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編輯你好:
我們派出所最近接到這樣一個案子:某日深夜,張某與李某駕駛兩輛車同向而行。后張某超過李某繼續(xù)行駛。李某當即駕車追上張某并強行將其車別住。李某以“張某超車時差點將我的車別到溝里,車右后輪胎被路基磨蹭一道痕跡”為由,向張某索要5000元錢,并用鐵棒將張某打成輕傷,威脅張某“不給錢就打死你”。張某害怕,將身上僅有的150元錢給李某后隨即報案。請問此案應如何定性?對李某應如何處理?
湖北某派出所民警 小李
民警討論
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qū)分局歌樂山派出所 岳保玲:
我認為,此案中的李某構成搶劫罪。本案中,李某向張某索要錢財的意圖,具備了非法占有為目的的主觀故意。客觀方面,李某為強取張某財物,還存在當場使用暴力、脅迫的行為,使得張某處于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狀態(tài),達到足以抑制張某反抗的程度。同時,也正是因為李某以鐵棒打傷張某的暴力行為和“打死”的脅迫性言語壓制了張某的反抗,與張某當場交付現(xiàn)金的行為之間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李某應構成搶劫罪。
本案中,李某既有索取財物的侵犯財產權利的行為,又實施了暴力致人輕傷、脅迫言辭的行為,故李某已經構成搶劫罪的既遂犯。雖李某最終僅取得150元現(xiàn)金,但他將張某暴力致輕傷的行為仍不可逃脫搶劫既遂的刑罰。
本案要與敲詐勒索罪區(qū)別開來。敲詐勒索罪亦包含一定的暴力和脅迫行為,但敲詐勒索罪的威脅僅以使被害人產生畏懼心理,并交付財物為限,被害人尚有相當程度的意志自由,也尚有延緩的余地。而在搶劫罪中,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現(xiàn)實的威脅,沒有延緩的余地。李某以車子輪胎被磨蹭為由,獅子大張口向張某索要財物,且李某將張某打致輕傷,并揚言“不給錢就打死你”,導致張某不能反抗也不敢反抗,遭受現(xiàn)實的嚴重威脅,沒有任何緩和的機會,因此應當排除敲詐勒索罪的成立。
江蘇省泗陽縣公安局眾興派出所 謝萬蘭:
通讀案情,我認為李某構成敲詐勒索罪。所謂敲詐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對被害人實施暴力相威脅或者其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取數額較大財物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之規(guī)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本案中,李某采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敲詐勒索張某財物,其侵犯的對象為張某的財物。李某以“張某超車時差點將我的車別到溝里,車右后輪胎被路基磨蹭一道痕跡”為由,目的是為了向張某索要5000元錢,不僅侵犯了張某5000元錢的所有權,還危及了張某的人身權利,這是本罪與盜竊罪、詐騙罪不同的顯著特點之一。同時,本案中,李某并未當場要求張某給付5000元錢,而是可以日后給付,這也區(qū)別于搶劫罪。敲詐勒索罪財物既可以在當場,也可以在事后取得。在司法實踐中,敲詐勒索罪在理論上屬于行為犯,通常是以行為人敲詐勒索實際得逞的金額來認定既遂金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以2000元至5000元為起點。行為人只要使用了威脅或要挾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財物且數額較大,就構成了敲詐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為人僅僅使用了威脅或要挾手段,被害人并未產生恐懼情緒,因而沒有交出財物;或者被害人雖然產生了恐懼,但并未交出財物,均屬于敲詐勒索罪的未遂。本案中,李某威脅向張某索要5000元錢,張某因為害怕,將身上僅有的150元錢全部交給李某,結果造成李某敲詐勒索罪未遂。但是,未遂不影響敲詐勒索5000元的定罪處罰,一般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專家解答
(由安徽省阜陽市公安局潁州分局法制室余東升代為解答)
小李你好:
根據你對案情的描述,該案應當定性為搶劫,對李某應以搶劫罪(既遂)定罪處罰。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使被害人在不敢反抗、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的情況下,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該罪是侵犯財產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質最嚴重的犯罪。
判斷犯罪行為是否構成搶劫罪,應以行為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財物為目的,當場是否實際采取了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為標準,不以其事先預備為標準。具體到本案中:
首先,李某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李某以張某超車時差點將其車別到溝里,并使得其車后車輪被路基磨蹭一道痕跡為由,即向張某索要5000元錢。李某所謂的“理由”實際上是掩蓋實施該行為的真正目的,無論是從索要財物的理由上看,還是從索要財物的數額上看,都不符合社會生活經驗的常理,能夠體現(xiàn)李某實施索要財物時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其次,李某客觀上實施了暴力行為。李某在向張某索要財物的同時持鐵棒將張某打傷,并威脅張某“不拿錢就打死你”。從暴力程度上看,李某當場直接使用鐵棒將張某打成輕傷,并威脅其生命安全,該程度完全抑制了張某的反抗意思,已經達到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程度,符合當場使用暴力及以暴力相威脅的特征。
再次,李某基于其實施的行為,取得了“迫使”張某交出的財物,完成了犯罪的目的。搶劫罪的目的行為是強行劫取公私財物。強行劫取財物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情況:一是行為人當場直接奪取、取走被害人占有的財物;二是迫使被害人當場直接交出財物。本案符合第二種情況,李某毆打張某致輕傷并在索要錢財過程中使用語言威脅,這樣的行為足以使張某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志,喪失了意思表示的自由,產生了恐懼心理,處于極度緊迫的危險狀態(tài),除了當場交付財物之外,沒有選擇的余地,否則其人身甚至生命當場會遭受侵害,故而交出身上僅有的150元錢。這個“迫使”的過程也符合搶劫罪中暴力程度的特征。
最后,搶劫罪有既遂也有未遂,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區(qū)分存在爭議,歸納起來有兩種觀點:(1)應以行為人的搶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財物為標準;(2)搶劫罪不但侵犯了財產權利,同時也侵犯了人身權利,因此,無論搶到財物與否,只要在搶劫中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權利,就是既遂。筆者認為,應當以搶劫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是否具備,即法定的犯罪結果是否已經造成為標準。雖然搶劫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在立法上把搶劫罪歸納在刑法分則第五章的“侵犯財產犯罪”中,也是注重考查行為人實施搶劫行為時主觀上的犯罪目的,這也符合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所以,當搶劫犯罪事實屬于基本的犯罪構成時,以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是否取得財物為區(qū)分既遂和未遂更為合適。當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fā)[2005]8號)的規(guī)定,搶劫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后果的也屬于搶劫既遂。本案中,李某主觀上想占有的是5000元錢,而實際上只取得了150元錢,雖未達到其索要財物的數額目的,但已經達到其實施該行為的犯罪目的,只要李某實際取得了財物,無論多少都應當定為搶劫既遂。且李某在本案中不但劫取了財物,還造成了張某輕傷的結果。因此,李某的行為屬于搶劫既遂。
綜上所述,該案應當定性為搶劫,對李某應當以搶劫罪(既遂)定罪處罰。
以上僅供你們參考。
余東升