可以看到他們專注的神情。課后有很多學生來咨詢關(guān)于書的一些細節(jié)。我想我的目的是不是達到了呢?還是等到下學期開學初看看他們的大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