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
中國古代最講究的食客,莫過于清朝的袁枚,他寫的《隨園食單》不僅介紹了南北菜肴飯點及名茶名酒,還講了不少廚事原則和飲食原則,其中的對各種細微之處的在意,讓人感覺他實在是一個用生命去吃的人。
1、戒外加油。平庸的廚師做菜,動不動就熬上一大鍋豬油,在上菜時澆上一勺,以為這樣能色美味香。連燕窩這樣至清之物也受此玷污。俗人以為多吃些油水進肚有好處,這樣吃簡直如餓鬼投生。
2、戒同鍋熟。不能把不同的東西同鍋煮熟。
3、戒耳餐。只求名聲好聽,“貪貴物之名,夸敬客之意”,這叫耳餐而不是口餐,殊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海菜不佳,不如蔬筍。袁枚說:“雞豬魚鴨,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參燕窩,腐陋之人也,全無性情,寄人籬下?!焙寐牶每床缓贸?,那就沒什么意思了。
4、戒目食。所謂目食,袁枚指的是貪多的弊病?!敖袢四绞城胺秸芍啾P疊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痹兑詾椴穗炔槐厍蠖?,多必不精,而且還會出疵漏。一個名廚極費盡心力,一日之中所能做出的好菜,也不過四五樣味道,再多了也就是應(yīng)付而已。
5、戒穿鑿。違背物性,過于工巧?!把喔C佳矣,何必捶以為團?海參可矣,何必熬之為醬?”他認為食物應(yīng)該盡量保留其本味。
6、戒停頓。菜要隨做隨吃。做與吃之間,不能停頓。因為“物味取鮮,全在起鍋時,極鋒而試。略為停頓,便如霉過衣裳,雖錦繡綾羅,亦晦悶而舊氣可憎矣”。菜肴要得鮮美,必現(xiàn)殺、現(xiàn)烹、現(xiàn)熟、現(xiàn)吃,不能停頓。
7、戒暴殄。暴殄者有時運用物料不完全,取一部分而棄其大半,“烹甲魚者,專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鰣魚者,專取其肚,而不知鮮在背上?!泵總€部位,都有其鮮美之處,不應(yīng)浪費。他對虐食更不贊成,“至于烈炭以炙活鵝之掌,剸刀以取生雞之肝,皆君子所不為了。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p>
8、戒縱酒。酒筵上飲酒不可過度,飲得醉醺醺的,再好的肴饌也吃不出什么味道了。非要喝的話,“萬不得已,先于正席嘗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兩可也?!?/p>
9、戒火鍋。袁枚反對吃火鍋,以為它違背了烹飪與飲食的一些基本原則?!岸昭缈?,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
10、戒強讓。強讓就是過分殷勤勸菜,“治具宴客,禮也。然一肴既上,理應(yīng)憑客舉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聽從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強讓之?”
11、戒走油。這是對廚師烹技的一個基本要求,“凡魚、肉、雞、鴨,雖極肥之物,總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湯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湯中,則湯中之味反在肉外矣?!痹墩J為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三種:一誤于火大猛,滾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誤于火勢忽停,既斷復(fù)續(xù);一病在于屢起鍋蓋,則油必走。
12、戒落套。“官場之菜,名號有十六碟、八簋、四點心之稱,有滿漢席之稱,有八小吃之稱,有十大菜之稱。”袁枚以為這些套路用于娶親和敷衍上司還湊和,用于家居歡宴和文酒開筵,就不成了。“必須盤碗?yún)⒉?,整散雜進,方有名貴之氣象?!?/p>
13、戒混濁。菜肴須清鮮,即便濃厚,也不可混濁?!巴粶?,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攪渾之水;同一鹵也,食之不清不膩,如染缸倒出之漿。此種色味,令人難耐?!?/p>
14、戒茍且。做什么事都不能馬虎,飲食更是如此。有的廚師也有怠惰的時候,須要經(jīng)常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