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rakush 16歲妹子PK掉北大博士獲得全國詩詞冠軍,的確是頂頭條的勝利方式。但這個主旨就是比一比誰能多背幾首詩的比賽,本以為詩友們內(nèi)部自high一下就完了,竟然毫無防備地神展開變成了全民的狂歡,簡直莫名其妙。我們來冷靜地思考一下比賽考察的核心“背誦”技能,早先還不流行背詩,流行背圓周率,出過不少圓周率“神童”?,F(xiàn)在,在一個人工智能呼之欲出、可以代替人類駕駛、甚至寫作的時代,卻調(diào)頭沿襲十幾年前初等教育體系的思維,為能多背幾首詩欣喜若狂,熱捧“知識英雄”,簡直就像又看到那個圓周率神童似的,不知意義何在?
@侯虹斌 沒有監(jiān)管,全靠每個人自覺的單車“共享經(jīng)濟(jì)”,不啻于把小魚干擺在貓的面前,卻禁止它吃。不要考驗(yàn)人性。凡是考驗(yàn)人性的產(chǎn)品,很快都會笑不出來了。
@來都 紅包是錢,但也不僅僅是錢,尤其在各種工作群里。它也許會讓你驚喜一番,也許會讓你在發(fā)不發(fā)、搶不搶之間左右為難。
@Dan Gilbert 你剛開始想和一個男人“發(fā)展發(fā)展”,他摳摳鼻孔,你下次就和他拜拜了;如果你們結(jié)婚了,他摳摳鼻孔,你會說:嗯,但他有顆干凈的心呀。雖然你會阻止他用那根手指碰你的蛋糕,可你會自我開導(dǎo),安于現(xiàn)狀。
@馬克琦 加繆說,藝術(shù)有靦腆的本能,它就是沒辦法直接把事情說出來。文學(xué)、音樂、繪畫都是如此,它們更抽象,意味更深刻。今天,日常交流被表情包重重包圍,語言的使用變得越來越單調(diào)乏味。如果像《1984》所言,人類的語言逐漸被精簡,我們的精神生活將會越來越萎縮,最后只剩下表情包在抖著小機(jī)靈,遙遙地呼應(yīng)著原始粗鄙的象形符號時代。
@崔永元 失眠的人不知為什么愛撒同一種謊,即睡不著的時候,腦子里并沒有想什么或者心里沒想什么事。其實(shí),睡不著的時候就是一腦子事。
@肖遙 微信朋友圈有其暗黑的一面,比如說滿足偷窺、暗戀、自戀、妄想、囈語等多元化癖好。但它之所以成為現(xiàn)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也是因?yàn)樗性娨獾囊幻?,比如朋友圈里的互相走訪,大多數(shù)沒有目的沒有理由,乘興而去,未至而歸,就像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一樣,“想他/她了”這個理由,單純得就像雪夜的月光。
@飆車 名人的小秘密被扒,國人要震驚,坑人商品被曝光,國人要震驚,就連北大學(xué)霸演個講,國人還是要震驚。網(wǎng)上的標(biāo)題也動不動就先以“震驚!”“驚呆了!”開場,先從氣勢上壓倒你,結(jié)尾大力抒發(fā)“嚇?biāo)缹殞毩恕钡闹行乃枷?,?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國人可能每天得平均震驚個180次吧。啊,好心疼每天被一驚一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