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海
芳華(石秀冬),1971年11月出生。2005年11月至今,擔任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老年之友》欄目的制作人、主持人。2008年12月23日入黨。芳華從事播音主持工作22年來,制作的節(jié)目獲國際獎1個、國家級獎項10個,省部級獎幾十個。她先后獲得“北京市優(yōu)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和中國播音主持人“金話筒獎”等榮譽稱號。
2月23日中午1:30,記者如約采訪了芳華。
談及她恪盡職守、追求上進的動力支撐,芳華告訴記者說:“是當初的那顆報黨恩的心,讓我一路走來,追求不止?!?/p>
“我的入黨情結是從唐山大地震開始的”
1971年11月,芳華出生在那個因大地震而聞名于世的城市——河北省唐山市。芳華向記者介紹:“我的入黨情結是從唐山大地震開始的?!?/p>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藍光閃過之后,唐山這座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為了一片廢墟。面對殘垣斷壁,人們不知所措?!狈既A回憶:“地震第二天,我便發(fā)起了高燒,一直處于半昏迷中。當我迷迷糊糊醒來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顆紅色的五角星,再往下看是女軍醫(yī)親切的臉。她正在喂我吃藥。家里人都知道,我是寧可打針也絕不吃藥的孩子。誰知,當我看到她親切的笑臉后,竟然張開了嘴。藥一入口,我就咧嘴皺眉:藥太苦了。這時,她連忙將白砂糖灑在小勺上喂到我嘴里。打那之后,她每天都來簡易棚給我喂藥。在我記憶中,女軍醫(yī)的藥是甜的?!?/p>
在女軍醫(yī)的精心照料下,芳華很快痊愈了。當她跑出簡易棚時驚異地發(fā)現,大街上穿綠衣服的人,全然不顧大熱天,有的為受災群眾送水,有的發(fā)放壓縮餅干,還有的在噴灑消毒水,有的在搭建簡易房……看著他們汗流浹背的樣子,芳華問媽媽:“他們?yōu)槭裁磿椭覀???/p>
“因為他們是解放軍,他們就是來幫助我們的?!眿寢尰卮?。
“長大了,我也要當解放軍,跟他們一樣?!庇仔〉姆既A脫口而出。
媽媽撫摸著芳華的頭說:“乖孩子,你要好好上學,有了知識才能當解放軍,才能成為對別人有用的人?!?/p>
在媽媽的言傳身教下,懵懵懂懂中的芳華開始對解放軍和共產黨有了向往之情。1990年7月,在河北大學就讀的芳華,向學校黨組織遞交了她人生的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她在一次思想匯報中這樣寫道:我要像解放軍一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91年6月,即將大學畢業(yè)的芳華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良、能發(fā)揮骨干帶頭作用和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被黨組織列為重點發(fā)展對象。后因芳華的考察期不足一年,讓她錯失了跨入黨的大門的機會。大學畢業(yè)后的2年里,芳華曾先后在唐山市路南區(qū)教育局和文化局工作。期間,她憑借過硬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出色的工作成績,被這兩個單位列為重點發(fā)展對象。1993年,正當入黨的大門再次向芳華敞開時,一心喜歡播音主持工作的芳華,卻報考了唐山市新成立的經濟廣播電臺主持人崗位,并在千名報考中脫穎而出,被錄用為電臺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芳華入黨的事再次推遲。
“無論是不是黨員,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工作,只有你心向往之,都可以按黨員標準要求自己?!狈既A坦言,她大學學的專業(yè)是教育學,自己雖然喜歡播音主持,但是門外漢,播音主持業(yè)務需要補課的地方多著呢?于是,在做好播音主持工作之余,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發(fā)聲和新聞類稿件朗誦播讀等基本功練習上。功夫不負有心人。芳華的業(yè)務水平提升很快。當年,她就被聽眾評為“最喜歡的主持人”。
2002年,芳華在唐山經濟廣播電臺播音主持崗位上已經近9年了。此時,芳華覺得自己好像快被掏空了,感到現有的專業(yè)知識已經支撐不了自己的工作?!拔乙獔罂急本V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狈既A的決定,引來朋友的詫異。有朋友勸她說,你如今是新聞部主任,要是去讀研,就要從零開始。更重要的是,臺里這幾年好不容易為你爭取的入黨名額就要下來了,你說走就走,有些可惜。芳華說:“我的能力提高了,也許貢獻就更大了?!?/p>
“是我報答黨恩的時候了”
2005年11月,在北京廣播學院讀了2年研究生的芳華,畢業(yè)后調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制作《老年之友》節(jié)目。新的崗位,新的追求。芳華告訴記者,和她同一個欄目組的兩位北京電臺資歷最老的著名主持人成音老師和蘇京平老師,無論是在業(yè)務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成了她追求進步的學習榜樣和標桿。
“兩位老師是臺里有名的拼命三郎,尤其是蘇京平老師兢兢業(yè)業(y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常常激勵著我前行?!狈既A向記者介紹。
老一輩主持人的愛崗敬業(yè)精神,時刻讓芳華渾身充滿了干勁兒。哪怕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也沒有一絲停歇。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 8級強震猝然襲向四川汶川。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
“當年,唐山地震后,父老鄉(xiāng)親包括我的家人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援。汶川受災群眾,不就是當年唐山大地震時的我們嗎?他們需要救助啊?,F在,是我報答黨恩的時候了。”想到這里,正在河北省石家莊采訪的芳華,第一時間向臺里請戰(zhàn),要求去汶川采訪。
對于芳華來說,困難和危險從她踏上災區(qū)土地的那一刻,就無時不存在著。在北川縣城,為了進入搜救現場采訪,她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翻越了4座二、三層樓高的廢墟。當她站在搖搖欲墜的廢墟上發(fā)回現場報道時,現場的南充消防支隊的戰(zhàn)士敬佩地說:“你是我見到的第一位只身一人在廢墟上做報道的女記者,你太勇敢了!”
在災區(qū),芳華一直馬不停蹄的采訪報道救援部隊、醫(yī)療隊、災區(qū)群眾、志愿者、災區(qū)的孩子和老師……2008年5月16日至21日,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芳華只身一人上綿陽、下北川,走映秀、進都江堰……只休息了20個小時,吃了3頓半飯,卻發(fā)回了近60條報道,把自己在災區(qū)的真切感受及時傳遞回首都,感動了無數的聽眾。
有人問她:“你是靠什么力量支撐過來的?”芳華說:“是我這個新聞工作者的責任?!?/p>
芳華在抗震救災中的突出表現,贏得了臺黨委高度認可和聽眾的廣泛好評。2008年12月,芳華被黨組織批準為中共預備黨員。此刻,站在黨旗下宣誓的芳華,眼淚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