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小三
“用活語言,上好班會課”是我多年來班主任工作的一個經(jīng)驗。
而這一做法的動機來自于一堂失敗的班會課。新學期第一節(jié)班會課,我苦口婆心地講評了開學一周以來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績。一節(jié)課下來,我講得口干舌燥,可課后學生一下子就忘了。
看樣子班會不變形式不行。怎么變?我陷入了思索之中。
苦思不得法,閑來和幾位同事聊天。同事們說起學生們都能背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言精煉、形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品起來賞心悅目。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礃幼?,班會課也應該在語言上下點工夫、作點文章。于是,接下來的幾周,我便開始了一番摸索。
1.用押韻加固情感
學生不是記不住嗎?針對“不文明行為”,我編了首打油詩:
亂丟亂扔學生丟,前面打掃后面丟;文明用語無市場,見了老師不問好;臟話痞話嘴邊掛,語言粗俗形象差;破壞公物素質(zhì)低,這種行為遭唾棄;食堂就餐不排隊,不守秩序往前擠;一粥一飯來不易,浪費糧食太可恥;快餐盒飯帶進校,吃完亂丟真糟糕;奇裝異服戴首飾,既沒面子又違紀;手機帶到學校來,招搖過市形象壞;打架斗毆品德壞,回家思過把錯改……
沒想到這首“打油詩”發(fā)布后,效果極佳。這不,剛有學生不小心丟下紙屑,旁邊幾位同學馬上大聲念著:“亂丟亂扔學生多,前面打掃后面丟?!敝灰娔俏粚W生紅著臉,趕緊撿起了紙屑。
2.用數(shù)字加強概括
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要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如我用數(shù)字概括的“四三二”習慣養(yǎng)成,倍受學生喜歡?!八娜奔锤鎰e“四小”:上課不講小話、不做小動作、不開小差、為人不小心眼;實現(xiàn)“三自”:自省、自立、自強;做到“二緊”:學習抓緊、行為管緊。
3.用比喻加深印象
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我巧用比喻,使之形象具體、風趣幽默,讓學生心理上更易于接受,行動上更樂于改正。如一堂《舊傷未好,又添新病》的主題班會課。
我用成天講不停、嘰嘰喳喳的“長舌婦”;我用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老油條”;我用言語粗俗、舉止粗魯?shù)摹耙靶U人”等來描繪學生身上的“舊傷”;我用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我用不顧場合、大呼小叫、吵鬧不停、學了“蛤蟆叫”;我用不學無術(shù)、不想學習、得過且過,變了“豬八戒”等來比喻學生身上的“新病”。
班會課結(jié)束后,有位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一堂課下來,我們笑聲不斷,我們笑得滿臉通紅。其實,與其說是笑得滿臉通紅,還不如說是老師用生動的比喻、幽默的語言將我們‘嘲諷得無地自容!”
4.用排比加大力度
如我針對日常行為編的“更字歌”,就在排比的運用中突出了具體要求:衛(wèi)生標準更高,上課守紀更嚴,公共場所更靜,集合速度更快,作業(yè)完成更優(yōu),文明行動更多。
總而言之,多年的班主任經(jīng)歷,讓我深刻體會到,班主任要把自己變成一位語言藝術(shù)家,即使是一句最普通的話,我們也要用藝術(shù)的方式去表達,使其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作品,而這恰恰離不開“師”者仁心!
(作者單位:岳陽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通海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