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紅
摘 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尤其是在北方,種植工作者要根據(jù)地區(qū)氣候以及土地條件資源栽培玉米新技術,還要提出有關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治的措施。本文對玉米栽培技術及其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探究,并提出相關的防治對策,從而有效提高玉米種植質量。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30
1 玉米栽培技術分析
1.1 耙地技術精細
玉米播種前要耙地,并對上個季節(jié)種植的田地進行翻整。土地翻耕要嚴格控制土塊規(guī)格,不宜過大,否則很難將種子覆蓋。田地開展機械作業(yè)時,要保證耙地精細度,為玉米提供良好的發(fā)芽環(huán)境,有助于后期順利健康成長。要處理好田地中的秸稈,將其清除,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讓玉米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利于玉米提升出芽質量和效率。種植工作者還要關注土地情況以及玉米生長情況,合理灌溉,讓玉米有足夠的養(yǎng)分和水分。
1.2 科學播種
位于中原地區(qū)的玉米種植,夏季雨水充足,冬季較為干旱,玉米生長周期較短,最佳的播種時間是5月初。這個季節(jié)的氣候比較溫暖,降水中等,事宜玉米的生長。如果過早播種,會受到氣候的影響,進而也會影響收成。但播種太晚也會影響玉米的飽滿度,降低產(chǎn)量。
1.3 拌種處理技術
玉米播種過程中,要根據(jù)地區(qū)的土壤、氣候實際情況,選取優(yōu)質的玉米品種。以此確保品種和地區(qū)的氣候、土壤相互適應,以便保證玉米種植的質量和產(chǎn)量。種植工作者對種植的玉米品種進行浸泡、晾曬、攪拌等工作,主要為增強其抵抗力,還能保證出芽率。一般用磷酸二氫鉀、種衣劑對玉米種子進行拌種,值得注意的是,還要嚴格控制晾曬,避免暴曬,保證種子質量[1]。
1.4 種植技術
農業(yè)機械技術水平得到發(fā)展,播種可依靠機械操作。在北方平原地區(qū),玉米種植規(guī)模大,農業(yè)機械設備應用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玉米種植效率。播種過程中,要將土地光照等問題考慮在內。玉米種植過程中,主要有寬窄行種植以及等行距種植等種植方式。種植工作者要分析情況(光照、土壤),一般將每1株的玉米距離控制在30cm以內,然后再根據(jù)實際土地情況,決定種植密度。
1.5 合理施肥
玉米生長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養(yǎng)分,才能保證其質量,而施肥是為了滿足其生長需求,種植工作人員在施肥過程中,會應用到氮磷鉀肥,要底肥充足,然后根據(jù)土地實際情況,嚴格控制每1塊土地的施肥量,嚴格控制氮肥、磷肥的使用量,種植前期加入氮肥、磷肥,控制2種肥料比例,有效改善土壤養(yǎng)分,對提高玉米產(chǎn)量有促進作用[2]。
2 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玉米蟲害防治措施
玉米生長過程中,會遇到蟲害問題,如玉米蚜蟲、玉米螟。種植工作者要根據(jù)蟲害問題進行科學防治。玉米蚜數(shù)量多,聚集性,對于植株破壞很大。加上玉米蚜蟲繁殖速度快,危害波及面積大,一般采取生物天敵法和化學防治法2種方式,前者使用步行蟲、瓢蟲等天敵生物進行防治;而后者則是使用敵敵畏、馬拉硫磷乳等藥物開展防治工作。而玉米螟屬于玉米蟲害,嚴重威脅玉米的成長,褐色飛蟲,依附于玉米葉,會鉆到植株內部,從而破壞玉米其他部位,直接影響種植質量和產(chǎn)量。防治措施:可在玉米植株中間放入辛硫磷顆粒,或者是在玉米植株中部噴灑硫酸乳劑,控制玉米螟對玉米作物的破壞[3]。
2.2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黑粉病、小斑病等均是常見的玉米病害,根據(jù)病害問題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其中黑粉病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感染黑粉菌。玉米播種前,種植工作者要科學地使用粉銹寧攪拌種子,減少玉米生長過程中病害的出現(xiàn);嚴肅對待選種工作,根據(jù)地區(qū)氣候選擇適合的種子,降低感染。玉米種植前,種植工作者如果對田地上的麥秸以及其他作物清理不夠徹底,也會使得玉米受到黑粉菌的感染。因此,種植人員要積極地對種植環(huán)境進行管理,為玉米種植提供良好的種植和生長環(huán)境,有效控制黑粉病,保證生產(chǎn)質量。夏季炎熱,很容易出現(xiàn)小斑病、紋枯病等,小班病多發(fā)于7、8月份。種植工作者要對抗病能力強的玉米施加有機肥,注重排水,控制病原體。而紋枯病對玉米的危害是極大的,會造成玉米大片死亡。紋枯病對玉米養(yǎng)分和水分的吸收會帶來負面的影響,降低種植效益。因此,發(fā)病初期要用藥物將其殺死,使用井崗霉素、多菌靈等,通過噴灑的方式,將藥物噴灑在玉米植株上,控制紋枯病的傳播。
3 結束語
重視開發(fā)玉米種植技術,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種植玉米,并根據(jù)實際種植情況對病蟲害問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保證玉米健康成長,提升玉米種植質量以及產(chǎn)量,從而有效提升玉米作物的經(jīng)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陽澤木.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技服務,2016,33(07):49.
[2]王會霞.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6,12(14):39.
[3]周忠蓮.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剖析[J].農技服務,2016,33(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