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
人們去夢想、去主張、去追尋、去嘗試、去實踐、去實現(xiàn)……這種狀態(tài)一旦形成循環(huán),那將是一種完美的正能量閉環(huán)。只是很多人在開端就沒有了信心,或者沒有這樣的意氣,或者被消除了這樣的意識,但是我想人生中的很多狀況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地受歡迎的。
譬如“幽默與趣味”。不論多么大不了的問題,可以一笑了之,或者一笑化之,或者一笑輕之,或者一笑然后再理之。幽默與趣味讓人調換情緒與心態(tài),然后再去看自己的生活與遇到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有不同的價值判斷,或者不同的處理角度,或者不同的后果接受能力。
譬如“隔壁老王”。隔離老王的故事有很多個版本,我要說的是,也許隔壁老王與你無干,但既然在隔壁何不有關,距離成本最低,互助收益可能最大。關鍵在于無論他與你多么不在一個時空里面,其他角度與其他知識與其他經驗,在今天這樣一個互聯(lián)的時代總能給人出人意料的啟發(fā)與幫助。
譬如“給人一個交代”。輕易不能做出承諾,也輕易不能輕視承諾,所以如果我們要做承諾我們要對自己做個梳理與盡調,我們能夠做得起這樣的承諾么,或者我們因為做了多少給了自己一些壓力的承諾因此變得更加敏感與勤奮,所以我們就有了超出自己常規(guī)水平的發(fā)揮。所以有給人交代的意識就會大大加強事務的閉環(huán)理念,從而加大我們履行承諾的負責任能力。
譬如“恩威并重”。因為個性的緣故,我們有的人就是苛刻而嚴厲的,而我們有的人往往是柔和而綿軟的,其實在真實的職業(yè)生活中,只有其中一樣都是不夠的,因為徒苛刻不能留人,但唯有懷柔也不能呈現(xiàn)力量,因此恩威并重是每一個領導者需要有的觀念,而在一個領導團隊中也許負責恩與負責威的人有所分工,但他們之間需要有高度的共識與角色協(xié)作意識,才能讓團隊凝聚達到最高水平。
譬如“胸大不如胸懷大”。人各有自己站的角度,各有自己的價值觀,各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各有自己的側重點,各有自己的好惡感,也各有自己以為的真理觀。事物本身或有是非,但在做事的團隊里面,簡單論是非則可能隊伍都沒有了,這就是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我們如能用自己全然青睞的人當然就不用胸懷了,但恰恰是大部分人不會是這樣的人,我們還需要用,還需要認真地用,這才有了氣量與胸懷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